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脸看穿全身的秘密

2011-09-20 16:46:56
来源: 健康忠告

文 胡嘉荣

1.感冒

感冒的主要原因是体质弱。按中医的说法,脾肾阳虚,气血无法固本,稍有邪气入侵,如出汗后吹点风,夏天晚间贪凉少盖了被子,为了解暑多吃了点冷饮,都会导致感冒。

>>>反射区调理

预防感冒,增强体质是根本,所以要调理脾、胃反射区;要调理脾、胃、肾、肺、咽喉、膀胱、大肠反射区,帮助排泄也非常重要。先推肺、咽喉反射区,再按揉脾、胃、肾反射区,接着轻揉膀胱反射区,最后推抹大肠反射区。每个反射区按摩3-5分钟,每天做2次。

如果已出现初期感冒症状,如感觉咽部不适、打喷嚏、鼻塞流涕、呼吸不畅、少量咳嗽、有点怕冷、头痛,但还没有发热,先按揉咽喉反射区,再推肺反射区,再依次按摩脾、胃、肾、膀胱、大肠反射区。每个反射区做50下,每天做3次。

>>>反射区定位

★肺反射区定位于前额中线两侧。可把前额中线与前额发际的交点作为原点,向下取1.5寸(把自己的食指弯曲,食指中节两横线之间的距离视为1寸),该点左右两侧的大片区域就是肺反射区。肺有左右之分,所以肺反射区也有两部分,左右对称。

★咽喉反射区在发际下1寸,额中线上1/3处。

★胃反射区位于脾反射区两旁,即鼻翼处。

★肾反射区位于耳珠前缘,做咬合动作时下颌骨活动的部位。

★膀胱反射区位于鼻下,人中沟的位置。

★大肠反射区定位为由右脸颊至右颧骨头代表升结肠,由右颧骨头至左颧骨头代表横结肠,向下依次为降结肠,乙状结肠,横过左嘴角至下唇正中下方代表直肠、肛门。

>>>配合穴位

★风池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位于头颈交界处,在后颈部,枕骨下,两条大筋外缘的陷窝中。双手十指自然张开,紧贴后脑,以两手的大拇指按压双侧风池穴,用力上下推压,以稍感酸胀为度。每次按压不少于32下,多则不限,以自感穴位处发热为宜。无感冒先兆时,按压时就没有明显的酸胀感。如果一按风池穴,酸胀感就很明显,说明极易感冒。预防感冒的时候,要勤于按摩,且加大按摩力度。按揉迎香穴时稍微抹点润肤油,动作不要太用力,以免弄伤皮肤。

★迎香、合谷、足三里合谷穴位于手的虎口处,拇指食指并拢,在肌肉最高处。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每天用手指按摩迎香、合谷、足三里2-3次,每穴3-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皮肤微红为度,可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感冒。

>>>辅助疗法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用于感冒初期的方子。用紫苏叶3-6克,生姜3克,洗净切碎,放在茶杯里,用刚开的水冲,加盖泡10分钟,喝的时候放红糖15克,趁热喝。紫苏叶和生姜都具有解表散邪的功效,加速体表血液循环,增加热的散发,通过排汗将体内的病邪带走。

2.大脑疲劳

上班族多是脑力工作者,因长时间用脑,容易引起脑部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而使大脑出现疲劳感,常表现为头昏脑胀、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等。还有的人为了玩得尽兴,熬夜狂欢,导致头脑昏昏沉沉,眼睛酸胀不适,记忆力也会下降许多。

>>>反射区调理

先将中指或食指放在脑反射区上,用较强的力点按10次,再逆时针按揉20-30圈,然后按揉心反射区,最后推抹心脑血管反射区。最好在睡前进行,按摩到有睡意为止。

>>>反射区定位

★心反射区在两个眼睛内眼角中间的区域,相当于鼻梁骨的最低处。

★心脑血管反射区位于上发际边缘两侧直至两鬓。

>>>配合穴位

★天牖天牖穴在颈侧部,乳突的后下方,与下颌角相平。按摩天牖穴有爽神健脑的作用,因为途经天牖穴通往大脑的血管和神经束相当多。如果按压时感到天牖穴有些发硬,说明头部的血液循环不太好。当把天牖穴压得有些发软时,大脑就会感到轻松舒服。按压时逐渐加力,由轻到重,按压约5秒钟后迅速松开手指,约2秒钟后再压下,反复做10-15次。

★百会、风池、神庭、中冲百会穴很好找,将左右两只耳朵折向脸部,将左右两个耳朵尖通过头顶连接起来,再从鼻子尖往头上画一条直线,这两条线的交点就是百会穴。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位于头颈交界处,在后颈部,枕骨下,两条大筋外缘的陷窝中。神庭穴该穴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中冲穴位于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按摩百会穴、风池穴、神庭穴和掐按中冲穴,均可帮助头脑不清醒的人在较短的时间里恢复精神,给疲劳的大脑加动力。

>>>辅助疗法

脑力工作者应多吃些核桃和芝麻。中医认为,这两种干果有“补五脏,益气力,强筋骨,健脑髓”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这两种干果营养非常丰富,特别是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因此,常吃可以排除血管中的杂质,提高脑功能。另外,这两种干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对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松弛脑神经的紧张状态,消除大脑疲劳效果很好。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