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换帅 郭新双辞任张学文代履行长职务

陈风
2021-01-05 10:53:42
来源: 时代周报

特约记者 陈风

任职不到一年,郭新双即辞去邮储银行(601658.SH)行长及执行董事职务。1月4日晚间,邮储银行公告了这一消息,并称郭新双这一决定是因工作调动而起。

在委任新任行长前,邮储银行董事会指定张学文(执行董事、副行长)代为履行行长职务;指定姚红(执行董事、副行长)代为履行董事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席职务。

郭新双履历丰富,曾在国家开发银行工作多年,历任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副局长、考核评价组专职副组长,吉林省分行行长等多个职位。此外,他还曾担任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长等职。郭新双自2019年10月起任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2019年12月起任该行党委副书记。次年1月,郭新双接替吕家进,成为邮储银行行长。

近年,邮储银行发展稳健。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底,邮储银行资产总额首次超过交通银行,两家银行的资产总额分别为10.22万亿和9.91万亿元。2020年上半年,邮储银行营收也实现反超,为1463.46亿元,高于交通银行的1267.87亿元。

加速大零售转型

邮储银行在公告中评价,郭新双在任职期间,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金融工作的各项要求,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紧紧围绕本行战略定位,严格执行董事会各项决议,带领管理层加大创新力度、加快转型步伐、加强内部管理,为邮储银行打造一流大型零售商业银行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六家国有大行中,邮储银行一直以差异化的零售银行定位和庞大的零售客户著称,零售特色鲜明。2020年半年报显示,邮储银行个人银行业务实现营收965.73亿元,同比上升11.19%,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65.99%,同比增长4.66个百分点。

庞大的网点覆盖、深入一线的地推队伍和广大的下沉市场客户,是邮储银行的独特优势。截至2020年9月末,邮储银行拥有近4万个营业网点,覆盖中国99%的县(市);个人客户超6亿户,覆盖超过中国人口总量的40%;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达10.95万亿元,存款总额超10万亿元,其中零售存款占比达87%;手机银行客户规模达到2.9亿户,月活跃客户数(MAU)超4000万。

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近年来,邮储银行加速布局新零售,坚持以数字化转型为主线,将信息科技视为业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持续加大信息科技投入,每年拿出营业收入的3%左右投入到信息科技领域。截至2020年6月末,邮储银行信息科技投入51.6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53%。

2020年三季度数据显示,邮储银行通过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力度,开展专项活动等有效措施,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回升,第三季度单季同比增长27.14%。

一系列指标向好的背后,是2020年以来邮储银行调结构、控成本、促中收,同时积极推进金融生态场景建设。

一名资深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布局直销银行是郭新双任内的一大功绩。

2020年12月21日,邮储银行公告称,拟发起设立直销银行子公司中邮邮惠万家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邮惠万家银行”)。这是继百信银行和招商拓扑银行后,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第三家直销银行。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邮惠万家银行将在组织与人才、风控与技术等方面建立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银行运营体系,同时将着力打造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的灵活体制机制,充分激发组织活力。

国有大行高管变动频繁

2019年1月,吕家进因工作调动辞去行长职务,后转任交通银行副行长。当时,副行长张学文已短暂代为履行行长职务。

今年59岁的张学文,2013年1月起任邮储银行执行董事及副行长。此前,他也曾任财政部商贸金融司内贸二处副处长、经济贸易司粮食处副处长、经济建设司粮食处副处长及处长、经济建设司副司长等职。此番,张学文再次代行行长,能否转正也颇受市场关注。

时代周报记注意到,在郭新双任期内,邮储银行高管层也有一些调动。

2020年7月,43岁的杜春野出任邮储银行副行长,成为国有大行中最年轻的副行长。

近年,国有六大行高管变动频繁,年轻化趋势明显。

去年12月,出生于1967 年 8 月的工商银行行长谷澍已到任农业银行,接替周慕冰出任党委书记,按惯例还将出任董事长。

2021年1月4日,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才流动能保证国有大行之间的活跃性和竞争性,从银行高管流动情况看,大部分还是在银行体系内部流动。

2020年,除工行和农行,其他四大国有银行的高管也频繁发生了变动。

当年12月,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副行长孙煜已经辞职;吕家进则从交行副行长转任建行副行长,刘桂平辞去建行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以及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的职务。

2021年1月4日,麻袋财富研究员高级研究员王诗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近年,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面临改革压力。改革就势必增大业绩考核指标,一旦完成状况不理想,人事就面临更替。锐意改革的年轻管理层更适合创新。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