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首条高铁获批,2027年通车

苏乐
2020-09-24 15:25:08
来源: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苏乐

美国第一条高铁终于要来了。

当地时间9月21日,美国联邦铁路管理局正式批准了得克萨斯州的高铁建设。这个项目将连接休斯敦与达拉斯两大城市,使得两地的车程从目前的4小时缩短至90分钟。

“这将是美国的首个高铁线路系统。” 得克萨斯中央铁路公司(以下简称中央铁路公司)首席执行官卡洛斯·阿吉拉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声明还指出,倘若一切顺利,该项目最快于2021年上半年正式动工,2027年竣工通车,线路总长约386公里,总成本约为200亿美元。这个项目也担当着复苏当地经济的使命。中央铁路公司表示,高铁的建设能为当地直接创造1.7万个工作机会,衍生供应链也能创造2万个工作机会。

美国建高铁之心早已有之,然而,各种计划经常遭遇阻碍,至今未有任何一条高铁线路建成。

采用日本技术

美国的首个高铁线路系统将复制日本铁路公司(JRC)运营的日本东海道新干线高铁系统,列车则将采用新干线N700系列同款列车,时速超过322公里/小时。

早在2014年,得克萨斯州就提出要修建这条高铁线路。2017年,中央铁路公司确定了具体的路线和施工计划,该项目也被特朗普政府列为美国基础建设优先计划之一。

按照原计划,项目将会在2018年底或2019年初开工,耗资120亿美元左右,但由于一些法律和程序纠纷,推迟到2020年开工。新冠疫情的爆发进一步打乱了计划,期间中央铁路公司被迫裁员28人,该项目不得不延期到2021年。。

对于姗姗来迟的高铁项目,休斯敦与达拉斯两市市长均表示极大欢迎。

休斯敦市长西尔维斯特·特纳表示:“高铁的建设将对我们一代人产生深远影响,将在休斯顿创造数千个就业机会,并为当地企业注入数十亿美元。”达拉斯市长埃里克·约翰逊则表示:“这是里程碑式的项目,我感到十分振奋,这个项目将在达拉斯创造数以千计的就业机会,并促进经济复苏。”

然而,得州高铁计划受到的,并非一面倒的欢迎。许多居住在规划线路附近的居民就表示了强烈反对,他们担心,高铁的建设会对自己的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得州民间还成立了一个反高铁组织(Texans Against High-Speed Rail),该组织形容这个高铁项目是“泰坦尼克号上的摇椅”,修建中一定会劳民伤财。

一波三折

为何到了2020年,美国还没有建成一条高铁?

《华盛顿邮报》曾发表过一篇《为什么美国永远都不会有高铁》的文章,该文分析认为,是很多问题造成了这个结果,而这些问题都是难以解决的。 

首先是距离,和其他国家不一样的是,美国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之间距离相隔太远,比如大西洋沿岸的纽约和太平洋沿岸的洛杉矶,这给高铁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其次是征地成本,修建高铁需要政府买下大量的土地,但在美国,不少大城市已经没有多余的农田和荒地了,征收其它土地需要付出极大的成本。

第三是法律程序问题,美国在征地、环评等领域有各种繁琐的法律程序,很多施工项目不得不通过多年评估和诉讼才能争取到结果。《华盛顿邮报》甚至做出一个对比:美国大萧条时期花了410天建起帝国大厦,二战时花了16个月建成了五角大楼,但如今建一座海水淡化厂都需要花9年时间才能通过审批。

最后是建设成本,《华盛顿邮报》认为,美国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比其他发达国家都高得多。

事实上,早在2008年,加利福尼亚州就提出修建洛杉矶和旧金山之间的高铁项目,该项目可以将两座城市之间长达9小时的车程减短至2个半小时。

彼时,当选美国总统没多久的奥巴马,公开表示支持加州高铁项目。此后,他多次在国情咨演说中畅谈美国的高铁建设蓝图。

“我们的目标是未来让80%的美国人坐上高铁”。奥巴马曾经雄心勃勃地表示。

不止总统,民众们也对高铁充满期待。加州选民当年特意通过了一个100亿美元的债券计划,为该州的高铁建设筹资。

然而,加州的高铁计划一直陷入在各种政治、环保与征地的争论中。项目预算超标,开工时间也一直延后。2008年加州高铁的估算建设成本只有330亿美元,但拖到2018年,成本已经上涨到773亿美元。

特朗普上任后,撤销了联邦政府对加州高铁的支持。2019年,加州不得不宣布将原计划826.8公里的高铁线路缩短至191公里,相当于只完成了其中的一小段路,项目等同腰斩。

对于美国来说,充满波折的2020年反而成为了高铁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得州的高铁项目或许开了一个好头,据《今日美国》报道,接下来,美国还有至少5个类似的高铁项目在推进中。

“十年前出去拉高铁投资,大家总是对我视而不见,现在,连华尔街的金主们也开始关注我了。”美国高铁协会会长安迪·昆(Andy Kunz)乐观地说。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