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2022年国家账本:7成支出用于民生,教育占比15.1%

陈熊海
2023-03-06 17:58:53
来源: 时代周报
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

钱从哪里来,花到哪里去?每一年,这个体现国家的发展方向与经济走向的“国家账本”都备受关注。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请审查。这份“账本”记载着去年国家财政的收入和支出,以及今年财政资金会往什么领域花。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到财政政策的内容 来源:中国政府网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03.48亿元,为预算的96.9%,增长0.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09.17亿元,完成预算的97.6%,增长6.1%。

收入20万亿元,支出26万亿元

《报告》显示,去年的财政收入约为20万亿元,其中税收收入约为16.6亿元,下降3.5%;非税收入约3.7亿元,增长24.4%,主要是盘活存量资源资产,国有资源 (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增加较多。

财政收入加上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收入总量约为22.8万亿元。

支出方面,《报告》显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约为26万亿元,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向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出,支出总量约为26万亿元。

收支总量相抵,赤字(支出与收入的差额)约3.4万亿元,与预算持平。

从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支出来看,报告显示,2022年,去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为9.5万亿元,支出13.3万亿元。

2022年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来源:《报告》

财政部介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88万亿元,下降 2.1%。加上转移支付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为20万亿元,支出22.5万亿元,地方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另外,《报告》指出,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约为7.8万亿元,下降20.6%,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减少。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0万亿元,其中,保险费收入约为7.3万亿元,财政补贴收入约为2.4万亿元;支出约为9.1万亿元,当年收支结余约1万亿元,年末滚存结余约11万亿元。

《报告》表示,从财政收入看,2023 年国内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加上2022年集中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后基数偏低,为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奠定了基础。但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财政收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继续出台一些必要的税费支持政策也将减少财政收入规模。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结构 来源:《报告》

“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有正向关系,但二者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长期从事财税领域教学与研究,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经济增长越快,税收收入就会相应增加。反之,减税降费会增加市场主体收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但政府需要收多少税才符合实际,需要把握一个度。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中国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从2018年的17%下降至2022年的13.8%,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较低水平。

2022年,财政部门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其中累计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2.46万亿元,超过2021年办理留抵退税规模的3.8倍,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林江认为,从目前来看,减税降费更多是延续前几年的政策惯性,其效果需要进一步衡量。单纯给市场主体减税,是否能够让市场主体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而并非用于储蓄,则要看市场主体对宏观经济的信心。

另外,由于中国以间接税为主体,减税更多在增值税这一环节发生,实际税负人未必是减税降费政策的受益者。因此,林江认为,应从改革税制这一角度入手,增加直接税比重,让减税降费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效果更好地发挥出来。

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各级政府过紧日子,腾出的资金千方百计惠企裕民, 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

这也体现在2022年的财政支出方面,2022年,中央加大对地方的财力支持,中央部门支出下降3.5%,全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9.71万亿元,比上一年度增加1.42万亿元,增长17.1%。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助力地方特别是县区全面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确保基层 “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从支出结构来看,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26万亿元支出中,比例较高的集中在民生领域,分别是:教育支出占1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1%,卫生健康支出8.7%,农林水支出8.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1%,城乡社区支出7.4%。

2022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来源:《报告》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支出刚性增加,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民生短板需要继续加强保障,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基层“三保”能力,转移支付也需要保持必要力度。2023年,将从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五个方面入手,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

主要措施包括,用好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支持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缓解结构性就业的矛盾。

在过去五年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1万亿元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支持改善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生育支持措施和应对人口老龄化财政政策举措等。

“从财政支出结构来看,主要有三大方面,比例最高的就是民生领域支出,这一部分支出通常有法律规定的要求,雷打不动,是不能压减的领域。”林江表示,另两部分支出则是关系经济发展的产业支出,以及建设型支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

从支出结构看,这两部分支出的内容和涉及的比例分别是:科学技术支出3.8%,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2.8%,交通运输支出4.6%。

加力提效

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就成为贯穿今年的财政主旋律。

财政部部长刘昆对此有专门解读:“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

从“加力”来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举措:一是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在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的基础上,今年财政部将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

2022年转移支付相关情况 来源:《报告》

这也影响到今年的具体数据。报告显示,今年预计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10万亿元,比2022年执行数增长5.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约11.7万亿元,增长7.6%。

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约27.5万亿元,比上年度增长5.6%,今年安排全国财政赤字约3.8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1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3.16万亿元,通过发行国债弥补。地方财政赤字7200亿元,与2022年持平,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弥补。

今年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约10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6%。

林江认为,从财政理论看,财政资金可以引导民间资金的效果得到更充分地发挥。“政府投资有助于经济大环境改善,提振市场主体对经济发展信心。目前想发展经济,全部靠民间投资拉动不现实,政府在某些时候要唱‘主角’,既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也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比如在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刺激消费等方面,财政资金都可以起到效果。”

同时,财政部强调,要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财政资金虽然有放大和引导效应,但效应有多大,和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一般来讲,经济发展越好,财政资金的效益越好。在目前的状态下,要密切关注财政支出的实施效果,同时要保证加大财政支出的过程中,地方财政风险可控。”林江说到。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黄光裕仍在自救,国美零售2023年亏损100亿元,拟成立新国美电器
偏离主业还是打辅助?中国信达2023年不良资产结构大调整,金融业务占比上升
近10年重大创新!隆基绿能发布新硅片产品,“卷”技术破局光伏硅片价格战?
销售通宵接单、提车要等2个月?小米汽车售价21.59万元起,雷军:成本真的很高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