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卢泰祥

2010-12-09 02:47:09
来源: 时代周报

特约记者 卢锡铭

生命的飘带

2010年,金秋。

西藏自治区,林芝。

在神仙湖畔,几个中年人在忘情地玩水,那泼起的水珠,在高原的阳光照射下,闪烁着七彩的光斑,与远处连绵的雪山及蓝天白云,形成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图景。

那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正是中山医学院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鼻咽癌首席专家卢泰祥教授。身旁那身材窈窕的中年女子,却是西藏自治区副检察长李九西女士。

此刻,女检察长眼镜下那双美丽的眼睛已笑成一条缝,那张洁白的脸仿如她身旁那片青青草地上怒开的太阳花。有谁想到眼前这位充满生命活力的女检察官,在三年前,曾是个被判只有三个月生命的鼻咽癌晚期患者?

女检察长,四川成都人。大学毕业后进藏,在政法系统一干就是三十年。三年前单位的一次体检,怀疑她患有鼻咽癌,并建议她出藏找名医院诊治。她回到了老家成都华西医院,经过反复的检查,主治医生告诉她:“已确诊为鼻咽癌晚期,寿命只有三个月。”这仿如晴天一声霹雳,她脑袋顿时一片空白,但她并没向死神低头。她到了上海,上了北京,还请来了部队的专家会诊,结论都是一样的残酷!正当她感到绝望的时候,有人告诉她,广州的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鼻咽癌最权威,而首席专家卢泰祥治愈晚期患者很有一手,这无异于满天阴霾透出一束阳光,让她看到了生存的希望。正在东北出差的卢泰祥,接到医院的电话,立即返回广州。

卢教授用最新的“化疗+靶向药物+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方法”给她治疗,她回到西藏休息了一段时间,照常上班。三年后,她不但活着还重了十多斤!此行,是应三年前之约,前来西藏相叙的!这是一次生命之约,那天,女检察长偕同丈夫一起,到拉萨机场迎接卢泰祥夫妇,他们一起看了布达拉宫,登上海拔5100米的米拉山口,最后来到这清澈见底的神仙湖,这湖由雪山的冰水汇集而成,据说饮了这湖水百病皆除,藏民把它看成是神仙水,可在女检察官心中,卢教授才是活神仙啊!

把卢教授看作是活神仙的又岂止是李检察长呢?

2010年8月的一日,卢教授收到寄自海外的一个包裹,拆开一看,是一本书。书名《走读地球村》,副题是:五大洲22国110篇旅游散文。书中夹着一封信一帧照片。

信是这么写的:

尊敬的卢泰祥、周成宜伉俪:

你们好!

我耍了几十年的笔杆了,此刻,真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感恩之情。十年前,我已领了“死亡的通行证”,是你们把我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十年,整整十年,我还活得好好的,并走了22个国家,写成了这本书,这200多篇文章,不仅是我的足迹与观感,更是生命与活力的见证!这一切都是你们给的啊!书出来之后,我第一个想寄的就是你们。我还要走下去和写下去,用生命的余热,来回报你们的恩情。

此致

秋安!

李春晓

2010年7月27日

照片的背景,是伦敦威治天文台,李春晓与她丈夫袁效贤,分别站在东西半球上,年过古稀的李春晓,满脸春风,胸前那条红色的围巾,像一条红色的飘带在风中飘动。

李春晓,是位活跃在广东新闻界的名记者,被行内人称为《羊城晚报》四大名旦之一。刚退下来,便发觉自己患了鼻咽癌,并已到了中晚期,热爱生活的她正筹划如何度过人生的第二春,这一来梦想无疑被击得粉碎,于是整天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发呆,同事介绍她去找卢泰祥教授。卢教授见她郁郁寡欢,索性邀上夫人来个双管齐下,他治病,夫人周成宜来个心理辅导。周医生跟泰祥是大学的同学,她大学毕业后自学了心理学,在中山医保健科当一位保健医生并兼职心理医生。这方案果然奏效,春晓的病奇迹般痊愈了,心理也得到平复。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放疗,颈部的皮肤灼伤得厉害,留下一块疤痕。从来爱美的春晓心痛死啦,周医生笑着建议她来点“装修”,春晓一点便明,夏天系上条红色的纱巾,冬天戴上条红色的围巾,这成了她标志性的饰物,这岂止是一种饰物,它简直是一种生命和活力的象征。

这样的飘带又何止一条,颜色又何止一种?这无数形形色色的飘带,在春风秋雨中欢快地飘动着,在阳光的照射下,织成色彩斑斓的花环,献给为她们延长生命的人,这花环比什么光环都要纯结都要神圣啊!

天使的呼唤

1962年秋,东莞太平镇东兴街。

这是一条临江的小街,房子依河而建,有点像湘西凤凰的吊脚楼。街上一个敦敦实实的少年,正和一群矮他一个头的小孩玩耍。镇中心小学王老师正从此路过,“这是谁家的孩子?这么大了还不读书,跟小孩在街上颠?”一打听,方知是河边劏鸭组“肥女”的儿子,名叫卢泰祥。王老师问她为何不送儿子上学,她屈指一算:“是呀,孩子已8岁半啦,是该上学了。”

原来,卢泰祥家里很穷,父亲卢金,在太平镇水产站工作,终年奔跑在各乡镇之间。母亲不仅要承担全部家务,为了养活家中的五条“化骨龙”,还兼了多份职,白天在河边劏鸭,晚上回家还要纺麻绳、织鱼网。退潮时,还到小河捉鱼虾帮补一下家用,里里外外忙得一头烟,哪顾得上小孩读书的事啊!

泰祥上学了。有一天,他大姨路过学校,发现他站着上课,以为他调皮被老师罚站。一追问,原来学生上课是要自己带凳子的,因为当时正值3年经济困难时期,学校缺经费。他家里拿不出这个钱!大姨心里一酸,差点掉下眼泪来,于是找来几块木板,钉了一张简陋的木凳,给这个小外甥。

凳是坐上了,但每天还得空着肚子上学。放学了,也不敢早回家,家里连煤油灯也点不起,他得借着夕阳把作业做完,然后挑一担水走两里多地回家,那时小镇还没有自来水。家中兄弟五人,他排行老大,应为母亲分担一下家务。他读书勤奋,成绩极佳,读五年级时,还跳了一级。

1972年,他正读高二。县里来校搞招工,他被招去东莞人民医院,分配去药房工作。他骑着一部破单车负责去追病人医疗欠债,冒着炎炎的夏日,顶着凛凛的寒风,奔跑于29个公社之间。因为成绩显著,被评为县的劳动模范。

他住的宿舍,挨着医院的太平间,经常夜半更深,听见从太平间传来死者亲属凄惨的哭喊声。每当这个时候,他就一阵揪心的疼。他暗下决心要当一名白衣天使,把病人从死神那里抢救回来。追债之余,他读了不少医学的书。

1974年机会来了,经推荐他考上了中山医学院,就读医疗系。1977年毕业分配到中山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做鼻咽癌的基础研究。开头他有点想不通,原因有二:一、当时的肿瘤医院被人当作是“麻风院”,连的士司机都不肯到那里去。二、这与他想直接诊病的理想相距甚远,他渴望与病人面对面的交流,渴望看到病人康复后那张舒心的脸,那才是人生价值最好的体现。

当他深入接触鼻咽癌这领域,马上改变了初衷。鼻咽癌俗称“广东癌”,珠三角是高发地带,肿瘤医院的医生们说,在该院看鼻咽癌就像看感冒一样普遍,如果在研治鼻咽癌方面取得新的成果,这对病人来说是多么大的福音啊!于是潜下心来,认真扎实地做基础研究工作之外,还仔细研读大量有关鼻咽癌方面的论著。上大学时,英语并不受重视,如今他意识到英语的重要,尤其要掌握国际上最前沿最先进的肿瘤信息和治疗的方法,没有英语简直是如盲人摸象不得要领。他为自己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清晨,他一早起来,在研究所的走廊背一小时英语单词。入夜,他要翻译完一篇英语论文才睡觉。经过几年刻苦的学习和训练,不但英语水平取得飞跃进步,而且,通过阅读一篇又一篇的英语论文,积累了丰厚的专业知识。

人们常说,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1984年,他被调到了医院的放疗科,开始穿起白大褂,当起住院医师来。由于他上手较快,1991年他升任主治医师,1997年又升为放疗科的副主任,被任命为放疗鼻咽癌放疗区的总负责人。

医生之所以被人誉为白衣天使,是因为治病救人。佛家有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仿佛听见天使呼唤着他,要用精湛的医术延长更多患者的生命。

首席的诠释

2001年1月初,春寒料峭。

美国,德州大学贝勒医学院。

夜深了,一栋低矮的教工宿舍还亮着灯光,尽管大西洋的寒风卷着鹅毛大雪,拍打着窗棂,可灯光依然没有半点倦意。

室内两个中国男子,正埋头整理着学习笔记。这两个男子,一位正是卢泰祥教授,另一位则是他的同事邓教授。

笔记整理完最后一页,卢教授望着窗外漫天大雪,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被任命放疗一区总负责人之后,他率先提出“规范化治疗”的理念。多年的临床实践,他发现鼻咽癌的治疗,不规范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导致治疗的效果不一样,而且资料也无法比较,影响医术的研究。“规范化治疗”,说穿了在操作规程上要层层把关。这种规范化治疗的优点显而易见,在源头上保证了治疗效果的最优化。它很快从放疗一区扩展到整个医院。后来,别的医院也开始推广这种治疗模式。

1999年,他开始把规范化治疗作为研究所课题,带领全科的医务人员,跟踪调查了单纯做放疗的934例鼻咽癌病人,4年的生存率已达73.5%。

探索是无止境的。

这一年冬天,他参加世界肿瘤放疗会议,会上他了解到“适形调强”放射治疗这种治疗方法,1994年在美国德州大学贝勒医学院首次获得FDA认证,同年美国已应用于临床,其最大的优点在于正常的组织的保护,解决了患者生存质量不高的问题,这正是一直困扰着他的一个难题啊!

为了学到这种新技术,2000年他与邓教授一起来到美国这所学院。美国人并不那么慷慨,处处留一手,这哪是学习啊,简直是在偷师,为了全面掌握这种技术,他们进行了分工,他学设计放疗计划的临床应用,邓教授学放射物理验证方法。最后两人把学到的东西互相交流,再反复揣摸,然后来个综合,不遗留任何的东西。

一年了。整整一年,他们一心扑在学习上,连逛街的丁点时间也不肯化,更不要说外出旅游。明天就要回国了,怎不令他心潮激荡?

飞机在白云机场降落,他们也带着沉甸甸的果实回到祖国。他们马上开始在医院推广,成为国内最早使用“适形调强”技术的医院。到2005年10月止,已做了400多例鼻咽癌患者,是世界上用此技术最多的医院,卢教授跟踪了130多例使用“调强”放疗复发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结果;3年生存率达43.4%,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数字啊!因为复发而又晚期鼻咽癌的生存率是极低的。“调强”其优点在于,不仅使晚期患者能生存下来,而且保证了生存的质量。因为这种治疗方法是根据肿瘤的形状适形照射,定位精确,可调节照射的强度,在有效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小,特别保护邻近敏感器官,比如鼻咽癌,采用这种治疗方法,就能保护好脑脊髓和唾液腺,避免了常规治疗出现的头颈转动不灵、长期口干等后遗症。

2004年,他被任命为中山医科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肿瘤医院的副院长。在担任医院行政管理的同时,他绝不放松对医术的研究与提高,认为那才是立身之本!据统计,他曾先后20次参加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港台地区等国际放射肿瘤学术交流,并5次在国际会议作大会发言,曾主持或参与国内、国际多中心临床合作课题5次。除此之外,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篇,其中国外SCI论文9篇。参与编写国内、外专著10本,其中主编《实用肿瘤放射治疗学》专著一本。

在此同时,他还担任很多社会职务。为广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防癌治癌工作奔跑着。

虽然头上有那么多头衔和光环,卢教授最珍惜的是博士生导师和鼻咽癌首席专家这两个称谓。他既是医学院的教授又是肿瘤的医生,身兼教学、科研和临床三种职责。前者,显示的是他在教坛的地位,且来之不易啊,因为他学位低,要得到这个头衔,得通过行业的公投才有资格申报;后者是确定他这个行业的领军地位。我w国鼻咽癌5年的生存率从80年代初45%,提高到现在的83%,这其中倾注了他多少的心血与汗水啊,也许这是他之所以能成为鼻咽癌首席专家的最好诠释和解读。

人道的悲悯

卢教授不仅医术精湛,而且有一颗悲悯之心。他常说:“作为一名医生,高超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缺一不可,如果一个医生缺乏了最基本的善良的悲悯,就丧失了作为一名医生最基本的品质。”

这是几则感人肺腑的故事。

那是20年前的事了,当时中山医科大学一名职工刚满6岁的侄儿得了鼻咽癌,他找到了卢教授。看到这么小的孩子却不幸得了鼻咽癌,卢教授的心里非常难过,他非常慎重地制定了治疗方案,在他的精心治疗下,孩子终于康复了。时光流逝,孩子慢慢长大,但他从来没有忘记救命恩人,经常给卢教授打电话,2004年,这小孩清华大学毕业了。拿到毕业证书那天,他特意打了个电话告诉卢教授。“走过生命的灾难,就能拥有灿烂的明天!”这是卢教授对所有肿瘤患者美好的祝福。

2004年4月,有个18岁的女孩小吴,因为颈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在别的医院一直看不好,她在父母的陪同下,慕名找到了卢教授,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卢教授诊断她得了鼻咽癌。还有两个月就要高考了,父母含着泪水请卢教授想办法。如何才能保证这女孩既不耽误治疗,又能保证如期参加高考两不误。卢教授拿着女孩的磁共振扫描片反复进行观察,经过精密的核算,最后制定一个两全其美的治疗方案,先化疗两个疗程,缩小她的淋巴结,然后回家休息1个月,接着参加高考,待高考结束后,再回医院做放疗,离开学还有两周,刚好可以调养身体。结果,她考上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出院时,她满怀感激之情写了封感谢信,贴在医院的宣传栏上。

卢教授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不仅享誉国内,还远播港台地区和海外。

2007年秋,台湾一对母女,慕名来到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女儿是台湾新竹的一位女教师,她母亲得了鼻咽癌,在台湾治疗之后,还到美国、日本、德国等地去复查,都判断她癌症复发,生命危在旦夕。这是一个单亲家庭,母女从小相依为命,女儿急坏了,上网查阅了十几个国家的医疗机构,下载了27万字的资料,最后查到卢教授在这领域的出色成就,于是前来找到他。卢教授仔细诊断后,为台湾老太太制定了最佳治疗方案。医治了两个疗程之后,母女回去了,女教师因教务在身,不便常回大陆,于是不断发电子邮件给卢教授,通告母亲的病情并请求治疗上的指导。卢教授不厌其烦进行解答,寒来暑去从不间断。到现在已经3年多了,这位台湾老太太依然健康地活着。

这样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只要看着每年像雪片飞来的贺年卡便知道。每一张贺年卡那滚烫的语言,都藏着一颗感恩之心。这是一个公务员从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出的,贺词写得是那么动情。

卢院长:

您好!

自2005年8月1日出院至今,我已经平安度过了5年。我的小孩今年8岁了,已经在去年9月1日上小学,看着一天天长大、聪明可爱的孩子,我感觉很快乐,也很幸福!在此,衷心感谢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帮助我们一家度过了最危难的时刻!

祝虎年吉祥,万事如意!

方宏

2010年2月14日

是的,卢教授挽救的岂止是一个个病人?他挽救的是一个个家庭啊!在感到莫大的安慰的同时,卢教授又有深深的忧虑。他看到医院就诊的患者70%仍然是中、晚期,其中一期的仅占5%,如果在一期发现,其5年的生存率可达85~90%,看来普及防治基础工作是多么重要!早在2006年,他承接了卫生部和中国癌症基金会在广东四会市建立的鼻咽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项目。这是一个鼻咽癌的高发区,他深入基地为人们普及鼻咽癌的防治知识,为基层医务人员进行技术的培训,对基地常住人口的鼻咽癌进行筛查和追踪。他不停地来回奔跑,为的是提高鼻咽癌的早治率,这是怎样一种情怀啊!

一位伟人曾说过:“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可现实中,这种精神似乎早已被人们遗忘了,有些人为了涨腰包热衷于下乡去当“星期六专家”。有些人为了从医托那里拿点好处,不顾病人经济负担,多开药、开贵药。也有一些人为了个人的升迁或头上的光环,不择手段去钻营去投机。在这种不良的风气下,卢教授却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潜心去做既无名也无利的基础工作,只有心中有大爱,有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有大慈大悲和悲悯情怀的人,才有这种境界!

一家权威的健康杂志,把卢教授作为封面人物,封面人物故事的标题是:“术是悬壶药,德是慈悲心!”

卢教授依然在努力。他说:“我相信,人类与癌症的较量中,获得最后胜利的将是人类!”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中核钛白实控人被罚没1.33亿,其父旗下私募曾操纵广汽集团股价
北京车展首日:车企大佬互相“串门”,雷军人气爆棚
浙商证券入主之际,国都证券逾4亿股股权挂牌出售!此前多位股东清仓式转让股权
丁世忠力挺,安踏在上海试水新店态,不赚钱也要开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