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打造“芯”高地 力争5年突破300亿元

潘展虹
2020-09-08 02:55:27
来源: 时代周报
截至去年底,全区集成电路企业70家,IC 设计企业总数量68家,从业人数2058人,约占全市该产业从业人数的60%。

时代周报记者 潘展虹 发自珠海

“珠海芯”从1993年起步。首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珠海亚力电子有限公司(珠海炬力前身)的成立,如同珠海集成电路设计业的蒲公英,催生多个与之相关的芯片设计公司,并在各自细分领域耕耘。

从此,“珠海芯”不容小觑。数据显示,珠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产值位列珠三角第二,全国城市排名第八,形成产业聚集,具备良好发展基础。

从零开始起步,到进入产业规模全国第八,珠海用了27年时间。 作为珠海乃至珠三角地区IC 产业的主要承载地,珠海高新区有更大的雄心。

近日,珠海高新区出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下称《发展规划》),明确坚持“以设计为核心,以化合物半导体为突破,以健全封装测试产业链条为抓手”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新定位,力争到2025年,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汇聚超过2万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集成电路从业人员,建成在珠三角乃至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为大湾区打造全国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第三极做贡献。

要实现上述目标,高新区还有发展空间。“打造产业生态,从资本、招商等各方面去推进,循序渐进,为集成电路产业不断做加法。”珠海南方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中心主任赵希军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聚集创新资源,逐步提高芯片设计水平,加强应用产业链配套,推进芯机联动,由此提升“珠海芯”的影响力,扩大高新区乃至珠海的行业影响力。

设计“芯”升级

“珠海芯”在年初就有好消息。

珠海博雅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博雅科技”)自主研发的50nm 256M ETOX NOR Flash在年初流片成功,并于近期成功量产。NOR Flash是代码型非易失性存储芯片,多应用在物联网模块、5G通信等领域,是新基建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

这款闪存芯片是博雅科技的首颗50nm产品,也是国内首颗50nm 256M产品。博雅科技首席执行官李迪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与上一代65 nm产品相比,50nm闪存芯片的集成度更高、尺寸更小、能耗更低,可降低总体成本,提高综合性价比,适用场景更多。“如5G基站要应用这类型芯片,所占面积就比65 nm产品节约40%,更有利于实现设备小型化。”

一颗米粒大小的“珠海芯”,承载着国内技术向国际领先技术接近并超越的希望。目前,国际上主流并实现量产的NOR Flash多是65 nm产品,下一代45nm/50nm产品也在积极研发中。此次研发的50nm 256M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性能与45nm产品差异不大、成本更有优势。

当博雅科技50nm 256M进入量产后,意味着国内NOR Flash领域正式迈入50nm时代。

跨越不易。“在产品架构、功能、可靠性、性价比等方面研发、摸索,这次新产品研发周期就长达一年半。”李迪说,完成芯片设计后,还需要与生产方上海华力推进工艺与生产的配合,共同促进国内NOR Flash工艺提升,实现高性能、高容量优势,便于日后对接高端应用需求。

这款从高新区出发的“珠海芯”有望在国内实现迭代升级,以此全面替代现有65 nm产品,抢占国内外市场。“要实现2025年核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70%,这对‘珠海芯’研发企业来说具有长足发展空间。”李迪说,将投入更多人员、资金在研发、运营方面,在差异化产品和市场方面布局,让“珠海芯”走进更多应用,走向广阔市场。

正因有着博雅科技这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细水长流地推进芯片国产化进程,持续投入创新,由此迸发“珠海芯”力量。

“珠海芯”长足发展的背后是高新区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创新能力的突破。2016―2018 年,全区业内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别达到4.78 亿元、4.75 亿元和5.52 亿元;多家业内企业同中科院微电子所、半导体所及国内、港澳高校开展深度产业合作。截至去年底,全区拥有1个国家级、8个省级以及1个市级企业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全志科技和炬芯科技先后获得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支持。

经过20多年发展,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尤其是IC设计产业集聚度、企业规模、效益不断提高。截至去年底,全区集成电路企业70家,IC 设计企业总数量68 家,从业人数2058 人,约占全市该产业从业人数的60%。此外,IC 设计产业规上企业13 家,年度产业规模达20.13 亿元,规上企业年度产业规模增速达到7%,企业数量占全市70%,产业规模占全市50%。


高新区IC设计产业孵化基地(港湾一号创意云端项目),预计2021年上半年交付运营。

唱响“芯”发展

作为珠海集成电路设计业的主要集聚区,高新区拥有以珠海南方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中心为核心的广东省集成电路设计与生产基地,以及多家上市公司和行业领军企业,如今已基本形成“应用引导、设计牵头、兼顾材料、制造和封装逐步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新格局。

“这与产业政策推动有关。”赵希军对时代周报记者说,2015年后各级政府对集成电路产业重视程度提高,陆续发布产业相关政策,在政策、资本等推动下,形成良好的产业氛围。

以珠海为例,2015年出台《进一步促进珠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的意见》,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发放新产品独立投片、租用基地EDA工具研发产品等,按照一定比例予以费用补贴;珠海高新区则再“加码”,如在珠海市补贴独立购买EDA软件的基础上,给予补贴等。

作为新一代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撑,集成电路产业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力量,多重利好政策密集释放,极大调动了集成电路产业在高新区内集聚的积极性。越来越多企业落户,境外和国际优质创新资源看中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本地企业、机构合作,助力本地产业提升创新能力。

如今,“珠海芯”已成为“中国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全志科技今年再次荣获“中国十大IC设计公司”奖;炬芯科技连续两年拿下“IC 独角兽”荣誉称号;博雅科技则被列入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核心芯片名录。近些年来,珠海高新区的企业如普林芯驰、南北极、晶通等获得资本方青睐。

“企业能享受政策红利带来的税收、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对正在爬坡发展的企业尤其有利。”李迪表示,推进核心器件国产化进程更需要政策红利支持,企业将能加快做大规模、效益的步伐。以该企业为例,2019年度销售额首次突破1亿元,为国内不多的上亿元规模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预计今年销售额将实现逆势大幅度增长。“相信在政策推动下,企业要实现跻身全球存储器行业前列的目标,需要的时间会逐渐缩减。”

这也是珠海高新区的希冀。《发展规划》提到要形成一个200亿级设计研发型集群(芯片设计)、一个百亿级制造型集群(化合物半导体、封装测试、模组制造)。为此,珠海高新区将以系统应用和市场培育为牵引,大力发展芯片设计、化合物半导体、封装测试、模组制造等产业环节,构筑人才引进与培养平台,建设产业园区,完善产业要素资源配置,建立具有珠海高新区特色的集成电路产业生态。

具体至行动上,珠海高新区将培育一批本土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高峰。包括重点支持本土龙头企业的人才招聘、融资等;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助力企业规模实现突破,培育5―10家年度营收超过10亿元的集成电路设计龙头企业,在稳存量扩增量上下功夫,壮大集成电路产业整体实力。

公共服务平台也为“珠海芯”努力。“与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沟通,探讨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为高新区提供人才支撑。在服务模式上多样化,加大共性技术研发和引进力度,推动国产化的自主可控进程。”赵希军说。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