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疫情,春节期间,一些基金经理会暂时抛下紧张忙碌的工作,回到家乡与父母亲友团聚,从繁华的北上广深到简朴的县城乡村,眼里的熟悉与陌生往往让他们百感交集。
他们看到了上涨的房价、拥堵的街道、农畜业的变化、农村电商的发展……他们用“高精尖”的金融从业者视角,发掘出由庞大的三四线城市人口所支撑起的消费升级需求和投资机遇。
如果说,鼠年春节部分基金经理选择“原地过年”有些突然和逼不得已,但即将到来的牛年春节,选择“原地过年”则多了一份理解。为了“弥补”回乡见闻缺失的遗憾,“云聚餐”成为人们的选择之一。
接受防控常态化
“政府对于疫情管控得力,无疑增强了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从出口数据来看,中国一枝独秀,这意味着A股市场的红火并没有脱离基本面,资本市场有长期向好的基础。”日前,沪上私募人士柯新(化名)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关于“原地过年”如何规划的采访时,他先从本业出发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柯新老家在湖北恩施。2020年春节因为疫情原因他也留在了上海,彼时是计划错峰回家拜年的,但湖北疫情严重最终未能成行,直到去年下半年才回了趟老家看望父母。
“只要家人健康安好,不聚在一起过年也没关系。春节假期正好抓紧时间看几本书,梳理一下去年投资的心得体会”,对于今年依然不能回老家过年,柯新倒是非常看得开。
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就地过年”无疑少了一些与亲人团聚,与朋友交际的热闹,尤其是作为“游子”在春节这样的时点也不能陪年迈的父母一起过年着实有些遗憾,但这是为了控制疫情和保护家人安全的需要,有这样做的必要。好在老婆孩子还在上海,三口人可以一起过年,也对上海的城市治理水平有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基金行业,柯新这种情况还是颇为普遍的。
2月3日,南方某大型公募基金人士左文(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早几天已经接到公司通知,鼓励“就地过年”,规定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外出,需要走审批流程。“其实公司不发通知也不准备回去了,免得麻烦,万一管控升级还会影响节后工作。”他坦言。
左文的老家在甘肃,他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公司的这项规定,并称公司绝大多数同事都准备“就地过年”,有些原计划到外省旅游过年的也临时取消了。
在多位受访者中,只有在沪上一家大型公募基金从事文案工作的周静(化名)表示会返乡过年。
她老家在湖南一个三线城市,目前没有疫情,且从疫情暴发起没有疫情案例。而作为家里的独生女,目前仍然单身,近一年不见父母担心又想念,希望她回家。
周静说,在这方面公司政策还是比较人性化的,只要不去中高风险地区,平时做好报备,不强制留守。日前,其公司还集体组织了核酸检测。
不过最终能否成行不到最后一刻都不好说,周静说,她也做好了回不去的准备。回家的高铁车票定在大年三十,之前如果防控政策升级,就不回去了,在上海跟朋友一起过年。
之前有人估算过,按现在各地区及金融机构惯行的政策规定,如果出入中高风险地区需要至少4次核酸检测以及14天居家监测。
单身汉的小心思
“就地过年”对于已成家有娃的金融人而言似乎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但对单身者而言则有些纠结。
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王全(化名)日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还在盘算跟谁一起过春节。
28岁的王全透露,回家过年已经不可能了,之前接到公司通知,非必要不出京、不出境,不去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和人流量大的地区。而且王全老家在吉林长春,前阵子闹过疫情,属于中高风险城市。
2020年春节王全还兴冲冲地回家了,但今年会是他不在父母身边过的第一个年。
对于较为恋家的他来说,心里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不过,他亦坦言“也有好处,耳根子清净了”。原来,王全回家虽然不至于被亲友“逼婚”,但作为家人眼中的“大龄青年”,何时成家的话题总是在春节期间萦绕耳边,也因此难免与父母发生不快。
对如何度过2021年春节,王全还没有具体计划。在他看来,和几个“原地过年”的同事凑凑,这个春节也不会过于冷清。
“就地过年”已在各地推进,部分投资机构也已开始估算由此产生的短中长期的影响。
招商银行研报认为,根据往年1-2月情况,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占比约14%。在当前返乡政策和农村管控方案背景下,预计部分将转移至城镇,增加城镇本地消费规模。
因为“就地过年”,有机构甚至上调了GDP增速的预测数据。
东吴证券分析师陶川指出,在新的测算框架下,2021年一季度中国GDP(不变价)增速约为22.7%,比此前预测的18%高出4.7个百分点。
不过,也有机构的看法相对悲观。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回乡人次减少预计将明显影响春节期间偏低线城市的家庭宴会及朋友聚餐,同时高线城市的大规划宴会餐饮同样会受到影响。综合局部疫情对需求端的消费、生产端的生活性服务业等有较为明确的负面影响,当前对经济基本面预期进行下修是比较合理的。
回乡见闻或缺席
陶川强调,“就地过年”现象对经济数据的扰动仅是一次性的,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投资机会,但不应过分解读其对2021年整体经济走势的影响。
目前来看,投资机构关于“就地过年”的解读并不稀缺,但纷纷表示,以往在春节的“收获”或许有些遗憾。
“回乡见闻”曾是投资界的一道风景,2020年,该主题大多切换为“战‘疫’见闻”,然而在“就地过年”成为主流的2021年,“回乡见闻”却大概率又会缺席。
事实上,早些年,“农村见闻”是基金经理等投资圈人士回乡见闻中最受关注的一部分。大概因为主流投资机构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等相对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主流投资机构,也大多位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缘故。尽管上市公司遍布全国各地,但基金经理们调研大多还是倾向于大城市或特定区域。
截至2020年末,江浙沪“包邮区”加上广东,已有超过2000家上市公司,占据全国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
以往每到春节,基金经理们便离开熟悉已久的社交圈子,回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乡。这往往会对投资产生一番不一样的思考和感悟。
受彼得·林奇在生活中选股的做法影响,春节回家与亲友聚会,通常成为基金经理们草根调研的最佳时机,以至于往年节后开工,投资圈经常为各色“回乡见闻”刷屏。
“回乡见闻的底色是真实,虽然大多无严谨的数据验证,却可以为投资带来灵感。从生活而来的投资,本身也具有较强生命力,接地气。因为最好的投资,就是专注自己的能力圈,赚自己能够看懂的钱。”日前,沪上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因无法返乡过年,部分基金经理还想到一个办法,通过“云聚餐”弥补缺憾,“我已经在老家找好了地点,几个发小对这种形式很期待也很兴奋,到时候我和另一个老乡同行就在上海的湖南餐馆与家乡的他们连线,一起吃家乡菜,云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