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演萧红的时候挺魔怔的

2013-03-08 14:50:47
来源: 时代周报

宋佳今年31岁,萧红死的时候也31岁。一开始她觉得让自己演萧红一定是冥冥之中的某种缘分,演完她自己开解自己:“一定是我想多了”。霍建起觉得宋佳和萧红的气质很像:“当她忽然冲到你面前的时候,你就觉得,就是她了。”电影《萧红》中,宋佳的表现最受认可,编剧史航的评价是:“原来以为只有汤唯才能演萧红,没想到宋佳也可以。”

演萧红,内敛地哭

宋佳从小就知道萧红,因为在哈尔滨,萧红是一个文化地标式的人物,家喻户晓,孩子们很早就知道《呼兰河传》、《生死场》,哈尔滨还把萧红上过的中学更名为《萧红中学》。
 

宋佳也是小时候就因为眼前的各种萧红信息去读了萧红的书,那时候了解仅限于此。当霍建起找到萧红的时候,童年懵懂的记忆和感情被唤醒,她觉得自己“一定要演”,像是某种幼时的情结一下子爆发:“我什么都没想,我就觉得这事儿是我要做的。”

进组前一个多月,宋佳一直在忙着做功课,看作品、看关于萧红的回忆录,当然也查网上的真假八卦,文青们的看似纷乱的情史。但是她觉得对扮演角色最有帮助的其实还是读作品,别的都是真真假假的传说,重读萧红自己的文字才能真正走进萧红的内心。“我觉得《呼兰河传》挺特别的,笔触像个孩子。”宋佳说。

她喜欢那个年代的女子:“那是一个女性自我觉醒、自己独立,自己主动去思考的年代,她们都追求爱的能力和权利,像丁玲萧红这些人,而且真的都逃婚,一个盛产娜拉的时代。”萧红当然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放在今天不觉得特别,不就是一个女的谈了那么多恋爱的吗?但是一想那个时候大多数女孩子还在过很传统的生活等着门当户对的婚姻,就觉得萧红确实很先锋。”

导演霍建起看中的是宋佳和萧红相近的气质,北方女子、大气、强烈、感情投入。而萧红最令宋佳着迷的则是她对爱情的追求:“在我演绎这个角色的100天,拍的都是关于爱的故事,萧红一生都跟爱永远地纠缠在一起。”萧红的爱是带着北方感觉的:“她是一个对爱有极致渴望和追求的女性,这样的人往往都是挺悲剧。爱情这个东西很难讲,她对爱的追求有点极致,让她身边的男性有压力。尤其我们电影中重点描述的是萧军,那种感情真是刻骨铭心不足以形容,彻骨伤痛,对萧红造成了致命影响。”

尽管感情激烈,宋佳选择用内敛一点的方式去诠释萧红的感情。有一场戏宋佳印象很深。当时萧红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在香港病重,端木蕻良几次撇下她单独逃跑,逃了一阵再回去,只有爱慕她的骆宾基坚持照顾。萧红想抽烟,让骆宾基去买火,骆宾基只离开了一小会,萧红神经质地说,他一定走了,不会再回来了,借此开始向端木蕻良表示不满,最后靠在床头哭了起来。即便是这样看上去很激烈的场面,宋佳都试图表现的再“收”一些,镜头对准她的时候她脸上的肌肉在抽搐,但是眼泪却过了很久才下来一点点。

这场戏最后让观众印象最深,宋佳这样理解萧红的感情:“她不是一个那么愿意去表现自己情绪的人。霍建起希望她是知识女性内敛的状态,没有大涨大落的情绪,很多事情是往自己心里扎刀子。那种劲儿是往里面使的。为数不多的一两场有情绪很重的戏,就到了那一刻她还不是那么破罐子破摔,就像憋着不想哭出来的样子。”

萧红的痛苦变成了宋佳的痛苦:“萧军总是有情人,但是萧红的反应都很平静。换成现在很多女孩碰上这种事儿就直接跟你拼了,但是萧红越这样你越替这个女人心疼。”萧军和别的女人在外面拥抱的时候,萧红一个人坐在屋里念鲁迅给她写的序言。宋佳穿着单衬衫坐在屋里拍这场戏:“场戏拍到夜里两点,房间里特别冷,没有暖气,加上那种情况,我浑身抑制不住要发抖,那种状态,现场的氛围,灯光师给打那样的光,真的挺难受。”


这个时代人们没时间了解萧红

时代周报:你怎么理解萧红和汪恩甲同居那一段感情?这段关系很有争议。

宋佳:我觉得还是因为她的觉醒,她是一个文学青年,她要读书。这段感情在大家看来是非常不光彩,甚至用身体做交换来换生活费。但是那时候她已经饥寒交迫快要活不下去了,就那样的情况她还是不愿意回去,就想读书,这时候未婚夫来找她,她当然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但是相比之下,还是读书更重要,所以她做了这种选择。

时代周报:观众看了电影好像更关注萧红的八卦,你怎么看?比方说那个“三人同床”的剧照就很争议。

宋佳:先锋女性、进步女性、文青鼻祖,甚至“身体写作”,在我看来都不是那么负责人的评价。我特别不喜欢给角色和演员贴标签。但是现在这个时代人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了解,一切都是短平快。

关于剧照,我其实觉得剧照是要放在电影故事中看,符合情景你就不会觉得有问题。照片单独拿来看,很多人就会不同的想法和感受,我也觉得挺无奈的。在电影即将上映前的宣传期,各种声音,没办法。

时代周报:会有观众好奇这部电影里的情节和真实情况有没有出入?

宋佳:霍建起一定不是想拍纪录片,所以艺术作品肯定会有一些跟现实的不一样。我们不是一定要追求真实的东西,例如我跟萧红外形也不相似,这些都不是问题。我们更多还是想尽量能做精神层面的相似。

时代周报:这部戏的台词有“太文艺、不自然”的批评,你怎么看?

宋佳:有争议是创作者必须坦然面对的事情。这是好事儿,说明观众愿意花心思研究去探讨。我觉得电影有电影的气质。霍建起想营造的气质可能就是那个时代的文青,台词符合这部电影的气质其实就ok的。

时代周报:跟霍建起导演合作的感觉如何?

宋佳:霍建起之前给我的感觉就是清新唯美,萧红是个凛冽极致叛逆生命力的角色。我那段时间挺魔怔的,就这事儿到我头上,不要对不起萧红,总觉得她在天上看着我。

时代周报:电影把主线放在萧红的感情上,会不会有“消费女性”的嫌疑?

宋佳:我和霍建起导演从最初聊这个角色到每天的磨合,态度其实是挺严肃的,我们就是单纯地想给大家看到真实的萧红的故事。

但是要说萧红,确实四段情感非常重要这是,最应该去表现,这几段情感带给她的影响非常大。31岁病逝,她临死前说“半部红楼还没有写完,不甘不甘”这些我都觉得跟她的情感有非常知名的关联。这是电影里从未呈现过的女性,我们希望走得更远。拍太多红色,很多人不答应,拍得太八卦,大家也不答应。

其实萧红很多人未必很了解,甚至不知道。所以我们最终的构想还是把这么一个女性的情感故事表现出来,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表现她的孤独寂寞文艺倔强。

时代周报:萧红被称为“文学洛神”,扮演她会有压力吗?

宋佳:演戏的时候确实很投入,投入到自己都恨我自己,跟自己说,别这样别这样,不就拍了个戏吗?但是每次拍完回房间,那种压抑、难过就会上来。演戏对我来说从来不轻松,演萧红更这样。其实压力是挺大的,但是只能专注做。能够让自己尽全力。

拍戏两个月,一转眼的事儿,但是你对角色要有交代。我一直觉得当演员遇到真实人物,唯一能做的就是唤起人们对这个人的追忆,别人的评判,认可还是否定,对我来说都不重要。

时代周报:觉得萧红和自己像吗?

宋佳:萧红中学我以前每天放学回家都路过。我们都是东北那片土地走出来的,有着看似相似的心路历程。我是从哈尔滨到、沈阳、上海、北京。她是从东北、青岛、到北京、上海,香港。都是在外奔波的,都有对家乡的思念。也许我是一个容易想太多的人,尤其是角色上。

时代周报:演完萧红,你会怎么评价她?

宋佳:我喜欢那句话,萧红是一个,无论情感和作品,都是一个被低估的人。情感上的被低估,你看她四段情感,都没有真正的她所渴望的需求的那种东西,公平对等的爱情。作品上,她短暂的一生写了那么多东西,但是了解的人并不多。

电影看完然是热那个人挺难过的,是关于一个女性的悲剧。任何情感都因人而异的,但是萧红确实让人觉得挺惋惜的。

本报记者 张润芝 发自北京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人潮涌入ChinaJoy:国产3A爆发、大厂新游火力全开、机器人足球惊艳全场
万字裁决书曝光娃哈哈争产案时间线:三名子女未列为遗嘱受益人,宗庆后手写指示成立信托
读懂IPO|首家亏损企业冲刺创业板,大普微称预计于2026年扭亏为盈
娃哈哈争产案后的家族信托市场:设立门槛1000万,规模超6000亿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