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后的“哈利·波特”是这样拍出来的

2011-08-11 04:47:27
来源: 时代周报

马欢

带着悲欢离合,《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在浓墨重彩中落下了帷幕。自2001年第一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师》和全球观众见面以来,这一系列的电影已经陪伴着大家走过了10年的时光。如今,与哈利·波特一起成长的童年终于结束了,正如《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的宣传海报上的字样:It all ends(一切都结束了)。

主创亲述“艰难的最后一幕”

没有挣脱锁链的妖怪,没有复杂的动作特效,也没有脸色苍白的大反派,但对于哈利·波特剧组的工作人员们来说,再没有哪一幕会比《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的最后一幕更麻烦的了。

事实上,这一幕说的是战胜反派的19年后,已经长大成人做了父母的主人公哈利、罗恩和赫敏,还有剧中的一些其他角色,在火车站上送别各自儿女的场景。怎样才能让这些年轻的演员们演出自己十几年后的模样呢?制片人和其他主创头疼不已。

在2009年电影拍摄期间,“哈利”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对自己当时20岁的年龄有所顾虑,他表示并不想出现在这一幕中。“我觉得应该找年纪更大的演员来演,而不是我们。”雷德克里夫认为。“我担心人们看到19年后,我们与实际年纪不符的脸时,会注意力涣散,”雷德克里夫担忧地说道,“如果影院的观众们那时忍不住发笑,我们就完了”。对于当时的雷德克里夫来说,最要紧是要找到合适的成人演员来饰演这一幕。

不过“哈利”的想法很快被制片人大卫·黑曼否决了。“毕竟只有你们才是全剧的主角,观众们陪着你们一起成长,大结局的时候,你们必须在场,即便并不是那么逼真,但你们必须和观众一起成为见证人。”黑曼表示。2000年,正是这位制作人在万千的候选人中,选中了雷德克里夫等人,这一演就是10年。

2010年5月,在对年轻的演员们进行了特殊化妆处理后,这最后一幕终于在伦敦国王十字车站完工。雷德克里夫本人松了一口气,“经过一些特殊处理,在银幕上的效果肯定不一样,我相信十几年后我就是这样子的”。他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表示。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认为。没几天,剧照在网络上泄露了,一些粉丝开始在网上大肆讨论,有些人认为雷德克里夫的化妆太过了,看起来更像是一位48岁的老男人而不是一个刚进入中年的害羞父亲;至于饰演赫敏的艾玛·沃特森,看上去“和现在的样子并没有太大区别”。还有一些粉丝完全不能接受罗恩的扮演者鲁伯特·葛林那宽得夸张的前额。

“说实话,现在有些剧照还是会吓到我的。”葛林本人在接受MTV采访的时候说。制片人黑曼自己也承认,这一幕的拍摄并不愉快。“罗恩大腹便便,看起来更像75岁的样子,我们在化妆上还需要重新下功夫。此外,在车站拍摄很麻烦,特别是对孩子们来说,这里实在太吵了,每隔几分钟,就有一趟从利物浦来的火车。”黑曼表示。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摄制组回到工作室,尝试通过后期制作来修补画面,但看起来作用不大。2010年12月,导演大卫·叶慈决定让这些年轻人做第二次尝试。

2011年新年即将来临,如果不能将最后一幕顺利完工,影片就无法如期上映。为了避免夸张的效果,剧组最终决定采用更加自然而古典的化妆造型,也就是观众们看到的影院效果。至少在导演看来,这一次改变“相当顺利”。

当电影落幕之时,全球观众们听到的,不是课堂的铃声,而是火车的汽笛声。这并不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却同样来之不易。对于全剧的工作人员来说,这也是一场伤感的告别。

收官之作的美中不足

作为收尾之作,《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堪称制作精良,阴郁的色调遮掩不住美丽的场景和令人兴奋的情节。但对于铁杆哈迷们来说,电影讲述的远远不过瘾。尽管影片牢牢抓住了原著的主线,即主人公英勇大战反派—那位脸色苍白又没有鼻子的伏地魔,但原著中很多精彩的细节与人物都没有充分展示出来。

先不说最后一本哈利·波特的小说要用两部电影才能讲完,全剧中很多角色的出场也过于短暂,根本体现不出原著的精髓。除了艾伦·里克曼饰演的斯内普教授和沃维克·戴维斯饰演的妖精拉环还被分配了一些场景外,大部分配角的出场频率都不高。即便是全剧中最重要的大反派,拉尔夫·范恩斯演的伏地魔,在电影中也更像是一个邪恶的图腾而不是一位独立的个体。

这是英国导演叶慈执导的第四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叶慈善于将原著中的场景以宏大而庄严的形式再现屏幕。对于剧中的死亡场景,叶慈也处理得有力度。但就全剧的节奏而言,这更像是一部BBC拍摄的古典戏剧,而不是一部暑期档的视觉大片。当然,你也可以说导演给予演员和观众们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发挥,观众才不至于像看动作片那样目不暇接。

打斗设计明显是叶慈的弱项。虽然在展示精妙场景方面下足了功夫,但一涉及到肢体语言与动态表现时,导演显得漫不经心。所以,当你看到电影最高潮的那一幕—由伏地魔带领的反派袭击哈利的魔法学校霍格沃茨时,你会感觉更像是一部美丽的风景片,而不是能够刺激肾上腺素的视觉打斗。

当然,导演的想法也无可指责。叶慈本人坚持认为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大魔力不是在于魔法与扫把,而是人物的力量—那些感人的友谊、美德、自我牺牲和小人物们的鲜明个性,才是吸引人所在。最大的胜利并不是主人公们最后战胜了反派,而是,他们都长大了,而且幸运的是,我们一直陪伴着他们一块成长。

谁能成为下一个哈利·波特?

对于广大的影迷们来说,一个经典终于落幕了,也许再也没有比哈利·波特更加经典的魔法故事,也不会有这样生动的人物陪伴我们十数年。然而,哈利·波特之后,电影工作者们还要寻找能够取而代之的下一个经典,制作室和电影公司会不停地寻找更多的年轻人冒险系列故事。但是,它们可以取得哈利那样的空前成功吗?

对此,福布斯网站的作者桃乐西·波梅兰茨在网站上设置了调查问卷,热心读者和专业人士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解答。诺亚·切斯纳是HPSInsight的数字媒体总监,他认为,由美国作家盖瑞·伯森所写的《手斧男孩》系列有这样的潜力。在故事的开头,男孩在加拿大的荒地里仅靠一把斧头生存。切斯纳认为这本书立足于现实,“在看了那么多年的超级英雄系列后,这样的故事更加耳目一新”。

读者马克·伯德尼克则认为,下一部有可能取得成功的少年故事是波西·杰克逊系列。不过要注意的是,由这个系列的第一本改编的电影已经上映,但反响平平,斥资9500万美元的电影全球票房仅为2.26亿美元。尽管如此,这仍然是全世界最畅销的青少年读物之一,所以何不再拍一集呢?

在一些读者看来,有强大的原著支撑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实力雄厚的电影公司 来制作。曾在新线影业工作八年的麦切·罗特还记得,当年工作室接下《魔戒》时是如何提心吊胆过日子的—尽管这系列影片在全球票房赚了30亿美元。罗特举例说,环球影片公司正就畅销作家斯蒂芬·金的奇幻小说系列《黑暗之塔》推出三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但由于制作预算不断上升,这个计划最近有夭折的危险。

也许,真的如很多人所说的那样,取代哈利·波特系列的电影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相关专题文章

哈利·波特最终篇:除了爱与死亡,还有宿命跟轮回 

斯内普教授:魔法世界最大的情圣

哈利·波特与新经济时代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首创证券王牌业务回春!一季度资管收入创近12年来单季新高,规模逆市增长
多家在港银行推出高息定存,众安银行高达18.1%,跨境理财通也火热
一瓶面膜卖1800元,中国贵妇爆买伊菲丹,雷军曾参股的这家国货美妆净利飙升135%
发现新质好公司 | 工业富联:AI服务器有望增厚利润,研发及供应链实力显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