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新希望乡村振兴“村长班”开班 推进“种子计划”等举措向“长效赋能”升级
“新希望乡村振兴‘村长班’已连续开办5年,培训500多名学员
11月2日,以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四川省工商业联合会为指导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川商总会、新希望集团、四川省永好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乡村振兴“村长班”,在北京大兴正式开班。开班仪式后,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为学员讲授了开班第一课。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魏东,中央统战部光彩事业指导中心主任、中国光彩会副秘书长郭锋,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林为民,四川省工商业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郑宗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副行长杜春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副行长周明,川商总会党委专职副书记、执行秘书长唐俊,全球川商总会会长、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畅,四川省永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新希望集团品牌总经理王子约和北京市四川商会企业家代表等嘉宾共同出席了开班仪式。
第五届乡村振兴“村长班”共有106位学员,招生延续了办学以来所秉持的区域、年龄、学历、民族、背景多元化特点,最大化倾向最需要扶植地区、最大化提供交流和学习价值。本届学员构成创开办以来的多个历史之最:学员覆盖省份最广,达28个省市自治区;出身背景最丰富,有扎根基层几十年的老支书、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者,还有退伍军人、驻村书记等;涉少数民族区域最多,学员除含来自5大自治区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水族、土族、仫佬族、羌族、彝族、畲族等9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县;年龄跨度最大,最小25岁、最年长已66岁。学员们将在7天的脱产学习过程中,同来自不同领域的导师,共同交流和学习。
“举办乡村振兴‘村长班’,整合政产学研等优势资源,建设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村长队伍,牵住了人才振兴的牛鼻子,打开了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开班仪式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魏东在致辞时对乡村振兴“村长班”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评价。魏东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希望集团举办的2025年乡村振兴“村长班”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同时,他对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一直积极带头践行民营企业家社会责任给予赞许,表示“刘永好董事长一直强调企业要有大家精神,带领新希望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牵头发起了‘村长班’的公益培训,用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彰显了时代担当。”魏东还对乡村振兴“村长班”提出期许,“期待新希望集团进一步把‘村长班’办好、办实,服务村长们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有所为,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助推实现农村共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中央统战部光彩事业指导中心主任、中国光彩会副秘书长郭锋致辞时表示,四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从产业到治理,从生态到乡村,乡村振兴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人才支撑。刘永好董事长深刻领悟总书记把投资于物投资于人结合起来,再次一马当先,超前谋划人才培训,再次凸显了刘永好董事长不忘光彩初心,努力回报社会,始终敢为人先,比时代快半步的优秀企业家精神。
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林为民在致辞中表示,围绕“百千工程”重点任务,北京市工商联创新打造“万企兴万村”京郊行品牌,突出“新时代首善民企”品牌建设、党建引领、京郊特色和典型示范,引导民营企业融入乡村振兴,实现村企共建、互利共赢。林为民鼓励学员们潜心学习、学有所成,并希望他们带着所学知识投身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在基层实践中锤炼本领,在服务群众中实现价值。

开班仪式后,刘永好以《根植希望沃土,共创乡间未来》为题为学员上了第一课。他认为,乡村振兴需要“软”“硬”两手抓。“硬”就是要靠投入,必须投钱、投项目、投工程来产生价值;“软”就是提升乡村发展“领头人”的综合能力、乡村治理的理念,乡村振兴“村长班”就是围绕这方面来开展的。
在与学员互动环节,有学员问如何让500多位同学更好的融在一起,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学习机会。刘永好表示,将为学员搭建平台,“牵线搭桥”,让学员间互相借鉴学习,结对子互相帮助。二是制作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电商运营等技术在内的乡村振兴培训教材。三是联动金融机构,挑选优秀学员,给予其所在村或开展的项目金融支持。
戮力同心 乡村人才培养开放平台雏形初现
乡村振兴“村长班”以开放与务实为核心办学理念,力求为基层的乡村管理者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为有心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力量搭建戮力共创的平台,把各种资源进行链接,通过整合政、产、学、研等各领域优质资源,各方合力共办,逐步扩大培训规模和深度。5年来,一个面向全社会的乡村人才培养开放平台已初现雏形,本届乡村振兴“村长班”即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川商总会、新希望集团、四川省永好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作为本届乡村振兴“村长班”主办方之一,自诞生起即被国家赋予服务“三农”、城乡居民、中小企业的定位,有近4万个营业网点,覆盖全国100%的城市和98%以上的县域地区,是一家以扎根服务“三农”为初心使命、主责主业的银行,已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战略上高度重视服务乡村振兴,设立了三农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事业部等专门机构,出台乡村振兴专项授信政策指引,建设专业化金融服务团队,构建了完整的乡村振兴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架构。同时,也形成了差异化的服务模式,针对农业农村场景中的“村、社、户、企、店”等五类代表性客群,打造形成了三农主动授信、信用村建设、特色产业服务、农村骨干项目综合开发等特色服务模式。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副行长杜春野代表主办方致辞时说道,共同举办乡村振兴“村长班”是邮储银行与新希望战略合作的深度跨域,是双方战略合作的又一次深化,目标就是联合打造“金融服务+产业赋能+人才振兴”的乡村振兴生态,让各方资源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杜春野还就以“村长班”为起点持续深化合作给出方向,一是强化智力赋能,为“村长班”学员们量身定制一系列金融知识培训课程;二是深化信用村建设,以“村长班”为纽带,进一步推动信用村体系建设,扩大信用村授信覆盖面;三是聚焦产业振兴,围绕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重点领域,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四是助力智慧乡村建设,依托邮政集团“四流合一”资源,在农村电商、物流配送、数字金融等方面,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另一主办方川商总会是全球川商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和价值平台,自成立起持续参与脱贫攻坚对接乡村振兴,列出专项经费,精准衔接资源,促成产业对接,运用媒体矩阵,引导川商返乡投资兴业,结对帮扶欠发达县域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川商转型升级与国家战略落地有机融合、双向奔赴,历年来整合投入上千亿元促进人民至上共同富裕国家发展战略的精准落地。
川商总会党委专职副书记、执行秘书长唐俊表示,此次乡村振兴“村长班”是川商总会重点支持参与的重大公益项目,旨在推动各类资源要素持续向三农领域倾斜,促进川商转型升级,与农业高效高质,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同频共振双向奔赴,最终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这既是此次乡村振兴“村长班”在大兴办班的良好愿望,更是乡村书记们开拓创新,施展抱负的壮阔远景。
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刘畅在代表主办方致辞时说道,“新希望乡村振兴‘村长班’已连续开办5年,累计收到全国4000多名村干部报名,培训500多名学员。我是连续第三年来和村长们交流,每年都把自己在产业和经营上的思考、感受到的行业趋势变化,与基层干部们分享。”她进一步表示,乡村振兴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学员的培训毕业并不是终点,而是与所有伙伴共同成长的新起点。
不断自我蜕变 教学模式与课程设计再创新
创立43年来,新希望始终将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如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进行探索与引领。从产业扶贫阶段牵头发起“光彩事业”,到精准扶贫阶段,实践4+N精准扶贫模式、发起十万绿领新农人培训,再到乡村振兴阶段实施乡村振兴“五五工程”、发起乡村振兴“村长班”,在一次又一次探索与突破中,新希望“光彩事业”的边界变得越来越宽广。
截至目前,乡村振兴“村长班”已成功举办五届,取得了良好的实践和社会效果,2025年入选全国“万企兴万村”首批行动优秀案例库。新华社、人民日报等80余家媒体进行报道,荣获2024人民网乡村振兴创新案例、2023星耀计划乡村振兴优秀案例等多项荣誉。但乡村振兴“村长班”依然在不断自我进化,不断总结出一些经验,从课程设计到创办模式不断进行探索与升级。值发起五周年之际,结合听取指导单位意见、征求往届学员建议,并借鉴其他优秀培训的经验,对于本次授课的教学模式与课程设计进行创新与升级。
一方面,本届“村长班”尝试让课堂“动”起来,突破传统培训“统一授课、单向输出”的局限,创新采用“对话式”教学,举办“村企”面对面论坛,打造企业和村长直接交流的平台。这一模式一是让村长、乡村经济带头人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可有效破解信息壁垒,直接打通“需求端”与“供给端”,了解互相的关切与痛点,促进资源高效配置。二是有助于村长、乡村经济带头人拓展视野、跳出“行政思维”、提升观念,学会用市场逻辑解决乡村问题。三是通过构建起长效机制,形成持续的合作平台,促进信息、资源、人才的长期流动,探索双方可能实现的可持续合作模式,以构建“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新生态。
另一方面,让课堂“年轻”起来,邀请包括两位“00后”在内的各领域杰出人才,包括善于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00后”村支书、服务于华为等品牌的新媒体运营专家组成青年导师团,为学员“输入新思维、传递新方法、连接新资源”,打破世代壁垒。这有助于将年轻一代人的知识、技术、理念、需求与农村的场景、实践、产品打通,既解决村长“本领恐慌”,又为村庄注入发展新动能。这一模式若常态化,将成为乡村振兴中“人才下沉、智力上行”的重要纽带。
本届乡村振兴“村长班”还特别重视促进学员间的交流沟通与纽带建设,同时展现学员村特色、特产,助力学员交往平台的搭建。通过举办“村晚”联欢会,引导学员自我策划、参与民族服装秀、地域民歌串联等节目,让学员间快速熟络;通过故事拍卖会,让学员讲述各自的经验和烦恼,彼此互鉴,甚至促成不同省区不同村之间的合作。
同时,充分发挥本次举办地北京的优势。本届“村长班”将以北京为学习中轴,充分利用首都科技优势、智囊优势、治理和创新优势,前往京东、小米等互联网、先进制造领域头部企业、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深入学习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等领域的前沿实践,感受数字化、AI等新技术为国家发展、乡村振兴带来哪些新的改变,就乡村治理新模式进行探讨,为中国乡村振兴研究提供参考案例。
不止是培训 从“短期培训”向“长效赋能”升级
乡村振兴“村长班”始终围绕如何让学员有更多获得而创新升级,注重成效转化。为此,乡村振兴“村长班”于2024年首次提出“种子计划”。该计划遴选出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学员村作为“种子”,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媒体通过实地考察,精准识别制约各村发展的共性瓶颈与差异化需求,不仅为学员村发展把脉诊断提供建议,还依托中央级媒体的影响力助力学员村品牌IP的打造,整合社会力量共同探索多方位支持和赋能学员村发展。
乡村振兴“村长班”2025年率人民网、经济日报等十余家中央级媒体及数位行业专家,分赴内蒙古、浙江、贵州等三省区的十余个学员村深入开展实地走访。通过走访学员村村寨、种养殖业、特色文旅、初加工业等当地支柱产业,详细了解当地产业发展现状与乡村风貌,并与当地村支书、企业负责人、政府代表等关键人物进行面对面访谈。通过随行专家的建议,为受访村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通过随行媒体大量的深度报道,已显著提升受访村的知名度,引发更多游客或意向投资的关注。
线下培训往往受制于地域、时间、资源等的限制,容易出现持续性不足,培训结束后缺乏跟进;个性化不够,统一内容难以满足不同需求。为克服这一短板,乡村振兴“村长班”还在新希望集团官网开通绿领校友专栏页,打造云端的“村长班”学员沟通交流平台。这一创新为学员构建了持续学习生态,将传统线下集中培训升级为“全时、全域、全要素”的数字化学习生态;促进学员间的交流互鉴,努力成为“村长们”的“经验博物馆”和“智慧大脑”;打造“学员-资源-需求”的数字化枢纽,促成资源协同与价值共创。以此将短期的集中培训转化为长期的生态化连接,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学员间的“弱关系网络”与“强价值纽带”。
随着深度推进“种子计划”等创新举措,乡村振兴“村长班”形成了“培训-实践-赋能”闭环,突破传统人才培育模式的短板,逐步从“短期培训”向“长效赋能”升级。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