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勇归来满月:北汽老将答新题,千亿砸向自主乘用车研发

武凯
2024-04-30 15:21:24
来源: 时代财经
张建勇回归北汽集团,正值中国汽车行业巨变之时。

“未来,北汽集团将在自主品牌乘用车上投入千亿元研发支出。”4月25日,北京车展开幕,张建勇现身北汽展台,发表了简短讲话。

这是张建勇首次以北汽集团董事长身份参加北京车展。他对汽车市场的发展大势有清晰认识,“未来是智能网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深度融合的智电时代”。张建勇在现场的简短讲话强调,“特别是在中国,技术变革催生激烈的市场竞争,快速提升了车企,尤其是自主品牌在‘研产供销服’各环节的能力。”

1976年出生的张建勇,是“老北汽人”,2003年就已加入北汽集团,在财务部工作多年,于2010年成为集团财务部部长。五年后,张建勇升任北汽集团副总经理。2022年,他“由企入仕”,转任北京市国资委副主任。

北汽集团今年3月27日召开干部大会宣布,张建勇接替姜德义担任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上任后的第一个月当中,张建勇行程密集,多次公开露面,频繁调研下属企业。

时代财经摄。

上任次日,小米汽车首款车型上市,张建勇就作为北汽集团董事长公开亮相发布会。4月8日至10日,张建勇分别前往北汽新能源、北汽股份、北京现代调研,强调北汽集团要以电动化、智能化为牵引,坚定推进全面新能源化战略。对于北汽新能源,他提出“要坚定发展信心,全力以赴打好极狐市场突破这场硬仗。”

4月15日和4月16日,张建勇又围绕自主品牌商用车、乘用车新产品进行调研,强调要将用户导向贯彻产品研制始终,精准洞察用户需求推进技术应用落地,严把质量关,打造品质产品。

张建勇回归北汽集团之际,正值中国汽车行业巨变,市场竞争白热化阶段。就在北京车展第二日,北汽集团旗下两大上市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为“北京汽车”,01958.HK,下称“北汽股份”)和北汽蓝谷(600733.SH)全年收入均实现增长,但盈利能力难言乐观。北汽股份净利润同比下降27.8%,降至30.3亿元;北汽蓝谷全年亏损虽有小幅收窄,但仍高达54亿元。

北汽集团乘用车业务长期严重依赖北京奔驰、北京现代两大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声量明显不足。汽车电动化潮流势不可挡,北汽集团的转型步伐略显迟缓,新能源汽车销量低迷,少有爆款。这些问题显而易见,它们都留待48岁的张建勇回答。

第一题:业绩增长之困

姜德义2020年担任北汽集团董事长时,已56岁。张建勇今年刚满48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

张建勇曾在北汽体系内工作近20年(2003年-2022年),是不折不扣的“老北汽人”。张建勇在北汽集团期间以财务管理和投资见长,曾担任集团产投公司执行董事等要职,主导或参与过集团内多项财务、投资工作。2022年,张建勇调任北京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直至此番履新。

张建勇上任刚满月,北汽集团乘用车业务的经营表现便给他出了一道难题。

北汽集团旗下乘用车业务主要归属于两大上市公司。其中,北京品牌、北京奔驰、北京现代、福建奔驰业绩表现计入北汽股份财报;北汽新能源及旗下的极狐则归属于北汽蓝谷。此外,北汽蓝谷公布的汽车销量包含部分由其子公司与北汽股份联合开发,由后者生产、子公司对外销售的合作车型。

在两大自主品牌中,北京品牌主打“家庭、户外、乐趣”,产品有BJ60、BJ80等越野车型、X系列城市SUV以及EU系列轿车等,价格区间主要在10万-30万元。北汽新能源则在合作销售的EU系列之外,尝试打造高端新能源品牌极狐。

北汽股份、北汽蓝谷2023年的营收规模都取得增长,但前者盈利能力出现下滑、后者亏损仍旧高企。

北汽股份在年报中表示,2023年由于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增加,其营收达到1979.5亿元,较2022年1904.6亿元的营收增长3.9%。同时北汽股份全年销售整车104.2万辆,同比增长7.3%。

不过,北汽股份盈利能力在下滑。2023年北汽股份归属于公司权益持有人的利润为30.3亿元,去年同期为42.0亿元,同比下降27.8%。北汽股份未在财报中说明具体原因,只提到集团毛利下降是因为燃油车及新能源汽车的毛利减少所致。

数据来源企业年报,时代财经制图

进入2024年,北汽股份的业绩表现持续下行,营收、净利润同时下滑。今年一季度,北汽股份实现营收465.2亿元,较2023年同期477亿元有所收窄;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也降至10.3亿元,上一年同期为14.6亿元。

汽车市场2024年的竞争日渐激烈,北汽股份对此也有清醒认识。“行业发展将面临持续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的技术变革,预计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北汽股份在报告坦承,“若本集团不能采取适当措施保持和提升市场地位,本集团未来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相较北汽股份利润下滑,北汽蓝谷的境遇更加尴尬。

北汽蓝谷方面提供的信息显示,2023年通过实施创新营销策略,公司全年实现销量同比增长84%,达到92172辆,其中极狐汽车全年销量30016辆,同比增长138%。北汽蓝谷2023年营收达到143.2亿元,也同比增长了50.50%。不过其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高达54亿元,仅比2022年减少1.19%。

数据来源企业年报,时代财经制图

今年一季度,北汽蓝谷营收跌至15.0亿元,同比减少39.75%;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为10.2亿元。北汽蓝谷方面解释称,营收减少主要因汽车销量减少,今年一季度共销售10122辆汽车,同比减少33.03%。

“在当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我们的反应慢了,我们与用户在产品、在技术上的感知和互动太少了。”北汽新能源党委书记、总经理代康伟表示。在北汽新能源方面看来,营销落后是导致销量低迷的关键原因之一。

“3月份北汽蓝谷已经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从4月份的数据看,(北汽蓝谷业绩)又实现了同比和环比大幅增长,应对效果逐步显现。”4月26日,北汽蓝谷常务副总经理张国富对时代财经等表示。

第二题:转型步伐缓慢

北汽集团转型缓慢是张建勇归来解答的第二个难题。

电动化转型步伐略显迟缓,北汽集团旗下两家上市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低迷,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不足20万辆,显著落后于多家国有车企。同期,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超47.4万辆,上汽集团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超110万辆大关。

北汽股份燃油车VS新能源汽车营收占比图,时代财经制图

燃油车是北汽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2023年北汽股份燃油车收入1827.0亿元,占总营收的92.3%;新能源汽车152.5亿元,仅占总营收7.7%。北汽蓝谷新能源汽车营收143.2亿元,仍与北汽集团的燃油车收入规模相去甚远。

在自主品牌谋变革、求发展的阶段,北汽集团的处境也略显尴尬。2023年北汽股份汽车销量104.2万辆,作为自主品牌的北京品牌仅售出16万余辆。北汽蓝谷旗下北汽新能源(含极狐)全年9.2万辆的销量也乏善可陈。

北京奔驰、北京现代,现在依然是北汽股份乃至北汽集团销量最高的两大品牌。北京奔驰2022年汽车销量就已超过50万辆。今年3月7日,北京奔驰更是宣布整车累计产量突破500万辆。北京现代2023年销量也有回暖,达到25.7万辆。北汽股份分别持股北京奔驰、北京现代51%和50%。

多年来,在北汽股份内部,北京奔驰等合资品牌营收占比长期超过9成。如2022年北汽股份年报的董事长致辞部分显示,2022年北汽股份4大品牌合计营收1904.6亿元,其中北京奔驰贡献1831.5亿元,占比96.2%,北京品牌所贡献的收入只有73.1亿元。

2023年北京奔驰贡献北汽股份整体营收占比图,时代财经制图

在2023年年报的董事长致辞中,北汽股份未再公布具体合资品牌数据。不过,其发布的北京奔驰财务信息公告显示,北京奔驰2023年营收224.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742.1亿元),上一年同期为248.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923.4亿元)。以这一数字计算,北京奔驰贡献了北汽股份2023年88%的收入。

此外,北京奔驰2023年税后利润达到29.9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2.4亿元),比北汽股份整体净利润高超200亿元。北京奔驰与北汽股份利润数据之间巨大差值在市场上引发出了一个观点,即北京奔驰供养着集团内其他品牌的发展。

北汽股份投资者热线人员对时代财经确认了这一说法,表示两者之间相差的利润用于集团内其他品牌的经营。不过其也表示2024年集团自主品牌经营状况或将有所改善。

合资强、自主弱是北汽集团当下经营现状的真实写照。

第三题:自主品牌发力之难

北汽集团靠合资品牌的时代也已过去,自主品牌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2023年,北京奔驰、北京现代两大合资品牌的日子也不好过——2023年北汽股份旗下合资品牌合计销量约88万辆,与2022年87.5万辆的销量几近持平,增幅仅有0.5%。相较于比亚迪、理想汽车等自主品牌,北汽旗下合资品牌的销量增速不明显。

不仅如此,集团内两大合资品牌也面临挑战:北京奔驰2023年收入、利润同步下滑;北京现代销量低迷,北京现代重庆工厂多次挂牌出售,最终以原定价的4折甩卖成功。2023年北京现代汽车销量25.7万辆,相较2014年北京现代114.2万辆的巅峰销量已跌去77.5%。

自主品牌正成为中国消费者的首选。

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自主品牌国内汽车销量合计达到1128万辆,占比52%。这是我国汽车产业史上,自主品牌销量首次超过海外品牌销量。在今年一季度,自主品牌销量份额持续提高,累计份额达到55%,相较于上年同期提升5.4个百分点。

在国内多家国有车企集团中,天平也正在向自主品牌倾斜。如在广汽集团,2023年其旗下“广汽埃安”、“广汽乘用车”两大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同比分别增长77.02%、12.12%;而“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同期销量同比分别下滑13.66%、5.47%。“自主上、合资下”正成为普遍现象。

自主品牌加速发展与拥抱电动化、智能化密切相关。

时代财经摄

“合资车企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技术先进性和高质量产业链的代表,对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不过随着乘用车行业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合资企业原有的产业优势逐渐弱化。”

电动化、智能化是中国车企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北汽集团旗下合资品牌也深谙这个道理,并开始尝试转型。2019年以来,北京奔驰、北京现代都推出了新能源车型。不过让人惋惜的是,这些车型并未展现出足够竞争力,大多湮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

市场竞争没有绝对的安全者。合资品牌要自救、自主品牌重在求生,成了北汽集团乘用车业务的缩影。

张建勇开始答题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老北汽人”张建勇回归,接替姜德义,大刀阔斧改革几乎是必选项。面对北汽集团的几道难题,张建勇从何处下手?

尽管在北汽体系内有多年投资经验,但张建勇首先就否定了投资自救的市场传闻。

“可能一方面确实是看到了我们的一些突出优势,比如我们是奔驰的第一大股东,和奔驰以及许多合作伙伴有非常深度的合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也确实提醒我们,有些方面做得还不是那么突出。”在北京车展现场,张建勇对近日“北汽集团要成为投资公司”的猜测予以明确回应。

相反在张建勇的答卷上,满满写着“自主”与“新能源”几个大字。

“回归北汽集团后,张建勇第一站就来到了旗下自主新能源品牌——北汽蓝谷。”张国富对时代财经等透露称,张建勇极为看重自主新能源品牌的发展。

4月17日,即张建勇回归北汽集团第20天,北汽新能源及极狐品牌召开达尔文2.0技术品牌发布会,详细阐述了7大领域领先技术,并发布了达尔文2.0体系的全新搭载平台——北极星平台。张建勇作为集团领导出席了这场会议。

4月25日北京车展首日,张建勇出现在北汽集团另一自主品牌“北京品牌”展台,并对在场媒体发表了他对北汽集团发展的见解。他提出,北汽要“坚持用户主义打磨产品、坚持创新主义突破极限、坚持长期主义锤炼品质”,这是北汽基于全球3600万用户,有底气且有自信做到的事情,也是今天北汽展台想向大家呈现的“匠心科技、品质北汽”。

极狐,是北汽集团实现自主发展和新能源转型的突破口之一。在日前举办的北汽蓝谷沟通会上,北汽新能源核心高管层多次重申北汽集团对极狐发展的全力支持。

“北汽集团多次表示,极狐不是北汽新能源的极狐,是北汽集团的极狐,把极狐作为集团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工程,集团的资金、技术、人才及各种业务资源全面向极狐倾斜。”张国富强调,“有全集团的倾力支持,我们有信心做得更好。”

北汽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对时代财经解释,北汽集团为极狐提供的支持包括人才、技术、海内外销售渠道、政府资源以及产业支持等。在她看来,北汽集团新老两位董事长都分外支持极狐的发展,把极狐作为集团自主品牌转型发展的样板工程,“这一点没有变。”

北汽新能源的改革已经开始,与华为的最新合作备受外界关注。

4月11日,代康伟透露,北汽新能源与华为合作的首款智选车型享界S9将于北极星平台打造。该平台是北汽集团自主研发的纯电动高端旗舰平台,深度融合了奔驰MRA豪华后驱平台在工程设计、模块开发等部分的同源设计和达尔文2.0技术体系全新框架。在北京车展期间,享界S9已首次对外亮相。

此外在2024年,北汽新能源将提升营销水平和知名度作为关键任务,将通过一系列品牌活动来塑造高端品牌形象,例如创新品牌IP、制造热点话题、讲述品牌故事等。当下,极狐品牌已进入董宇辉的直播间。

不过北汽新能源及极狐仍处亏损高位,管理层也还难以预测具体的盈利节点。“当下的竞争状况中,国内大多车企都不能挣钱,还看不到盈利点。”北汽新能源CFO宋军对记者表示。

强调自主品牌发展之余,北汽集团也没有放下合资品牌。在提出举集团之力支持极狐发展的同时,北汽集团还提出“合资看奔驰、自主看极狐”的全新定位,进一步阐明集团内部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并重的战略理念。

北汽新能源相关负责人还向时代财经解释称,无论是北汽集团还是北汽新能源,都没把赶超集团合资品牌作为发展目标,“我们既希望合资品牌健康发展,也希望自主品牌越做越好。当下北京奔驰表现依旧突出,值得我们学习。”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创业板IPO|电子网注册生效逾8个月仍未上市,2023年业绩几乎腰斩
创业板IPO|电子网注册生效逾8个月仍未上市,2023年业绩几乎腰斩
创业板IPO| 慧翰股份过会11月仍未提交注册,募资必要性遭深交所质疑
创业板IPO| 慧翰股份过会11月仍未提交注册,募资必要性遭深交所质疑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