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数传集团CEO施其明:产品2个月涨4倍,NFT技术求解知识产权证券化难题

王萧然
2021-12-08 18:10:20
来源: 时代周报
邮票为实体载体,钢琴曲为线上资源——这一NFT创新型项产品,这是上邮中心与数传集团利用NFT技术实现知识产权证券化问题的又一次尝试。

邮票为实体载体,钢琴曲为线上资源——这一NFT创新型产品,落地两个月,价格就上涨超4倍。

这是上海邮币卡交易中心(下称上邮中心)与数传集团利用NFT技术实现知识产权证券化问题的又一次尝试。

以“情爱”、“黄河”为主题的两款产品均以邮票作为实物载体,以钢琴家孔祥东创作的钢琴曲以及抒情诗为线上资源,通过一物一码的形态将二者进行封装,每个产品上唯一的二维码序号在区块链上关联映射唯一的NFT。

两款产品在上邮中心进行线下开放交易。“情爱”落地2个月后,交易价格已经由原先的40元涨至165元左右,而“黄河”落地首周即发行32053枚,两款产品在市场上均获得非常良好的反响和口碑。

这一交易模式相比起之前有何创新?NFT技术是如何实现知识产权的份额化交易?时代周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数传集团CEO施其明先生。

时代周报: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交易模式是怎样的?

施其明:在元宇宙里,基于NFT的版权交易与现实世界里基于邮票/纸书实体的实物交易,是绑定在一起的,这是一个相互映射的过程。所谓相互映射,是指在现实世界里每进行一次实物交易,就会在私链上对NFT重新标记和确权它的数字版权拥有方。

简单来说,拥有纸书/邮票的每一个人,同时也有权利买走相应的配套资源的一部分,即拥有了相对应的数字资源的一部分版权,将来卖掉时可以享受该版权所带来的分红。

时代周报:NFT技术是如何实现知识产权份额化交易的呢?

施其明:一幅实体画作无法切割成若干份去卖,一首曲子则更难实现切割,知识产权证券化若是建立在实体的基础上,则必然失败。但是NFT作为不可互换的代币(非同质代币),具有唯一性,可以实现一首曲子“切割”为若干份特定数量的NFT。NFT技术可以实现将版权带进元宇宙进行交易,想要认购这首曲子版权,只需要将法币换为NFT即可。

时代周报:消费者在元宇宙中拥有作品一部分数字版权,那么在现实世界中对应的是什么权利?一本书、一套邮票,还是对应这个作品的一部分版权?

施其明:首先,可以理解为在拥有书/邮票的实体之外,还拥有了该作品版权的所在经营公司的部分“股票”。例如,一家经营公司将一首曲子的所有版权都买下来,制成100枚NFT并对外发售20枚,这家公司仍然掌握着这家公司多数股份,拥有版权的经营权,同时认购版权的人也享受版权估值变化带来的涨跌。

时代周报:你们在做的数字音乐收藏品,市场、创作者等各方反应怎么样?

施其明:小试牛刀,大获成功。原本预期不高,但我们在七夕发行的第一套数字音乐收藏品,短短2个星期,一共是发了14,900套,发行单价40元,通过2个月的上海邮币交易所交易,目前交易价格165元左右,这是我们远高于我们预期的。

我们将28%的版税分给了创作者孔祥东先生。现在音乐家想发唱片,首发能超过1万套的已经很少了,利用NFT把原创的音乐版权初步证券化之后,分享给更多的拥有者,对音乐家本人来说也能够快速获得版权收益。

时代周报:为什么会出现交易价格比发行价格翻几倍的情况?数字音乐收藏品的定价是由谁来决定的?

施其明:其实整套邮票较便宜,一套9张邮票码洋总价就10块钱,但是最后是定价75块钱。定价方式类似于港交所的报价机制。我们推出的这套邮票,大致定价区间为40~100元,购买者在此区间内认购下单,认购截止后,综合下单情况和库存量情况,选择其中对产品发行方收益最大的值。出价小于这个值的人,即视为没有买到,我们就为其退款;出价大于这个值的人,我们就给他发货。这样就会得到相对比较客观的市场化最终定价,也能实现我们的利益最大化。

时代周报:为什么市场和创作者对此反应热烈?

施其明:对创作者来说,作品没有能在市场上大热之前,原创作者的生活很艰苦,没有收益、知名度也不高,甚至找投资人拉赞助都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原创作者积极性会受到抑制。但数字音乐收藏品这样的模式,能够在创作完成后及时引入更多的参与交易者,创作者能更快获取相关收益。

对于市场来说,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过程相当于企业上市的过程,当发展潜力被资本认可,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再一轮一轮产生更多的证券价值。而知识产权证券化引起市场强烈反响是因为认可它未来的发展潜力。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