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寻找新共识 改革再启动

2012-03-29 03:20:18
来源: 时代周报

进入2012年,改革话语奏出高音。媒体高调纪念邓小平南巡二十年,随后在两会期间,部分委员积极建言、力陈改革,会议闭幕之际温家宝总理对于改革更是正面回应、大声呼吁。而最近在广东召开的岭南论坛中,部委官员、地方政要与知名经济学家们共议改革,也似在印证着与会者之一、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的预言:“今年是中国党政领导人的换届之年,换届后有可能出现全面推进改革的新形势。”

无论吴先生的预言是否成真,国人已能隐隐感觉到,2012年是变化之年。变化来自中国政治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叠加所产生的放大效应:2012年,中国领导层将面临换届;经济方面,由政府主导拉动投资低成本驱动出口这一双轮马车拉动GDP快速增长数年后,在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推动下,所谓“中国模式”将往何处去,令人难有信心。

而经济增长一旦趋缓,那些高速增长和发展带来的、又被掩盖的矛盾会更激烈。所以,行进到2012年的中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解决改革开发三十年高速发展所积累的社会问题将成为国家面临的挑战。

时至今日,中国经济面临调整、中国社会必须调整,渐成社会共识。然而,与迫切求变共识相对照的,却是在“究竟应该朝着哪个方向改”这一问题上的激烈分歧与对立。这意味着,吴敬琏先生所提及的“将要全面推进的改革”,注定无法复制1978年和1992年的路径与模式。

与此同时,与当年阻挠改革的陈腐意识形态相比,今天改革所需克服的阻力则复杂得多,甚至很多阻力本身就是以“改革”的面目出现的。正如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指出,中国目前存在三大既得利益群体:以贪腐官员为代表的权贵利益群体,以垄断企业为代表的垄断利益群体和以房地产、资源行业为代表的地产资源利益群体。曾几何时,这些既得利益者们手握权力,他们参与制订改革议程,绘制了改革路径并促使社会发展形成路径依赖,最终,在一系列被冠之以改革的制度安排下,中国经济出现市场机制式微、资源错配、民营经济活力被扼杀等现象,这种以“改革”之名推动的所谓改革,渐渐偏离初衷,令改革失焦、乏力。

加之政治改革裹足不前,法治民主建设踯躅徘徊,导致群体事件频发,部分官员腐败堕落,社会道德滑坡严重等问题。

在“如何改”的问题上莫衷一是的过程中,改革渐渐停滞,改革对民众的吸引力,对社会进步的驱动作用也在耗散。这是件危险之事情,因为一旦改革对社会的驱动力散尽,改革措施就难以得到社会的积极回应,社会危机也将伴随质疑接踵而来。

所以,在我们看来,即将到来的改革浪潮,最需要的是顶层设计明确改革的方向。明确改革的路径,如此才能形成新的改革共识,才能真正重启以陷停滞的改革车论。必须说明,我们并不同意吴敬琏先生所认为的改革方向就是“确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断,而应该在中国一个多世纪现代转型的大历史框架下理解改革的深层次意义。除了“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下一步改革的顶层设计,也必须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社会主义民主社会”,探索与现代化中国相适应的政体等等都是中国改革要解决的问题。

未来的改革浪潮,将是一次在没有总设计师、没有政治强人的情况下展开的改革,而随着历史车轮转动,文革等历史事件能给予的改革动力正在消减,所以,改革需要新的共识,需要新的动力。

在明确改革方向的前提下,让社会充分讨论,让民众更多介入决策,将民间力量与顶层设计结果破改革坚冰,推动政府自己改革自己,才是建设健康改革的有效路径。也是凝聚共识、重启改革的必需路径。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洞察债市新趋势,共绘投资新蓝图——中国建设银行与广发证券联合举办2024年度信用债券投资策略交流会
首创证券王牌业务回春!一季度资管收入创近12年来单季新高,规模逆市增长
多家在港银行推出高息定存,众安银行高达18.1%,跨境理财通也火热
一瓶面膜卖1800元,中国贵妇爆买伊菲丹,雷军曾参股的这家国货美妆净利飙升135%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