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气西南!成渝双城双高铁,广深:我们的呢?
成渝间的铁路通道,已有三条
在成渝高铁通车五年之后,成渝两地间的第二条高铁获批。
8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新建成渝中线铁路(含十陵南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称,同意新建成渝中线铁路。这意味着,成渝中线铁路拿到“准生证”,进入开工倒计时阶段。
根据批复,成渝中线铁路的设计时速350公里,与目前成渝高铁运营时速相同。
不同的是,成渝中线铁路没有拐弯,而是在成渝之间拉出一条直线,全长292公里,比成渝高铁(308公里)更短。
图片来源:网络(备注:图中的“成渝客专”即成渝高铁)
换句话说,尽管速度与成渝高铁一样,但从线路走向看,成渝中线铁路是直线连接成渝两地的最快通道、交通运输的路网干道。
如果采用一站直达方式,成渝两地的通行时间将缩短至50分钟左右。
铁路12306APP显示,8月28日(周六)成都至重庆共有101趟列车,其中耗时最短的为1小时2分钟,耗时最长的则长达6小时57分钟。
图片来源:铁路12306APP截图
成渝中线铁路建成后,无疑将进一步缩短成都与重庆之间的通行时间,增强成渝地区对外通道能力。
而新建成渝中线铁路的背后,是中国高铁规划、建设热潮逐步降温。
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今年3月,国务院转发了由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要严格控制建设既有高铁的平行线路,既有高铁能力利用率不足80%的,原则上不得新建平行线路。
在严控高铁建设的背景下,成渝之间为何还可以建设“第二高铁”?
成渝之间已有3条线路
成渝中线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沿江通道主线——沪渝蓉高速铁路的重庆至成都段。
根据批复,成渝中线铁路全长292公里,共设8座车站,重庆和四川境内分别有4座车站。除了既有的成都站和重庆北站之外,其余6座车站均为新建。项目建设工期5年,如果年内开工,预计2026年建设完成。
具体来看,成渝中线铁路从成都枢纽成都站向东引出,经过成都市规划的东部新城,在简州新城附近设站,经过资阳市的乐至县和安岳县,达到重庆境内的大足区、铜梁区、重庆科学城后,引入重庆枢纽重庆北站。
高铁建设严控的背景下,成渝之间将建“第二高铁” 图源:视觉中国
从线路走向可以看出,成渝中线铁路两端连接的是成都的简州新城、重庆的科学城,都是成渝两地的“未来城”。同时,重庆铜梁区也将终结不通铁路的历史。
此前的招标文件曾提到,成渝中线铁路将预留时速400公里的条件,但正式批文中并没有提及相关内容。
成渝中线铁路的造价不菲。根据批复,该项目总投资692.73亿元,其中资本金332.07亿元,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出资79.75亿元;重庆市出资73.6亿元(含征地拆迁费29.08亿元);四川省出资178.72亿元(含征地拆迁费103.74亿元)。
目前重庆和成都之间的铁路通道共有三条:北线成渝铁路,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是时速80公里的普速铁路,主要运输货物;南线成遂渝铁路,建成于2006年,时速160-200公里,为客货共线;同为南线的成渝高铁,建成于2015年,初期运营时速为300公里,2020年12月提速至350公里/小时,是客运专线。
据媒体公开报道,成渝高铁2015年12月建成以来,按时速300公里运营,客流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9年发送旅客3185万人次,较2016年增加1507万人次,增长89.8%。
根据批复,成渝中线铁路规划远景年输送能力为单向3200万人/年。由此看来,成渝中线铁路与成渝高铁的运输能力基本相当。
对于成渝两地间已经有三条铁路线,成渝中线铁路建成后是否有足够客流量的问题,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教授左大杰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考虑到既有成渝高铁的运输能力已经很大,而且今后可进一步压缩列车追踪间隔、增加运输能力,从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中长途客运向航空转移的可能性客观存在,因此成渝中线高铁年度单向输送能力3200万人次的计划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有网友认为,川渝应该建磁悬浮 图源:视觉中国
左大杰表示,需要综合考虑未来航空发展对于中长途客流的分流作用。“全国在十四五期间要建设那么多机场,高铁、航空的合理分工是3200万人次能否实现的一个重要变量。”
不过,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成都和重庆是西部人口最稠密、产业最集中,其中成都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重庆达到3200多万。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这两大城市之间的人员交往、商务交流的规模会进一步扩大。考虑到未来的需求前景,新建一条高铁,缩短两地的通行时间是有必要的。
“成渝高铁位于西南方向,而成渝中线铁路在东北方向,两条线路的位置不同,可以满足成都和重庆不同方向的需求,因此修建成渝中铁铁路,还是有必要的。”陈耀说到。
还有网友认为,不应该修建350公里的高铁,而是等时速600公里以上的磁悬浮技术成熟了,再直接修建磁悬浮。
“600公里以上磁悬浮,不仅建设成本高,而且运输能力不大,运量很难上去,难以与现有高铁网互联互通,所以不是大众化交通运输工具,不应作为成渝中线高铁的备选方案。”左大杰说到。
用高铁拉近双城生活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公开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既有高铁能力利用率不足80%的,原则上不得新建平行线路;规划建设贯通省会及特大城市、近期双向客流密度2500万人次/年以上、中长途客流比重在70%以上的高铁主通道线路,可采用时速350公里标准。
此次成渝第二条高铁获批,说明成渝中线铁路在客流密度、客流比重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
为何新建成渝中线铁路,批复给出的解释是:“为深入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化成渝双核主轴,完善铁路网络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早在2017年,《重庆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年)》就将成渝中线铁路纳入重要规划高速铁路。2019年7月,川渝两地携手,提出共同规划研究成渝中线高铁,争取国家将成渝中线高铁纳入国家新时代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如果说,2019年底之前,成渝中线铁路建设仅仅停留在设想、规划阶段,尚未有确定的时间表,那么2020年后,成渝中线铁路的进展飞速。
6月25日,重庆西开往成都东的G8602次复兴号智能动车组首次在成渝间运行 图源:视觉中国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求高标准建设铁路运输干线网络,逐步形成多向出川出渝大通道。
此后,重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当年要开工建设成渝中线高铁。紧接着2020年1月19日,中国铁路招标网挂出“成渝中线高铁勘察设计项目”,标志着成渝中线高铁进入勘查设计预可研、科研、初步设计阶段。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成渝中线铁路从2020年1月开始勘察设计招标,到今年8月获得预可研批复,进展可谓飞速。
2020年11月24日,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陈书平作《关于成渝中线高铁建设推进情况的报告》时表示,“加快建设成渝中线高铁,有利于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高效聚集,提升双城核心能级和带动力;有利于贯彻交通强国战略,推进我国更高速度高铁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有利于增强成渝地区对外通道能力,优化完善西部地区铁路网结构。”
放眼全国,目前国内仅有极少数城市间拥有两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已有的城市包括北京和天津之间有京津城际和京沪高铁京津段,上海和南京之间有沪宁城际和京沪高铁沪宁段(备注:沪宁城际初期运营速度350公里/小时,后降速限速至300公里/小时)。
每逢节假日 ,广深高铁站现客流高峰 图源:视觉中国
广州、深圳之间尽管有广深铁路、广深港高铁和穗莞深城际等3条承担城际功能的轨道交通,但仅有广深港高铁的时速为350公里,广深铁路最高运营时速为200公里,穗莞深城际铁路时速只有140公里。
据了解,广东省正在谋划修建广深第二高铁——6月28日,广东省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264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中提到,广州至深圳第二高铁新通道已列入国家有关规划,广东省发改委将组织沿线市、有关单位开展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对项目功能定位、线站位方案、设计时速、运输组织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
陈耀认为,在都市圈一体化的背景下,核心城市之间互联互通的需求量更大,建设快速轨道交通,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是有必要的。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