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何处去
随着利比亚反对派连连拿下重镇,进逼卡扎菲老家苏尔特,这位强人的命运再次成为人们追问的焦点。卡扎菲本人,似乎也一直在两手出牌:对内不放弃,对外求退路。他的未来之路,我们或许
本报记者 张子宇
随着利比亚反对派连连拿下重镇,进逼卡扎菲老家苏尔特,这位强人的命运再次成为人们追问的焦点。
卡扎菲本人,似乎也一直在两手出牌:对内不放弃,对外求退路。他的未来之路,我们或许可以从他与西方国家打交道的过程略知一二。
四处奔走求后路?
3月28日,美国白宫发言人Jay Carney宣布,奥巴马总统在和英、法、德三国元首进行视频会议以后,一致同意,卡扎菲上校对利比亚的统治已经丧失了正当性,要求卡扎菲立刻下台。与此同时,五角大楼已经决定派出低空战机参战,直接引导和支持反卡扎菲武装的地面进攻。
这个声明标志着,自利比亚危机以来,西方国家的对卡扎菲政策的明朗化和一致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西方国家一直就他们的干预最终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而争吵不休。实际上自危机发生以来,卡扎菲的外交努力就没有停止过,而利比亚和西方在过去10年的亲密关系也意味着这场危机超过了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的复杂化。
早在2月底3月初利比亚内乱陷入失控并引发内战的情况下,卡扎菲的外交斡旋已经开始了。3月8日,至少有3架属于卡扎菲的私人喷气式飞机从的黎波里机场起飞,分别前往开罗、布鲁塞尔和里斯本。
但是卡扎菲的使者在布鲁塞尔吃了闭门羹。欧盟和北约都宣布他们不准备和卡扎菲的代表会面,欧盟27国的外交部长在布鲁塞尔开会,商讨应对利比亚局势;而同时北约的27国防长也在讨论禁飞区和空中打击的相关议题。
半岛电视台曾收到消息,邀请卡扎菲使者访问布鲁塞尔的可能是美国方面,不过这个消息始终没有得到证实。
前往埃及的利比亚代表团是由军方后勤供给负责人拉赫曼·扎维少将(Abdelrahman al-Zawi)领衔,他是利比亚军方后勤供给负责人。他前往开罗除了向目前掌管埃及政局的军方领导人转交卡扎菲的亲笔信之外,还会晤了阿拉伯联盟秘书长穆萨。
飞机3月8日下午降落在开罗附近的一个军用机场,半岛电视台的记者发现,“扎维和另外一名官员快速走出飞机,钻入埃及方面的车子中。而在得知利比亚使者到达后,埃及临时政府总理谢拉夫(Essam Sharaf)临时中断了一个内阁会议”。
前往葡萄牙的飞机也没有直接飞往里斯本,而是在马耳他停留了一段时间。利比亚代表向马耳他政府阐述了一些利比亚的官方立场。由于地缘关系,历史上马耳他和利比亚关系密切,曾经是多个统治利比亚势力的外围据点。
葡萄牙代表担任着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利比亚委员会的主席一职。“应后者的要求”,葡萄牙外交部长路易斯·阿马多(Luis Amado)在里斯本的一家酒店里与卡扎菲特使举行了“非正式会晤”。据葡萄牙报纸《Publico》报道,当葡萄牙方面向利比亚使者提出结束与反政府武装对抗、和平移交权力的建议后,利比亚代表表示卡扎菲同意启动权力移交谈判。葡萄牙一向和利比亚关系不错,其总理苏格拉底(Jose Socrates)是去年出席了在的黎波里举行的“欧盟—非盟”高峰会谈的少数欧盟领导人之一。
新的一拨使者的目的地是雅典,利比亚特使希阿拉(Mohamed Tahir Siala)和希腊外交部副部长多利斯(Dimitris Dollis)见面,事后希腊外交部表示,无法判断卡扎菲的真正意图,但是会向欧盟转达相关信息。
利比亚代表希阿拉曾经担任过利比亚外交部副部长,现在是总部设在伦敦的金融机构FM Capital Partners Ltd的董事会成员,FM Capital是一所有8亿美金资产的对冲基金。据欧洲外交界内部人士告知路透社,希阿拉本人在利比亚政府中的立场属于中间分子,算是鸽派。
除了极为有限和没有太多意义的官方公告,对于利比亚几个代表团的意图,一直到现在,相关各方均严守秘密,没有透露出具体的细节。但是当时很多有关人士猜测,可能是为卡扎菲流亡国外或者和平交出政权而进行的探风之行。
事后局势的发展证明这一切很可能是一次障眼法,或者说卡扎菲一直都没有把谈判真正作为考虑选择—在西方犹豫不决期间,卡扎菲的军队粉碎了反对派的攻势并一度攻入了反对派总部班加西,直到3月份西方正式进行空中打击的干涉后局势才再度扭转。
曾经的蜜月
在西方国家最终纷纷和卡扎菲摊牌之时,不得不指出至少在过去近10年的时间里,利比亚和西方的关系实际上是良好的,双方都试图从对方谋求大量的利益,利比亚四分之三的石油出口是提供给西方国家的。这一点,深刻地影响了此次西方干涉的进程。
在长期的执政岁月里,卡扎菲一直以“西方的敌人”而著称,提起利比亚和西方的关系,总会让人想起洛克比空难、1986年美军空袭、西柏林夜总会爆炸等事件。但是在最近10年,卡扎菲对西方的态度一下子有了180度转变。他在洛克比空难问题上服软,1999年交出了两名嫌疑犯,“9·11”事件后表示支持美国,伊拉克战争以后宣布放弃了核计划,在相关问题上和美英及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在这种状况下,利比亚和西方的关系迅速正常化并且升温。
作为前宗主国,意大利是西方国家中和利比亚关系最为密切的,即使在卡扎菲上台后与美英绝交的情况下,意大利还是维持了和利比亚的关系并且代管了那些和利比亚绝交的西方国家在这里的利益且充当一个对话人。
进入21世纪,利意关系急剧升温,2008年8月30日,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和卡扎菲在班加西签订协议,向利比亚支付50亿美元,意大利会向目前每个利比亚公民每年支付100美元,一直持续25年。贝卢斯科尼宣称,这是一项对意大利过去殖民统治的道德补偿。作为交换,卡扎菲将大量投资意大利企业并且打击非法移民。
这项看似慷慨的协议,放在利比亚每年40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之下,就变得合理得多。在目前利比亚的海外投资中意大利总额位列第一,2003年意大利石油巨头ENI和利比亚的生意占利比亚石油出口份额的25%之多。
2009年6月,卡扎菲40年来第一次访问意大利,身着奇装异服和携带女子保镖团队的他在罗马会见了意大利几乎全部主要国家领导人,7月他再次前往意大利中部城市拉奎拉,作为非洲联盟的轮值主席参加G8峰会。
除了经济上和政治上的互相支持外,意大利还是欧盟中对利比亚出口武器最多的国家,2005年-2009年,意大利卖给了卡扎菲近3亿欧元的武器,当中包括导弹和许多电子设备。在利比亚内乱爆发后,意大利已经冻结利比亚在意大利的资产并且暂停了和利比亚签订的合约。利比亚和英国的关系也不错,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为此充当了重要的中间人。他曾经为了著名投行摩根大通的业务而前往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会晤一些政府人士。在担任英国首相期间,布莱尔也帮助这个一度受到孤立的政权重返国际舞台。布莱尔在退休后是许多金融机构的客户疏通人,他向摩根大通收取的咨询费达到七位数。
利比亚-英国贸易协会(Libyan British Business Council)副主席、前英国驻的黎波里大使奥利弗·米尔斯(Oliver Miles)表示,布莱尔卸任后已“多次”造访利比亚。“他与卡扎菲和他的儿子(赛义夫)无疑都有往来,”米尔斯表示。“关系是否融洽还很难说。”同时,BP(英国石油公司)在2007年重返利比亚以后获得了价值9亿美元的油田和储量54000立方千米的天然气田,甚至著名的玛莎百货公司(Marks and Spencer)也在利比亚开设了分店。
“到2010年10月为止,BP在利比亚投资达2.1亿美元。”BP的一位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对于恩怨最多的利美关系来说,2004年美国重开了在的黎波里的外交机构,之后一个美国学校在的黎波里开张。2006年升格为大使馆,同年美国宣布将利比亚从支持恐怖主义的名单中剔除,2007年,布什总统任命Gene Cretz为驻利比亚大使,随后利比亚支付了总额达15亿美元的过去种种针对西方的恐怖主义攻击赔偿金的最后一部分。
2008年,美国国务卿赖斯访问了利比亚,卡扎菲在一个当年在美军轰炸中被损毁的厨房中接见了赖斯。赖斯事后宣布,美-利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美国目前在利比亚的投资不如意大利,但是在石油冶炼领域的投资则达到70亿美元的规模,位列第一,美国排名第四的西方石油公司(OXY)在利比亚有大量的产业。内乱爆发后,美国也暂停了和利比亚的一切联系,白宫发言人Jay Carney宣布,卡扎菲政权的合法性已经降为零。
不过直到3月28日声明以前,美国对利比亚局势一直处于一种暧昧状态中,白宫甚至一直回避是否要结束卡扎菲政权的话题。“美国由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前车之鉴,始终对介入利比亚事务保持了谨慎的态度。”资深中东问题专家、博联社总裁马晓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卡扎菲在3月初采取的一边谈判、一边大打的行为,很有可能堵死他的退路。但是直到目前,国际社会都没有否定卡扎菲的流亡之路。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