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处于“观察期” 货币政策宜稳健

王军
2021-01-18 11:30:10
来源: 时代周报

王军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日前撰文指出,“货币政策应以币值稳定为最终目标和首要目标,更加重视就业目标”。在央行新闻发布会上,他表示,“目前经济已经回到潜在产出水平,企业信贷需求强劲,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说明当前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

该如何深入理解中央宏观调控精神,把握央行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表态和下一步的政策意图?不妨从过去半年来的货币政策操作和经济基本面这两个角度分析。

2020年10月以来,央行公开市场通过逆回购和MLF实现净投放4070亿元,其中12月净投放3700亿元,2021年1月净回笼5330亿元。7天逆回购利率12月末升至2.46高点后,目前回落至1.9%附近;利率中枢仍在公开市场利率2.2%的合理区间。LPR已经连续8个月保持不变。

从历史看,贷款利率与国债利率走势整体一致,但贷款利率走势相对延后。自2020年5月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步入上行通道,截至2020年12月中旬高点共提升近70bp。新发放贷款的加权平均收益率直到2020年9月才首次出现边际改善,后续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无风险利率可能仍将处于上行通道。随着特殊时期宽松政策逐步退出,社融总量预计将边际收紧,2021年社融余额增速和信贷增速或将小幅下行。

就货币政策工具而言,疫情专项再贷款和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陆续到期,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已明确延续至3月末,1万亿元再贷款额度已使用完毕,政策暂未停止。

近期,市场对于降准有较多预期,主要是因为在2019年和2020年开年,为对冲春节前因现金投放造成的流动性波动等因素影响,央行都进行降准操作。然而2020年年末央行已投放大额流动性,财政支出也大幅增加,当前市场资金面保持宽松。

鉴于全面降准会将释放较为强烈的货币宽松信号,既不利于抑制已渐有苗头的资产价格泡沫,也与当前经济形势及政策目标不相符合。因此,未来几个月无论是政策利率还是存款准备金比率,调整的可能性都很小,货币政策仍将持续处于“观察期”。

再观察2021年经济基本面。中国经济将延续2020年下半年的复苏态势,上半年强劲增长,下半年逐步回归常态,全年有望实现8.5%―9%的较高增速。CPI预计温和上涨,PPI同比增速有望转正。整体来看,2021年物价走势不会失控,不会出现明显通胀,总需求不足将是未来宏观经济的主要矛盾,货币政策仍需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因此,为支持和配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加快形成,货币政策总体需更加谨慎,宜继续坚持稳健中性的基调,无需“急转弯”。

针对疫情采取的非常规扩张性政策可逐步退出,但为经济恢复和内需扩大而采取必要的扩张性政策不应过快退出,应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整,保持相对平稳和有序退出。

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货币政策还需关注金融风险的累积,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