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科技基础 贵州银行数字化转型加速

唐洛
2024-05-23 20:22:48
来源: 时代在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2023年末,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做好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数字金融迎来发展新机遇。作为金融中坚力量,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近日,贵州银行(06199.HK)公布了2023年度业绩公告。公告显示,2023年,该行不断强化科技赋能,坚持特色化经营,守正创新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

筑牢科技底座、提升支撑能力

2023年,贵州银行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努力夯实科技基础,持续加强安全生产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数字化转型打造强大引擎。不断完善“两地三中心”双活容灾体系,实现关键应用系统基础应急能力全覆盖;固化60多项基础应急能力自动化处置流程,构建运维应急保障自动化“急救箱”;完善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强化网络攻击主动防御能力,其“贵银金融云”建设荣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第三届(2023)“金信通”金融科技创新应用优秀案例。2023年,该行研发的“基于服务网格的分布式微服务平台”荣获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科技发展奖(国内金融行业科技领域唯一部级奖项)三等奖,成为贵州省目前唯一获得该奖项的银行。截至2023年末,贵州银行建设软件项目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共81项,位列贵州省金融法人机构第一。

深耕数据治理、培育数字基因

2023年,贵州银行聚焦核心能力建设,打造领先的数据能力。数据治理方面,设立数字金融部,整合统筹数据治理和业务需求管理职能,将数据治理的源头从数据生产阶段提前到项目建设阶段,提升数据治理的效率。构建数据管理和应用闭环,投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数据资产管理可视化,打通了数据的发现、申请、分析、应用、脱敏、发布和监控各环节。推出了2023版数据标准,累计发布2万个数据字典项,实现标准对业务全覆盖。数据应用方面,该行锚定自主用数能力建设,将“无科技不金融、无数据不零售”的理念渗透到业务经营管理各领域,在个人、小微、信用卡、消费贷款、运营管理等18个业务领域全力推广BI商业智能数据分析工具,BI成为探索数据、获取数据的首要平台,其活跃用户数和数据操作数量分别同比大幅增长384%和737%,数据加工平均时长由原来的3天缩短至1-4个小时,数据要素对业务贡献价值持续提升。此外,该行大力推动数据要素对业务的赋能,在部分线上业务的进件、审核、审批等场景中实现了数据替代人工决策,大幅提升业务效率。

驱动业务创新、开发新金融业态

2023年,贵州银行坚持用数字化思维改造经营理念、展业习惯和管理方法,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的机制建设,建成投产智能微贷、惠农平台、RWA、断直连、按揭贷款在线化等21个项目,涵盖了客户洞察、营销管理、风险控制、渠道建设等方面,初步构建起多渠道布局、在线线下融合发展、可向外部广泛延伸的金融服务生态体系。业务中台建设破局,普惠小微信贷产品创新进入快车道,投产智能微贷平台,并以敏捷模式上线了“经营快贷”“黔快贷”“兴农贷(在线)”等新产品,新产品建设周期平均下降50%,投产后迅速形成业务规模,业务价值凸显。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业务,实现惠农业务经营管理模式变革,惠农平台作为全行第一个以数字化标准建设的项目,以数字技术和数据应用驱动惠农业务转型,着眼于惠农站点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努力为超过2,000个站长、179万个惠农客户提供贴心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深耕场景金融,构建数字化合作生态,由数字化需求驱动的i茅台巽风数字世界、贵登交易所、社银一体化等项目投产,将该行金融服务能力融入合作伙伴业务生态,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数据和资金闭环、特色化、好体验、安全可控的金融服务生态,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推动传统线下渠道的数字化改造,厅堂智能化项目实现了网点智能设备和业务系统的数据互通共享,试点支行的智能设备交易总体替代率达到78%,网均减柜达到0.6个,常用业务办理时长节省约47%,网点转型成效显著。投产运营管理平台二期,实现对网点机构、人员、设备等运营状态的分析和监督,为网点日常运营提供了多维度全方位的数据支撑,大幅提升了运营风险管控的实效性、精准性和全面性,提高了全行经营管理效能。赋能绿色金融转型发展,投产绿色金融管理系统,探索破解该行绿色资产环境效益测算、投融资业务及自身运营碳核算等计量难题,着力提升绿色金融领域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未来,贵州银行将坚定不移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以企业架构建设为统领,以数据赋能业务为目标,持续构建数据服务价值链,切实将数字化转型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务优势、产品优势、管理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其数字化转型从“夯基垒台”向“积厚成势”转变,全面提升数字化赋能的水平和能力。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