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援疆:重金“造血”
这一几乎党政高层悉数出席的新疆工作会议,对新疆的下一阶段发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其中包括积全国之力建设新疆,批准在新疆西南的地市喀什打造经济特区。拥有特区发展经验、对口援疆的南方城市深圳市将支援喀什展开有关建设。
“新疆各项事业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积全国之力
振兴新疆区域经济政策的出台,早有兆头。
2009年下半年开始,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就先后考察新疆。当年的11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中央和国家机关64个部门的500多名干部,先后深入新疆各地进行调研,调研组成员几乎囊括国家所有部委和相关单位,其中副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有几十位,涉及部门如此之多、人数如此之众的调研队伍在新疆历史上前所未有。
信号进一步的释放是在今年3月举行的全国两会期间,新疆人大代表提出了设立新疆喀什经济特区的方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也在会议中表示,在新疆座谈会后,振兴新疆区域经济规划将出台。
所有的预兆终于在5月份得到了证实。
5月17-19日的新疆工作座谈会,除了国家领导人外,350多名全国各省市主要领导和军队干部也出席了这次会议,除了确定新疆包括资源税费改革、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加全社会固定资产、增加建设用地规模投资等多项高含金量的优惠政策外,喀什更是被确定为经济特区。温家宝总理在座谈会上明确表示,将积全国之力,建设新疆,从而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
“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参加的部门地区之多、重视程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都是空前,”参加此次座谈会的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朱海仑说,同时,为了扩大和落实这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组织协调相关援疆工作,中央成立了7个专项协调小组,自治区则负责安排相应的对接工作。
而在外界眼里,这一次规模空前的新疆发展规划,被专家解读为继王震将军进疆后,最大规模的一次援疆活动。
第一次进疆
建国初期,王震将军便开始发展新疆经济,大胆起用解放前就在新疆工作的农学、水利、植棉、纺织、地质、钢铁、水泥、机电等各方面的专家和工作人员。
除此之外,他还亲往上海聘请炼钢专家余铭钰担任八一钢铁厂的总工程师,聘请纺织专家刘仲奇担任七一纺织厂厂长,又从太原、兰州、济南、沈阳等地广聘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初步缓解了技术力量奇缺的矛盾。
在王震一系列措施下,新疆经济开始发展起来。从1951年开始,新疆先后兴建了六道湾露天煤矿、乌拉泊水电站、新疆水泥厂、七一棉纺厂、八一钢铁厂、八一面粉厂等十多个工矿企业。
同时,为满足农副产品加工和建筑工程的需要,进疆部队各师、团先后建成了小型发电、碾米、磨面、榨油、轧花、修造、皮革、被服、锯木、砖瓦、陶瓷、印刷等各类作坊76个,初步奠定了新疆工业的基础。到1953年,新疆的工业生产总值已约为1949年的36倍。
到1954年10月,在中央批准下,新疆军垦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迄今为止,在新疆经济发展中,这个已经取消国防序列,以企业形式出现在外人面前的建设兵团依然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经济需多元化
从地理位置上划分,新疆主要分南疆、北疆和东疆。南疆以农业、畜牧业为主,外加石油资源,这一地区的人民主要生活在绿洲上,一直以来都是新疆最为贫困的地方。北疆则为新疆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乌鲁木齐等新疆的大城市,大多位于北疆。东疆包括吐鲁番等城市,煤炭资源丰富,靠近铁路线,物流业发达。
中国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如果把全国的发展比作一个口袋,东部沿海在口袋顶,新疆则处于口袋底。”白振声梳理着新疆的经济发展轨迹,他说,除开传统的农产业,在上世纪80年代,新疆提出了“一黑一白”的发展战略,“黑”即石油、煤炭,白即棉花。
改革开放以后,新疆的对外贸易发展很快,和周边的苏联、后来的独联体还有中亚的国家都发展了贸易往来,甚至通过俄罗斯和欧洲也有交流。但这些发展,由于地域限制,远远赶不上沿海速度。
输血变造血
在中央看来,新疆发展缓慢的更大原因,还是在于过去的援疆方式。在以往政策中,一直是中央财政拨款,但这笔钱,对于占国土面积1/6的新疆来说,远远不够。
有着十多年驻疆经验的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欠发达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钢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去一些援疆项目大多数是侧重基础建设项目,不少南疆人可支配收入比较低。
这促使中央集中针对民生和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下猛药。而多年的经济发展,也使中国政府能够大规模地动用资源,建设新疆。
根据新华社所报道座谈会的内容,中央高调推出包括广东在内的中东部19省区对口援疆,一方面继续实现对新疆经济的输血式援助,而另一方面,中央建立疆内经济特区,加大对新疆的固定资产投资,并率先在新疆进行资源税费改革,并且给予新疆多种优惠政策,刺激新疆本地的“造血功能”,争取在5-10年内,让新疆赶上内陆发展速度。
而在民生方面,以前的对口援助将从搞几个项目变成一种长期互动的模式,并且援助范围也有所调整,从侧重基础设施项目转向民生领域—棚户区改造、水、电、气、路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环境治理以及人才培训等。
据新疆自治区相关人士透露,被指定对口支援新疆的19个省份,都已经先后来到新疆调研,目前已经完成调研返回,正在制定援疆计划。
而且,此次新疆援建,规格相当之高,都是各省市的一、二把手亲自带队。
跨越式模式
而对于中央提出的跨越式发展,王宁表示,新疆的经济发展需要跨越式发展,需要跳过传统的工业初级阶段,这并不是要拔苗助长,而是由新疆本身的情况所决定。
王宁说,新疆生态环境一直很脆弱,尤其缺乏水资源,如果按照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方式,先污染再治理,那对新疆的生态破坏将是灾难性的,而且生态一旦破坏很难修复。从这个角度讲,新疆的发展一定是一开始就是高起点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不过,跨越式发展并不意味着不要劳动密集型企业。一方面新疆没有这么优越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新疆也急需解决就业问题。
更重要的是,新疆发展除了国企、央企之外,也很需要发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
但对新疆人来说,中东部发达省份的对口支援,究竟会带来什么,依然是个未知数。“跟内地相比,新疆不仅经济落后,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气氛显得较为封闭。”一位从广东过去的援疆干部直言如果照搬内地模式,肯定会失败。这位援疆干部的这种担忧,代表了目前新疆官员、新疆学者的态度,他们很多人都相信,像深圳这些老的特区,他们那套已经成熟的模式,未必适合新疆。更何况,发展了三十多年,很多当时特区的政策,现在已经在全国推广,已经不再是特殊政策,那么,新的特区“特在哪里”,这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此前,像资源税改革这样的措施先在新疆进行试点,也是对新疆发展的一种支撑,政策支撑,但后续还有什么特别政策,还要拭目以待。
但更多人对新疆的以后表示了乐观。王宁说,从全局的角度看,东部远海地区发展了这么多年,已经到达了一个瓶颈期,新疆发展能够延伸全国的发展空间,让国家必将会把它造成西部经济增长极。
这个猜想并非空穴来风,据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透露,将新疆建成进出口商品加工基地、进口能源资源的国际大通道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有望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而刚刚履新一个月的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则在这场新疆变革中被寄予了带领新疆转变发展方式的厚望。 张春贤最近的表现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从5月开始,他就组织了大大小小数场座谈会,要求大家对新疆的发展献计献策。
如今,1个月过去,从其行事风格和他刚刚公布的发展思路来看,张春贤已经准备在中央和全国大力援疆的新形势下,将新疆带入一个社会发展经济进步的“现代化的社会”。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