专访广东省数据科学工程中心副主任赵淦森:韶关进了“十人群”,还得抢红包

刘文杰
2022-05-30 15:38:57
来源: 时代周报
打造千亿级的电子信息和大数据产业集群

算力带动数据,构成21世纪。

医疗、办公、消费、出行、娱乐、饮食等等,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换算成数据,由一只“看不见的手”运作,让生活向更方便、更智能的方向发展。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算力。

随着大数据产业发展,数据储存、处理需要飞速增长,“东数西算”工程应运而生——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

今年2月7日,国家批复同意在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规划设立韶关数据中心集群。自此全国已形成八个算力枢纽、十个数据中心集群的布局。

按照韶关的计划,力争到2025年,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将建成50万架标准机架、500万台服务器规模,投资超500亿元,有力带动韶关在数据产业的上中下游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千亿级的电子信息和大数据产业集群。

在“东数西算”工程的发展机遇下,粤港澳大湾区算力枢纽有何优势,大湾区算力水平发展如何,韶关如何借助机遇推动算力产业发展等问题,时代周报记者为此专访了广东省数据科学工程中心副主任、广东省数字政府专家委员会专家、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赵淦森。

WechatIMG7376.jpeg赵淦森  图源:首届“东数西算”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主办方

有助于制造业城市发展

时代周报:“东数西算”在全国布局了八个算力枢纽,粤港澳大湾区算力枢纽的主要优势和定位是什么?

赵淦森:这八个算力枢纽四个位于发达地区,四个位于欠发达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是四个发达地区的枢纽之一。我认为它最大的优势是背靠国内最大数字经济市场,同时香港、澳门的参与,使得这个算力枢纽可以辐射全球。

其次从发展数字经济的角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门类、产业基础应该是全国最齐全、最好的区域之一。有了齐备的产业门类跟好的产业基础,将算力基础设施跟现有产业结合,以及现有产业依托算力基础设施进行创新的想象空间更大,能够为大湾区的产业升级带来实际性的支撑作用。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枢纽的定位,我认为,第一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内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以及电子信息产业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所以它应该把现有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特别是围绕国家提出的数据要素来做文章。

第二是要发挥香港、澳门作为国际化窗口的作用。现在可以看到,国内互联网经济对外输出并不多,如百度、微信在国内占有比例很高,在国外鲜有人用。应该依托香港、澳门作为跳板和窗口,把数字经济的实力向外输出,把国内市场拓展到国际市场。以前我们是通过海运、空运辐射全球,现在要通过光纤辐射全球。

第三是粤港澳大湾区本身具备产业门类齐全的优势,那么如何使传统产业数字化?比如说把某一个产业从设计、制造、销售到售后整个流程数字化,可以去探索,这是生产制造过程的创新,也是产品创新。比如蓝牙音箱在加入语音控制功能,连上后台的云服务之后,它就变成了新的产品。

时代周报:算力能够为大湾区的产业升级带来什么实际作用?能否举例说明?

赵淦森:像东莞跟佛山主要做制造业的城市,算力对它们会很有帮助。

首先,制造业可以从自身的生产工艺、设备更新、产品升级去考虑依托算力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是可以用数字化的手段来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包括生产工艺的。

比如用所谓的ERP系统去统筹从采购、仓储到用料等等整个过程的资源利用。还可以从工业互联网、工业4.0来对整个生产制造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测控制,提升成品率等等。

其次,现在的产品竞争并不在于传统的质量竞争,还有产品力的竞争。比如刚才提到的音箱,不仅它本身的质量很重要,它的语音控制能力、互联能力都需要提升,这些就可以依托算力基础设施来实现。

再比如汽车领域,也需要智能控制系统。远一点来看,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领域,对算力基础设施的要求就更高了。

生产领域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时代周报:2018年你做调研时曾发现,广东省内数据中心多布局在发达地区,导致运作成本高,效率低,挤占稀缺空间与动力资源。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能否改善这一情况?

赵淦森:互联网因为是高科技产物,所以它还是从发达地区兴起、落地的产物。但发达地区能支撑它进行能源消耗的土地资源、空间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下,就必然出现许多中、小规模的数据中心。就像建楼盘一样,因为市中心土地资源特别贵,所以在市中心很难找到集中连片的土地供建房使用。

其次,当年互联网经济兴起的时候,对算力基础设施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对数据中心的规模要求也不高,可能几百上千个机柜的规模就已经很不错了。

再者是当年其实我们对绿色发展的理念比较薄弱,所以对双碳、能耗等等的要求也并不是很高。这种情况下,就只是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去考虑,权衡比较浅显的利弊。

比如建一个低能耗的数据中心,可能需要一次性投入很高成本,但如果建一个稍微高能耗的数据中心,即便电费成本高一点,但是一次性投成本低。从市场的角度,就很有可能选择后者,这就导致数据中心在建设的时候,技术标准并不高。

VCG211291806837.jpg图源:视觉中国

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是可以改善这些问题的。

首先来自政策的顶层设计,避免了出现以前多点开花的小、散、乱现象。

其次在“东数西算”这个项目里,对算力基础设施的技术指标是有明确要求的,比如对能耗提出什么时间达到什么水平的明确标准,这样至少能避免出现标准误差。

再次能满足市场需求。现在随着对算力基础设施的需求量变大,小型数据中心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了,就只有大规模数据中心可以应对。

时代周报:如何评价粤港澳大湾区目前的算力水平?哪些产业算力水平较高,哪些较低?

赵淦森:粤港澳大湾区目前算力的应用水平,特别的是生产领域的应用水平是有待提高的。

目前算力水平最高的明显是互联网产业,包括数字产业整个领域,如电商直播、网络视频、社交媒体等等。

算力水平相对较弱的,可能是工业领域。我们现在仍处于算力的应用层面,在服务领域应用较多,在生产领域应用算力相对较少。应用场景还是需要再拓展、深化一下。

需吸引高层次人才

时代周报: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算力升级方面,韶关有何制约因素?韶关应如何发力补短板?

赵淦森:韶关的制约因素,第一韶关作为全省的生态屏障保护区,必然产业门类受到限制。这样一来,以算力基础设施为中点,上游、下游的产业不一定都适合去韶关集聚发展。也就是说韶关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产业链条有些环节可能会断开的问题。

第二人才问题也是韶关的痛处,而且会长痛。一方面人才培养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引进人才又需要和长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发达区域抢人。

首先在思想角度,韶关应该深入理解算力基础设施的发展路径。不要认为政策落地就可以享受政策红利。

举个例子,现在政策落地只是说明韶关进了“十人群”可以抢红包,能抢到多少红包还不确定。也要认识到,数据中心产业不是短时间就能成长起来的,不要期待1-3年会有特别大的变化。

其次从营商角度,数据中心产业属于重资产产业,平均一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投入就要一万块钱,投入回报的周期又很长,需要8-10年,投资者会担心选址是否是最佳以及政策的延续性。

所以韶关在给予足够重视的同时,应该鼓励跟支持先行进入的项目,让这些项目形成一个标杆,给予后面的项目信心,也为后面的项目探索发展中会面临的各种问题。

最后从人才角度,就是要去考虑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他们看中的、关心的是什么?他们需要怎样的城市品质、居住的环境、教育医疗、对外交流平台等等?然后从相关的角度去尽量满足。为什么有些人才情愿在大城市挤小房子,也不情愿回到乡村住大房子?可能不单是物理条件的影响,也是为人才提供的环境的影响。

时代周报:2021年贵阳贵安成为全球集聚超大型数据中心最多的地区之一,数字经济占比达34%。在建设数据中心集群方面,贵安有什么经验是韶关可以借鉴的?

赵淦森:首先贵安在做数据中心集群的时候,是举贵州全省之力去做的。韶关的数据中心集群发展要看具体的投入资源跟力度有多大。

其次客观分析,韶关的“天赋”并不差,土地资源、电力资源丰富使得韶关算力成本较低,更关键的是韶关靠近互联网经济的两个中心——广州、深圳。但韶关数据集群中心能够发展到怎样的高度,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去思考。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权威专家团免费在线问诊,“未来医生”正式上线
人潮涌入ChinaJoy:国产3A爆发、大厂新游火力全开、机器人足球惊艳全场
多奈单抗三年数据出炉,力证早诊早治临床价值,守住阿尔茨海默病“黄金防线”
万字裁决书曝光娃哈哈争产案时间线:三名子女未列为遗嘱受益人,宗庆后手写指示成立信托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