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巴士因开屏低俗广告道歉,实测视频平台,“未成年人模式”下内容安全吗?

黄欢欢
2025-10-31 12:15:41
来源: 消费者报道
为“网一代”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需平台、监管部门和家长共同努力。

近日,知名儿童启蒙品牌“宝宝巴士”旗下“宝宝巴士儿歌”APP因开屏广告可跳转至低俗擦边直播内容而登上热搜。虽然,宝宝巴士官方已对此致歉,称问题广告系第三方平台接入并已全面下线整改。但此事件已引发家长群体对儿童专用软件及平台青少年模式内容审核机制的担忧。

当代儿童常被媒体称为“网一代”,无可避免会时常接触网络。幼儿期,他们会在宝宝巴士等APP上观看动画儿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又流连忘返于各大视频平台。为保护孩子免受不良信息侵扰,家长们普遍会选择开启平台内置的“未成年人模式”。

这道为保护未成年人而设的“数字护栏”,其“一键开关”是否便捷?“保护盾”能否精准屏蔽不良信息?更重要的是,它本身是否足够坚固,难以被轻易“翻越”?为了解上述情况,《消费者报道》记者分别试用了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bilibili(下称“B站”)、小红书等视频平台的未成年人模式。

 01. 

开启是否便捷?

部分平台入口较隐蔽

《消费者报道》记者试用对比发现,各大平台在引导用户开启“未成年人模式”的便捷性上存在差异。除小红书外,微信视频号、快手、抖音、B站在首次打开时均有弹窗提示。但若错过初始弹窗,部分平台手动设置的路径则要考验家长的细心和耐心。

其中,微信视频号和快手的设置入口较隐蔽——微信视频号的“未成年人模式”藏身于微信主应用的“设置”中,而非视频号模块内;快手的入口则在“首页”的设置处,而非个人中心的“我”的设置处。

(图源:快手)

账号在上述平台一旦成功开启“未成年人模式”,通常会被限制每日使用时长(如40分钟),且在夜间(通常为22时至次日6时)会被禁用,并关闭直播、打赏、充值功能。

由于微信视频号联通微信,通过视频号弹窗设置未成年人模式后,微信中的直播、听一听、看一看、搜一搜、附近、游戏、购物、表情、微信豆等功能均为关闭/不可使用的状态;公众号、小程序可由家长自行设置允许打开的范围。

(图源:微信)

在密码设置的安全级别上,各平台做法不一。微信视频号要求家长输入身份证信息,并在重置密码时需进行人脸识别或手持证件照等严格验证;而其他平台仅需设置4位数字密码即可,当观看时长受限时,输入密码即可解锁,存在被孩子窥探后破解的风险。

 02. 

过滤能力如何?

部分平台仍现不适内容

早在2024年,《消费者报道》记者实测国内主流视频平台时发现,在开启“未成年人模式”后,B站仍会推送恐怖、色情、暴力等倾向的内容。而快手、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未发现上述情况。不过,小红书在该模式下,可以频繁看到标有“直播”、“赞助”字眼的视频。

(图源:2024年5月B站“未成年人模式”下可以看到的视频)

而一年后,上述平台对“未成年人模式”的内容审核显著加强

近日,记者再次试用对比发现,上述平台的推荐页面中已较少能直接、大面积地发现明显的色情、暴力等硬性违规内容。不过,小红书、B站仍然偶有个别疑似“擦边”的内容出现,如使用暗示性封面或标题。(如下图所示)

图源:10月30日(由左至右)小红书、B站“未成年人模式”看到的视频

一位今年即将小升初的孩子家长王女士向记者证实了这一变化:“前两年,我还经常能在微信视频号的未成年人模式下,看到穿着暴露或涉及恐怖血腥封面的视频推送,当时非常担心。但今年以来,这类内容确实很少看到了,感觉平台有做相关的清理。”

 03. 

“未成年人模式”能被破解?

监管在加码

对于许多家长而言,未成年人模式最薄弱的环节并非内容本身,而是其极易被绕过的安全机制。

初中生家长李先生向记者表达了他的无奈:“孩子大了,这个模式感觉就是形同虚设,因为只要输入密码就能关掉,而且网上有好多人出借账号,或是提供代破解服务的,令人防不胜防。”

李先生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记者试用对比后发现,虽然通过APP内的“忘记密码”功能重置密码,需要严格的人脸识别或人工申诉,看似安全,但小红书、B站、快手、抖音等平台可以通过手机验证码或APP扫码等方式登录网页版。

在电脑端登录后,未成年人模式的限制将自动解除,孩子可借此轻易切换到普通模式,使所有防护不攻自破。这种跨平台同步的漏洞,暴露出模式在设计上的缺陷。

家长李先生所提及的“破解攻略”在线上的确泛滥。在部分社交平台上,可轻易找到提供收费破解青少年模式服务的帖子,底下不乏未成年人的咨询与求助。

对此,司法层面已亮出利剑,例如2023年10月,天津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就曾判决一起通过提供破解“未成年人模式”服务进行不正当竞争的案件,被告公司被判赔偿300万元。

面对质疑,部分平台也在进行迭代优化。公开资料显示,快手、抖音等均对青少年模式进行了多次版本升级,并强化内容审核。抖音还特别加强了防范退出漏洞的机制,防止通过卸载重装等方式绕过限制。

同时,政策层面也在持续加码。2019年国家网信办指导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开启了专门性技术干预的探索;202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了“网络保护”专章,首次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升至国家法律高度,奠定法律基础。

尤为重要的是,2024年1月1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作为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它系统性地规定了各方责任,标志着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进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新阶段。同年,《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正式发布,为技术落地提供了统一规范。

2025年4月,国家网信办牵头指导国内软硬件企业开发的“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正式上线,完成了从分散、软性限制向强制、统一、贯穿所有移动应用防护的历史性转变。

尽管技术与制度防线不断加固,但破解与反破解的“拉锯战”仍在持续。业内专家指出,未成年人保护需要技术、内容和监管的三重合力。平台方需要进一步优化内容审核算法,提升分龄推荐的准确性;监管部门需要持续完善标准体系;家长也需要提高网络素养,与孩子建立健康的数字使用规则。

从宝宝巴士事件到日常的视频平台使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2025年监管政策的持续发力为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提供了明确方向,但在内容审核、防破解机制等方面仍需不断完善。真正为“网一代”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需要平台、监管部门和家长共同努力,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中收近3年首次增加,但信用卡不香了?招行彭家文:别对利润增长期望过高
荣耀发布“1×3×N”战略,要打造跨品牌、跨场景、跨设备的智能互联生态
从“功能可用”到“自主服务”,鸿蒙6全面进化
登顶“汽车第一大省”后,安徽能否跻身GDP十强?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