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实景秀《鸟巢·吸引》谭晶等担纲
本报记者 谢培 实习生 李宝甜
当伦敦奥运吸引着全球目光时,8月11日,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内也迎来了8万名观众,这是意大利超级杯尤文图斯和那不勒斯对决的魔力所致。在人声鼎沸的鸟巢中,观众们发现了无处不在的“视听盛宴”《鸟巢·吸引》的海报。
北京奥运之后,“鸟巢”里大秀不断。从成龙、滚石、王力宏、五月天等歌手的大型演唱会,到一年一度的意大利超级杯足球赛,以及形形色色的各类赛事,耗资巨大的“鸟巢”一直在探索后奥运时代的经营模式。《鸟巢·吸引》和之前任何一次鸟巢秀都不同。8月21日,距离《鸟巢·吸引》首次亮相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演出出品人李爱庆在新闻发布会上这样介绍它的诞生源起:“北京奥运会之后,我们很快意识到鸟巢的经营思路要从被动地经营场馆向主动地经营品牌转变,《鸟巢·吸引》是我们真正意义上走向经营品牌之路的重要一步。”据内部人士透露,这个由“鸟巢”控股方发起,为“鸟巢”量身打造,采取“驻场”方式的“超时空爱恋传奇故事”,预计未来三年将在“鸟巢”上演200场以上。
新闻发布会上,谭晶、谭维维、吴克群等主演首次集体亮相。从当下热门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走出的李代沫、刘悦、郑虹三位人气学员也登场献唱。据主办方介绍,《鸟巢·吸引》首轮演出季中将出现“好声音”专场,主要角色都将由“好声音”学员担任。分为“明星场”和“普通场”的《鸟巢·吸引》,除少量设置VIP票价外,普通价位门票则考虑惠民,最低票价为180元。
从张艺谋导演的“印象”系列开始,电影导演转战大型实景演出早已见怪不怪,名导陈凯歌、冯小刚都未能免俗,大大小小的导演们也都披挂上阵。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截至2012年8月,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上马实景演出,质疑声伴随始终。即将入驻国家体育馆数年的《鸟巢·吸引》,究竟是又一台变相的实景秀,还是能够突破魔咒的创新之作?时代周报记者带着这个疑问,独家专访了《鸟巢·吸引》总导演陆川。
对舞台有点迷恋
2012年4月底,三位名导的合照勾起了人们对《鸟巢·吸引》的兴趣。照片中,张艺谋和卡梅隆将陆川“夹”在中间,一幅其乐融融的模样,图片说明写道:“陆川亦与卡梅隆、张艺谋共同探讨了电影特效技术方面的话题,为由他执导、今夏开演的大型驻演项目《鸟巢·吸引》取经。”
《鸟巢·吸引》的相关消息,最早于2012年年初在媒体上曝光,演出内容显得挺神秘,首演时间也一再延后(原定于8月18日的首演,也让位于尤文图斯和那不勒斯的球赛,最终敲定在9月21日),对于总导演陆川而言,《鸟巢·吸引》之路更加漫长:“两年前接到‘鸟巢’那边的电话,问我愿不愿意做个演出,那时我正在拍《王的盛宴》,拍到了一个很难过的阶段,他们说等我电影拍完之后,在鸟巢做一个舞台性质的秀。我当时听到这个项目,觉得可以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顺便度假,就答应了。”
因执导《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等知名电影而备受关注的陆川,并不认为自己执导《鸟巢·吸引》是跨界行为。他说:“其实我最早的艺术实践是从大学开始的,那个时候我算是文艺骨干,担任学校宣传部部长,基本上每年都要做几场演出,有话剧、音乐剧,也有舞台剧,很多场演出我都是编导。对于舞台,我并不陌生,甚至有点迷恋。有时我会去看孟京辉的小剧场话剧,坐在台下,心里想着‘什么时候能够再做一两个舞台剧?’。其实我一直有这个梦想。”
“我不是投机者”
虽然长期生活工作在北京,但陆川在此前从未进入过“鸟巢”。“北京很多有名的地方我都没去过,因为我觉得太有名的就没有必要去了”,陆川说,“当出品方带着我第一次步入‘鸟巢’,从运动员通道出来走到场地中央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崩溃—场地太大了。一想到要在8万个座位的场馆里做一个常态性的、驻场的演出,就觉得恐怖。那一瞬间,我想:这不会是在几万人面前丢脸的一件事吧?”
陆川感叹道:“很多人说我幸运,也有很多人说我做事情目的性很强,甚至用了‘投机’这个词。一个人怎么可能投机投成这样呢?这是一个挺可笑的说法。实际上,我能走到今天,真正的正确答案是:做任何事都没有考虑过后果。”
站在鸟巢中央,当感觉恐惧的那一秒钟过去之后,陆川很快便激动起来,“梦想”不断。“我希望把它做成一个不一样的文化产品。它站在首都的舞台上,应该是一个有全球化视野的,能向全球发声的,能展现中国的情怀、梦想和宽容心的作品,它的内心应该是温暖的、柔软的。《鸟巢·吸引》应该是具有责任感的一个演出,它不再纯粹地讲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而是有包容心、有普世情怀的作品”,陆川兴致勃勃地说,“作为一个创作者,应该抓住机会去传递这样的声音,做电影也是这样,做《鸟巢·吸引》也是这样。或许会有人认为这是不敬业,是在干私活,但我只是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去表达你一贯情怀的好机会而已。”
普世情怀+国际团队
自说自话久了,要讲普世情怀谈何容易?陆川说:“当然很难,真的很难。很幸运的是我身后的投资人非常支持我的想法。”
陆川要走的是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在北京做这种演出,很可能一上来就要背负很多东西,比如东方文化、中国文化、中国元素。北京的秀,是否一定要出现胡同、牌坊、人力车?”陆川说,“一开始,我就和投资人、领导商量,这次能不能给我们松绑,让我们去讲更国际化的东西,讲一种生生死死的爱情,讲人对自然的尊重,讲自然和人的一种关系,讲一个大的地球的变迁,然后把我们的文化、信仰融化在里面,比如说生死轮回,天人合一,融入到里面去。”
“中国符号的使用,张艺谋导演已经做到极致了,他已经是珠穆朗玛峰了,我要再走这条路,只能上天了。使用中国元素,确实是我们的短板,兵马俑也用过了,你再如何去讲那种集权的、万邦来朝的情怀?那恰恰也不是我的情怀。我觉得一个文化产品是不需要向世界展示肌肉的,而是要展示我们这颗心,我们中国人这颗温暖的、包容的、宽厚的、慈爱的心。”
剧情上,陆川规避了“中国元素”,技术上,他也放弃了国内传统的晚会、演出团队。陆川说:“《鸟巢·吸引》的背后,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团队。中方是主轴,作曲是中国的卞留念老师,舞蹈总监是中国的赵丽萍老师,编剧是中国的陆川老师。”说到这里,陆川笑了:“而形象、设计和其他的都是国际团队,这保证了《鸟巢·吸引》既符合东方人视野,也不限于一国的情调中。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让陆川颇为兴奋的国际团队如下:《鸟巢·吸引》的造型设计由和田惠美担纲,这位世界知名的女性设计师从舞台剧服装设计起家,曾凭借黑泽民导演的《乱》荣获第58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来自法国的ECA2公司创建于1974年,曾参与制作1998年法国世界杯开、闭幕式和2004年雅典残奥会开、闭幕式,最大的特点是“擅于运用高科技手段制造如梦似幻的视觉效果”;大型道具由曾负责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的美国MCA操刀,视频团队则来自全球排名前十的英国Output。后勤保障方面,陆川使用了原北京奥运团队,因为“它被证明是高效有力的”。
首次“严重剧透”
有了如此团队,《鸟巢·吸引》面世后如果不那么吸引,总导演陆川将无法怪罪任何人。尽管《鸟巢·吸引》的宣传重点放在了“视听盛宴”上,但在电影世界里习惯编剧、导演一肩挑的陆川,也将这个习惯带到了鸟巢,他要在体量如此巨大的半封闭场馆内,对有可能达到的8万观众,讲一个生生死死的爱情故事。
在陆川看来,这是一个线索特别清晰的故事。他向时代周报记者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这个故事,这也是《鸟巢·吸引》的首次“严重剧透”。
“进入鸟巢,你会发现登陆了一个外太空的船舱。飞船降落,一个中国派出的探险队从宇宙中拿回很多生物标本,它就像是一个未来的生态博物馆。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科学家,他看到一块冰晶,里面冰封着一个非常漂亮、似曾相识的女孩。冰晶发出异样的光芒,将年轻的科学家带回记忆之中。在过去,科学家与女孩是相爱的情侣,但突然出现的一个恶魔,不仅让大地都失去了颜色,还威胁到他的生命,女孩为了拯救他抱着恶魔跳下了冰洞,而年轻的科学家独自一人回到这个世界。”
当年轻的科学家回忆起这一切,意识到自己的爱人被“采集”回来,故事就进入了第二部分,舞台上下出现很多小恶魔,他们穿越到了现代。陆川对这一部分的对话如数家珍:“恶魔们说:‘把那冰晶给我,我给你所有东西。’”他问‘你能给我什么?’恶魔说‘我能给你权力’,于是给他展现权力;‘我能给你永恒的生命’,于是给他展现地球的变迁,从荒原到沧海,从微尘到宇宙;‘我能给你欲望’,于是出现灯红酒绿的欲望都市。年轻的科学家说:‘这一切都不能让我改变,我想要的还是爱情’,在两人的交战中,冰晶被无意打碎了。”
在陆川看来,故事的重点在结尾:“第三部分,满天的冰晶洒落下来,再也找不到女孩的残骸。恶魔对他说:‘你为什么要跟我争,咱俩是一体的。想想吧,你出现在哪,我也出现在哪,我就是你心里的欲望、贪欲。男孩想要证明自己并非和恶魔是一体的,想要证明自己对女孩的爱不是占有,不是欲望,而是一种更纯洁的东西,他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换回女孩的爱。当他和恶魔再度回到冰山之上,年轻的科学家跳起来在空中撕开自己的胸膛,一瞬间,胸膛里飞出无数彩色的鸟,他变成一件衣服掉下来,五颜六色的彩鸟如洪流般冲上了舞台卷起了恶魔,它湮灭了,他也消失了。”
最后结局,还是Happy Ending。当色彩回归大地,男孩女孩在不同角落出现,“他们涅槃重生了。”陆川说。
“《鸟巢·吸引》实际上是在讲人的两种欲望,一种是善良,一种是贪欲。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所有的国际团队都是被这个剧本吸引来的,面对这个内核很结实的剧本,他们都特别兴奋。”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陆川还需要挑战巨大的技术呈现,“舞台剧、音乐剧的故事大多简单,如何展现它是最大的难题。我和我的团队在拼命挑战高难度,希望更技巧化、更美术化地去展现这个故事和这种情怀。舞蹈、声、光、电的形式都用上了,装置艺术、移动幕、威亚、杂技、摩托车也都融入其中。”
发布会上的资料在技术层面描绘得更加诱人:“火山、冰川、暴风雪、轮回之钟等千差万别的意向也将会借由三维影像、声光电特效等多元化的先锋艺术形式集中到这出魔幻剧中。大到山川河流,小到树叶蚂蚁,从视觉、听觉到感觉都将带给观众无与伦比的观看体验。”发布会现场,法国ECA2的工作人员说,舞台搭建完成后“鸟巢”的内部空间将因《鸟巢·吸引》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届时,陆川是否能让观众再一次领教他的创造力?我们希望如是。
独家专访著名“军旅歌手”谭晶:个人的发展,一定和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报记者 谢培 实习生 赖宇航 发自广州
进入8月,著名“军旅歌手”谭晶好事不断。7日,美中友好协会和联合国中文书会在联合国总部会议厅为谭晶颁发“中华文化大使”证书。不几日,又传出好消息,谭晶确认加盟《鸟巢·吸引》,在首轮演出中担任女主角。
回国不久,谭晶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的独家电话专访,话题也并不局限在《鸟巢·吸引》中。
这次会更现代,更时尚
时代周报:你曾在大型音乐剧《狂雪》中出演女主角赵一曼,也曾在新版歌剧《白毛女》扮演“喜儿”,这次在《鸟巢·吸引》中扮演女主角,是否有所突破?
谭晶:(笑)这个现在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我想应该挺突破的。因为是在“鸟巢”这样一个场地演出,它就不只是音乐剧,而是一个特殊的表演形式了,首先这就是一个尝试。其次包括我的服装造型、演唱风格,可能都会有很多的不一样。我想,应该能够更加现代、更加时尚一些吧。
时代周报:作为歌手而言,通常对演唱会的音响系统、声音环境都比较挑剔。“鸟巢”的场馆最多可以容纳8万观众,还是一个半封闭空间,你是否担心这会影响你声音的表现力呢?
谭晶:我想不用我担心。据我了解,这次的音响、舞美都请到了很强的团队。“鸟巢”也曾做过很多演唱会,《鸟巢·吸引》又有这样一个画面上的冲击力,加上我们音乐的感染力,我相信会比演唱会更加丰富多彩,更好看一些。
用世界语言演绎民族音乐
时代周报:恭喜你获得“中华文化大使”。你一直说要“用世界性的语言来演绎民族音乐”,这其中的重心是什么?
谭晶:音乐是世界共通的语言,有时候虽然听不懂歌词,但是通过音乐的节奏、快慢、曲调、旋律,可以表达出人的感情。如果我们的语言不好,我们可能在交流方面会有一些困难,那么我们带着一台音乐剧,或是一台音乐性质的歌舞剧去,可能会更容易让当地观众潜移默化地接受、欣赏一种文化。它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载体,也是国与国之间友谊的载体。我所说“用世界性的语言”,主要是希望我们的民族音乐能跟上当下国际上的配器水准,贴近他们的音乐表达模式,用一种先进的手段去包装我们的中国民歌。“用世界性的语言来演绎民族音乐”,可以让大家更容易、更轻松地了解、欣赏这首歌。
时代周报:2011年你在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举办的《伦敦的约定》演唱会,和顶级钢琴演奏家罗伯特·威尔斯进行过“碰撞”,还记得当时观众的反应吗?
谭晶:其实我们每次到国外做音乐会都是一种探索。我觉得《伦敦的约定》演唱会是一次非常大胆的尝试,是一次跨界的演唱会。我们真正地用了电声,用了古典的管弦乐,将摇滚、流行、美声、民族融合在一起。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好的融合和尝试,我们所有的民族歌曲都让罗伯特·威尔斯那边来配器,让欧美观众能够更加容易地接受。这次演唱会让我印象很深,那些观众是真的听进去了,他们可以和我们一起唱,一起跳,一起跟着音乐挥手。所以我的感觉好像是把大家都融入音乐当中了,你当时不会觉得他们是外国观众。唱第一、二首歌的时候,我们还有点担心他们听不懂,后来我们发现越来越好,越来越好。一开始他们还在想“这个人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音乐”,听着听着,我越来越能感受到他们和我的融合,那种观众和台上歌者的融合。
感谢这个好时代
时代周报:时代不断发展,音乐交流越来越频繁,国内的音乐类型也非常丰富。在你看来,民族音乐在国内处于何种情况?最近几年,民族音乐的音乐会开得越来越多。
谭晶:对。当下最受老百姓喜爱的可能还是流行歌曲多一些,现在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随着我们对自己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譬如民族音乐都有了更多的自信,也产生了越来越多渴望了解的心态,所以我们的民族音乐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时代周报:你的很多个人演唱会都和中国的重要时刻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世博会、亚运、改革开放30周年、建党90周年等等。在这些演唱会上放歌时你的心情如何?是否有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
谭晶:那当然是这样的。我作为一个军旅歌唱演员,更加会这样,在做这样的音乐会时,会更自豪。我唯一在一个省内做了两场大型的演唱会,就在广东。一次是海心沙,当时时逢亚运会。第二次在深圳,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我每次做这种音乐会时,回顾我们国家走过的历程,心里都是很骄傲的。
时代周报:不少观众会觉得你的演唱会通常会和重大时刻联系在一起,对此你感受如何?
谭晶:这些历史时刻我也希望能够见证。同时,我想作为我们这样的军旅歌手、主旋律的歌唱演员,当然希望能够和我们的祖国一同成长,这也是一种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吧。而且我一直都觉得,个人的发展和成功,一定是和自己的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你的祖国好,国家发展得好,才能有你更广阔的舞台。否则如果我们还处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就别提有这么多的舞台可以去演出,甚至到国外去介绍我们的文化和音乐了,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感谢我们的这个好时代,让我们还可以在“鸟巢”,让几万人同时来观看这个演出。
志愿者值得尊敬
时代周报:你一直强调你是一个军旅歌手,我看到你的演唱会也经常会跟公益结合在一起,而很少涉及商业。你也几乎成为了“志愿者”的代言人,这是你的“刻意”选择吗?
谭晶: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说志愿者,确实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尊敬、去赞扬的一个群体。我从2007年开始接触志愿者,我自己也做了一个志愿者,我也一点一滴地感受到了志愿者的精神,无论是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大运会这些大型活动中,还是汶川地震这种灾难中,都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我认为他们这些年轻人是非常可爱的群体,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尊重的一个群体。我们现在的志愿者的体系还不是非常健全,我也在呼吁,希望可以给他们一个更好的保障,能够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权益,这样我们中国志愿者的队伍才能健康地发展和壮大。
至于为什么在平时的演出、演唱会中也很愿意加入到公益活动中去,因为首先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能够达到这样一个高度,绝大多数依赖国家培养你,其次作为一个军队歌手,依赖军队培养你。我们今天能有这样的成绩,更多地是来自于群众、来自于老百姓给予的肯定。那如何用现在的知名度去回馈社会?如何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我觉得这是我们公众人物应该去经常想到的事情。我非常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影响力带动更多的人加入这个队伍当中。
时代周报:你是中国第一个获得通俗唱法硕士学位的歌手,你还创造了许多“第一”。未来,你最想完成什么事情呢?
谭晶:我想推出真正属于我们自己原创的中国的音乐剧,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很大的愿望,因为我们中国有这么多优秀的素材,这么多好的人才。我不知道我自己能不能赶上,但我相信,在中国,音乐剧将来还是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也希望能够通过音乐剧这种载体,而不仅仅是演唱会的形式,可以更多地向世界介绍中国的音乐和文化。包括现在我们也在积极筹划自己的专辑,和国际上的一些著名的词曲作家合作。
时代周报:新专辑到什么阶段了?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吗?
谭晶:正在筹备,处于洽谈和在选歌的过程中。因为所有的制作团队都是国外比较顶尖的,词曲作家也都是非常著名的,所以我们希望在明年推出一张可以真正在国际上发行的专辑。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