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泰:读点闲书,学点哲学
说起藏书,吴泰喃喃自语:我也不是什么藏书家,工具书一大堆,偶尔买些闲书回来看看,日积月累堆积了不少,存放成了问题。
说起藏书,吴泰喃喃自语:我也不是什么藏书家,工具书一大堆,偶尔买些闲书回来看看,日积月累堆积了不少,存放成了问题。
1999年楼市低迷,他住天河北,旁边有个新盘,叫价4000多元一平米。一天,夫妻俩散步,给售楼小姐硬拉进去要他们买一套,说没钱就算供也划算。出租了几年,2005年收回来作画室,父亲的油画、印的画册、书画图目、画稿等摆满一屋,空间又狭窄起来,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卖掉,搬去城郊,找个大一点的地方落脚。一装箱,算算也有五六十箱图书,沉甸甸的,累得搬运工叫苦连天。
吴泰是“60后”,“文革”破四旧”时五六岁,父亲吴灏的线装书有的浸水混入煤粉里造煤球烧,有的则剪掉边线作厕纸。“破四旧”弄得家不成家,长大后要本书看看都没有,幸好中山大学容庚教授与他们是通家谊,借书借画没问题。容老当时是资产阶级学术权威、臭老九,历次运动都挨批,“反右”时开会天天睡觉,居然没被划成“右派”。学校还拨了两个课室给他堆放书画。
吴泰自认读文学、历史很肤浅,亦非寻章觅句的老学究,少时读些《古文观止》,如今五十岁而学《易》,《老子》、《庄子》、《论语》之类。“年纪大了就要看通点。读点闲书,学点哲学,因为中国文人画里,都蕴含这些哲学,也就是他们的指导思想。”讲收藏的书,他就看谢稚柳、张珩,学习怎样鉴定书画。有时候,他喜欢读董桥的书,赞其文字精炼不凡,雅致而文质彬彬,但发现有些句子拉得太长就显得造作。
在吴泰看来,画画跟写文章差不多,都是要告诉读者“你想表达什么,文章用文字表达,绘画用图像表达。如果没有内涵就不耐看,工匠画很漂亮,问题是没有灵魂没有思想。文人画则加了些东西进去,但不能过度,不然弄巧成拙。现在有些人反对在画里题字,说局限了读者的想像力。题字太写实,肯定有局限,但是如果题些朦胧的诗词,倒是无所谓。”
吴泰爱种竹子,读起书来有种“窗竹影摇书案上”的感觉;诗词方面则偏好“不隔”的潇洒意境,但他又觉得古体诗词里有很多东西已不合时宜,只有理念层次还有与古人相通的地方,“古代的器物与制度两层次已不复存在,不能照搬”。父亲吴灏学诗喜欢李白、苏轼,学词则爱苏辛及北宋诸家。吴泰说:“我父亲以前也学老庄,可以减少人的执著。我最近不经意重学老庄,原有些东西解决不了的,从中会得到满意的解决方法,可谓开卷有益!”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