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岭南最带感!全运开幕,小蛮腰、维港、大三巴同框,机器人奏响千年青铜句鑃

王晨婷
2025-11-09 23:47:22
来源: 时代周报
这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开幕。这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也是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走进香港、澳门。

这场历时75分钟的开幕式,从主创团队到执行制作,从运行保障到舞台演出,均由三地力量共同构筑。

这不仅是一场体育与艺术交融的表演,更是一幅描绘“湾区同心”的动人画卷,也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实践。

十五运会开幕式(图源:直播截图)

不仅是一场表演

这是一场“简约而不简单”的体育赛事。

从开幕式就能看出:摒弃了复杂地面机械装置,但75分钟的流程紧凑高效,分为体育仪式、文体展演、火炬传递及点火三大环节。

“我们以简约而不简单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湾区故事。”总制作人王锐祥如是说。

开幕式上,传统岭南文化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 图源:直播截图

第一个故事由机器人开启。灯光聚焦在三个机器人身上,他们手执敲击锤,准确地敲在青铜乐器仿制品上,奏起《彩云追月》,一场跨越两三千年的和鸣由此响遍会场。

《彩云追月》的前奏,出自南越王墓出土的铜句鑃。据透露,当时主创团队采集了青铜句鑃的原始录音,通过现代编曲,将千年古音与当代旋律交织,合力完成了文化和科技的对话。

此外,岭南醒狮、英歌锣鼓、咏春拳与全息投影、AR技术同台共舞,传统文化在科技赋能下焕发出时尚新意。粤剧、港乐、麒麟舞等元素同台呈现,主创团队巧用人工智能、VR、机器人等前沿科技,让传统民俗与现代艺术跨界对话。

开幕式一幕。 图源:直播截图

在光影交织中,“广州小蛮腰”“香港维港”“澳门大三巴”的影像相融,象征三地地理与情感的联结——这不仅是一场表演,更是一次文化告白。

粤港澳三地代表团组成联合方阵入场。图源:直播截图

开幕式文体展演以“同心圆”为创意核心,通过《同根同源》《同心同缘》《同梦同圆》三个篇章,串联起三地人民的共同记忆与文化脉络。舞台上汇聚了粤港澳三地具有代表性的文艺力量,凝成一曲“湾区之歌”。

“我们不仅要展现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更要传递粤港澳大湾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开幕式总导演郎昆说。而舞台上汇聚的,也是三地携手共进的信念:同根同源、同心同梦。

湾区同心的实践

十五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场“湾区同心”的现实实践。

这场前所未有的联合办赛,以体育为桥、以赛事为媒,将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的粤港澳三地紧密相连,激发区域融合发展活力。

据了解,本届赛事共设34个大项、419个小项,参赛人员超过9000人。值得瞩目的是,公路自行车赛和马拉松赛成为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赛事——公路自行车赛道经由港珠澳大桥贯穿珠海、香港和澳门三地,马拉松赛则依托深圳湾大桥跨越深港。

其中,公路自行车赛的男子个人赛是全运会史上赛道最长的自行车公路赛事,是粤港澳三地同一天承办的跨境赛事,不仅是速度与耐力的比拼,更是大湾区制度创新的具象化实践。

11月8日上午9时,比赛开始,103名运动员需要在比赛过程中6次“无感通关”:从珠海博物馆前的起点出发,沿情侣路前行,经港珠澳大桥人工岛进入澳门,再由大桥前往香港,途经迪士尼乐园后折返,再次经过长达55公里的全球第一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到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横琴骑行两圈后,向终点冲刺。

整场比赛跨越粤港澳,行程231.8公里,是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比赛,象征着大湾区从“硬联通”迈向“心联通”的时代跨越。

运动员们骑过港珠澳大桥(图源:十五运会官网)

据介绍,十五运会探索了“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的新举措,为大湾区更深层次融合积累了宝贵的“全运经验”。

面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的特殊情况,十五运会筹办团队开创了“前置查验、封闭运作、无感通关”的新模式。在广深港高铁西九龙口岸、深圳湾口岸、横琴口岸等10个口岸设置专用通道与无障碍查验区,实现运动员、器材、媒体的高效流通。

香港和澳门的参与规模创下新高——香港派出超过600名运动员、1800人代表团,是1997年以来最大阵容;澳门代表团参赛人数也超过400人。

三地数万名志愿者并肩服务,香港组建了历来最大赛事义工团,人数超1.6万名,其中15岁~17岁青年义工超1000名;澳门也组建了超3500名的志愿者队伍,成为湾区青年共融的新注脚。

从组织协调到赛时保障,从火炬传递到赛事联办,每一环节都在验证一个事实:体育,正成为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新通道。

开幕式上的烟花秀(图源:直播截图)

“全民全运”点燃湾区热情

如果说开幕式是盛典的高光,那么全民参与的热度,则是十五运会的底色。

在竞技之外,本届全运会设置群众项目23个大项、166个小项——从乒乓球、舞龙舞狮,到毽球、门球,市民以不同方式参与其中。体育场馆内外,人潮涌动,热情洋溢。

截至目前,香港赛区40万张门票中已有超过10万张售出,部分场次“一票难求”;澳门的群众项目更是报名火爆,充分体现出港澳民众对国家级赛事的认同与参与热情。

全运圣火燃起。图源:直播截图

喜洋洋、乐融融两个超萌吉祥物得到了广大市民和网友的喜爱,特许商品同样热销。

十五运会的赛事分布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等19座城市,是全运会历史上承办城市最多的一届,同样也是19座城市集体亮相、集体展示的一场盛会。

“门票+旅游”产品让赛事热度转化为文旅活力。许多游客选择“观赛+城市体验”的套餐——上午看跳水,下午游古城,夜晚品粤菜。

不仅如此,2800多款文创商品、700多家线下门店,把“体育+岭南文化”“体育+非遗”“体育+乡村振兴”巧妙融合——醒狮摆件、广绣饰品、新会陈皮礼盒、VR纪念册,让每一次消费都成为一次文化传播。

广州街头的吉祥物海报(图源:时代周报王晨婷)

全民健身的热潮因十五运会再度升温。截至2024年底,广东省体育场地35.3万个,体育场地面积3.72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91平方米,全省“15分钟健身圈”基本形成。

夜幕降临的广州,网球场、足球场、篮球场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深圳的健身房总有年轻人的身影,随时来释放都市压力;香港、澳门的公园里,年长者聚在一起打太极,年轻人分散在角落玩滑板、街头篮球——全民运动,已成为湾区城市生活的新节奏。

“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活力不单在赛场上,更在城市肌理与生活日常中持续发酵。

在十五运会传递的“全民运动”的理念下,运动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业竞技,而是所有人的生活方式。而大湾区不仅是共享赛场,更是共享未来。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观赛人数破吉尼斯纪录!KPL联盟主席黄承:我们被叫“草台班子”很多年
这个双十一,纸片版LABUBU、宝可梦被爆买,有人入坑1个月花5万
从BAT到杭州“六小龙”,中国互联网下一个十年谁定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