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大考

2010-08-19 04:37:17
来源: 时代在线网

一方面,受灾害天气影响,俄罗斯宣布从本月15日起暂停农产品出口,直至12月31日。禁令一出,国际粮价飙升;另一方面,国内的夏粮收购价因南方洪灾水涨船高,而秋粮又被各地持续不断的水灾“要挟”。

一场粮食战争,迫在眉睫。

本报记者 韩玮 发自上海

8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3.3%的同比涨幅,较6月扩大0.4个百分点,创下新高。其中,食品涨价因素一马当先,贡献率高达75%。而针对CPI的后期走势,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指出,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将是影响CPI的重要变数。

如何维稳粮价,正考验着各方智慧。

祸起天灾?

夏季伊始,在俄罗斯,自1880年有记录以来的史上最高温,过去30年内最为严重的干旱,以及该国现代史上最大规模的火灾,一齐爆发。其主要出口作物小麦的预期产量已被美国农业部由去年的6170万吨下调至4500万吨。

与俄一起经受“烤”验、直面“小麦”危机的还有全球第六大小麦出口国乌克兰以及哈萨克斯坦。8月17日,乌决定减半粮食出口,期限为9月1日到今年12月31日,成为继俄罗斯后第二个限制谷物出口的国家。

据国际谷物理事会统计,俄、乌、哈的小麦出口总量占全球的1/4,而目前三地的旱灾致使全球小麦储量下降2.5%,落至1.92亿吨。

与此同时,不少“下过雨”的国家却泡在了水里。加拿大小麦局预计,由于天气阴湿影响正常播种,世界主要小麦产区加拿大的小麦产量将较去年减少17%。

在洪水肆虐的印度,“赈灾”升格为“政灾”。由于印政府疏于修葺基础设施,大量储备小麦浸水腐烂。与其接壤的宿敌巴基斯坦亦深陷洪灾,近60万吨储备小麦被冲毁,食品供应大面积中断。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章玉贵告诉时代周报,持续的自然灾害是国际小麦价格走高的显性原因。目前,俄现货市场上,面粉、面包大幅涨价,后者仅7月就提价20%,大约为该国正常情况下一年半的涨幅。

7月以来,小麦期价亦一路飙升。8月5日,俄宣布出口禁令时,芝加哥期货交易所9月交割的软红冬小麦期货,上涨幅度达到交易所设置的每日限度60美分,收于每蒲式耳785.75美分,较前一交易日上涨8.3%,触及23个月以来的最高位,与6月的低点相比,上涨接近80%。

此外,与不少“国际粮仓”相仿,今年,国内粮市亦“风不调雨不顺”。入汛以来,华南北部、江南以及西南东部的降雨量比常年增加30%—100%,致使全国28个省(区、市)遭受洪灾,累计农作物受灾9172千公顷。对此,国元证券分析指出,保守估计,国内水稻预计将因此减产15%。

殃及CPI

目前,据国家发改委监测,7月,全国主产区粮食收购价格、36个大中城市粮食零售价格均稳中有升。主产区小麦平均收购价为每50公斤(下同)98.66元,比上月上涨1.21%;稻谷平均收购价格为109.32元,上涨0.44%;玉米平均收购价格为91.81元,比上月上涨 1.98%。多位受访者表示,8月的涨幅必定更加凶猛。

粮价稳,百价稳。但目前,异常天气刺激粮价走高,已被认为是食品涨价的主要推手,并抬高了通胀预期。

“半个月前,还有不少行业分析鼓励投资者放松,短期内不会出现通胀。而现在,几乎所有研究报告都加上了粮价凶猛、谨防通胀这一条。”某知名证券的李姓分析师如是告诉时代周报。

8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CPI指数,3.3%的同比涨幅,已高于业内普遍认定的3%的通胀红线。在新涨价因素中,食品涨价的贡献度接近75%。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认为,最主要的上行因素是近期农产品价格的变动,特别是随着小麦减产,国际粮价上涨将刺激国内市场。

8月13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发表了官方意见。首先,我国粮市长期自给自足,进口量不足粮食总量的1%,基本不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其次,国际粮价大幅低于国内,即便暴涨之后,也难对我国粮市形成冲击。再次,我国今年夏粮总产2462亿斤,为历史第三高产年,而冬小麦产量较去年增收20亿斤,实现连续第7年增产。这说明政府完全有能力弥补目前的粮食减产,稳定价格。

然而,据时代周报了解,农业部有关“冬小麦产量受灾害天气影响不降反增”的说法已被不少业内人士质疑。而且,近日,河北某大型面粉加工企业曾致信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声称收储库收购小麦时不在质量上严格把关,故意不清理就入库,滥竽充数。

事实上,尽管国际粮价大幅撬动国内市场的几率不大,但作为粮食进口国,国际粮价上涨必然传入国内。

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分析师告诉时代周报,就算国内小麦连年丰收,但对于玉米的进口需求却逐年增长。年初至今,玉米涨价7%—8%,这得益于政府一直抛售临储,目前,还剩100万吨,紧接着,要抛售央储。但央储关系国家安全,如果政府决定加大进口,玉米就会成为涨价风险的传导线。

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看来,更为可怕的是,继俄罗斯、乌克兰之后,如果哈萨克斯坦等国亦“跟风”限制出口,必然引起期货市场震荡,一旦国际投机资本伺机“爆炒”,那么,当国际粮价大幅拉高,国内商家便会不惜压货,等待外国粮商高价购买,而国内粮价势必全线上扬。

考验调控

面对国内的粮食减产危机,以及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构成的潜在威胁,目前的国家调控已将工作重心转向秋粮。

8月1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支持晚稻及秋粮生产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夺取秋粮丰收,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好势头,对于保障市场供应,管理通胀预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决定,中央财政安排11亿元资金,对南方主产区7300万亩双季晚稻和东北地区6000万亩粳稻实行增施肥促早熟防病虫补助。

由此可见,领导层面已注意到,天气因素造成的粮食减产对物价走势以及通胀预期影响显著。但在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谢亚轩看来,当前自然灾害的影响下,粮食等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主要归因于通货膨胀的预期,而非其本身供需失衡的结果。通胀预期通过影响供给层面的扰动而影响粮食价格的正常走势。

对此,宏观经济分析师刘涛认为,中国应尽快抑制通胀预期,必要时出台更为严格的调控政策,比如,控制信贷发放规模,遏制粮价炒作和集体哄抬粮油价格的垄断行为,等等。

事实上,7月28日,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的六部委曾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及临时存储粮油收购政策,严查利用近期灾害性天气、抬价收购粮食造成粮价上涨预期增强的做法。但是,在全球资金过剩的背景下,抑制通胀预期并不能彻底化解粮价攀高的危机。

“粮价上涨,更主要的原因是流动性推动。”孙立坚告诉时代周报,目前,最主要的金融背景是流动性过剩。投资者缺的不是钱,是投资渠道,而农产品结构性或区域性的短缺,正好成为投资、投机资金炒作农产品价格的借口。

号称“市场圣人”的国际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就是例证之一。7月19日,中国金融衍生品投资峰会后,罗杰斯“倾吐”了投资秘方。他认为,无论是美国国债还是全球股市,前景都趋于黯淡,反倒是名不见经传的农产品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意外的惊喜。早在3年前,罗本人就清空了美国房产,将农产品作为其为数不多的投资项目之一,而在此轮国际粮价上涨之前,他正四处游说,鼓励投机者积极抄底农产品。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粮食身兼多重角色,既是生活必需品,又是工业原材料,还是金融投资产品,所以,维稳粮价必须多管齐下。在金融层面,中国应联合其他国家督促美、欧等金融市场加强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监管,包括限制投机者在农产品上的交易数量、曝光参与交易此类期货的交易商身份。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首创证券王牌业务回春!一季度资管收入创近12年来单季新高,规模逆市增长
多家在港银行推出高息定存,众安银行高达18.1%,跨境理财通也火热
一瓶面膜卖1800元,中国贵妇爆买伊菲丹,雷军曾参股的这家国货美妆净利飙升135%
发现新质好公司 | 工业富联:AI服务器有望增厚利润,研发及供应链实力显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