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警报又响 高质押股东停牌自救

2017-07-25 02:24:25
来源: 时代周报
7月17日,欢瑞世纪公告紧急停牌,原因是大股东把手中的几乎所有股票都质押了出去,现在已经逼近平仓线,无法补仓,只好停牌。

时代周报记者 刘丁 发自广州

近期,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警报再一次拉响。

7月17日,欢瑞世纪公告紧急停牌,原因是大股东把手中的几乎所有股票都质押了出去,现在已经逼近平仓线,无法补仓,只好停牌。在平仓线之下,只有停牌锁定价格自保,否则就不得不补充质押或被清仓。

与之类似的还有银河生物、科林环保、欣龙控股等多家上市公司紧急停牌。截至7月18日,沪深两市合计有269个公司处于停牌状态,其中多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股权质押。

补充质押的公告数量也显示出股权质押的窘迫程度。据统计,2017年4月、5月份,关于补充质押的公告数量大幅度增加,5月份达到140条,4月份也近60条,此前月度平均数量为20条上下,在2015年9月和2016年1月也出现过近40条的高点。

据统计,A股总计3254只股票中,有3203只股票参与了股权质押,其中,有1368家左右的上市公司质押了自己公司股权的比例少于5%,但有115家上市公司把半数的股份都拿去质押了,更极端的是,有些上市公司几乎把所有股份都拿去质押了。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现在似乎到了退潮的时候。如何妥善解决股权质押衍生的问题,成为金融系统必须直面的难题。

股权质押溯源

上市公司大股东,把股权拿出来,从金主手里借钱,就是股权质押。市场上股权质押最大的金主是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以及私募等其他金融机构,金主们把资金借出去,赚取利润。

股权质押的“质押融资率”都很高。意思是,上市公司大股东质押价值100万元的股票,金主们只会给他50万元或更少的现金,预留出了足够的安全空间,一旦股价跌到危险区域,金主们可直接清仓,保全自己的本金和利润。

为了确定流程安全,金主们的工作人员对股权质押业务名词都烂熟于心:质押率、警戒线、平仓线等。这些名词的大概意思是:假设目前公司股价为100元,大股东质押一定数量的股票,假设质押率是50%,金主们就按照50元的价格给公司股东提供现金,当股价从100元跌到75元左右,就到了警戒线(150%),当股价从100元跌到65元左右,就到了平仓线(130%),金主们就会抛售被质押的股票。

2011-2013年前后,全市场股权质押的市值规模,为7000亿-1万亿元。到了2015-2016年间,却猛增到超过4万亿元。截至2017年7月,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市值已经达到5.62万亿元。

这归因于证券公司在股权质押领域的“冲锋陷阵”。

2011-2013年前后,股权质押市场还是信托公司的天下,占据一半的市场份额。

2013年,监管层公布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试行)》,允许证券公司承接股权质押,作为创新业务。

证券公司开始杀入股权质押市场,也给众多上市公司股东们盘活手中股权,增加杠杆套取资金,提供了方便。

目前,股权质押50%以上市值,都是由证券公司充当质押方。据统计,被上市公司股东质押的5.6万亿元的市值中,质押给证券公司的为2.72万亿元,银行为0.99万亿元,信托公司仅为0.66万亿元,其他的一般公司为0.91万亿元。

证券公司以股权质押为节点,可以迅速拉近与上市公司大股东之间的关系,衍生出给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等各种服务;另一面,还可以把股权质押打包成金融产品销售给客户们。

根据中信证券2016年年报,其股票质押规模为2013年的4倍;广发证券2016年经纪业务、投资收益的同比增速是-60%、-35%,下滑严重,相比起来,资产管理业务却是逆势增长,同比增速为16%,业务规模也达到了2011-2012年的几倍。股票质押,就归属于券商资管业务板块中。

VCG41494328601_011751.jpg

高位质押

同洲电子是典型的股权质押故事。

2014年上市当年,控股股东袁明进行了17次股权质押,但都是小笔尝试,质押数量都没有超过5000万股。当年,同洲电子的股价在8-10元的箱体震荡。

2015年,袁明开始了上亿股的大额质押,套取资金,同期股价迅速上涨,袁明随之顺势不断解除质押,并以更高价格重新质押,以套取出更多的资金。

但是,当年的股灾,令股价不断下跌,再也没能回到之前的高点,股东只有不断增加质押的股份。

随着股市下跌,一方面,被质押的股票价值缩水,股东们只能不断补仓越套越深;另一方面,是金主们手中被质押的股票,在极端状况下,存在无法卖掉的风险。

2016年1月股市出现熔断之后,同洲电子的股价大幅度下挫,接近股权质押警戒线,紧急状态下不得不选择停牌,随后宣布控股股东要把股权转让给小牛资本。

“漂亮50与要命3000,”这是2017年市场最流行的说法,拉动指数的蓝筹龙头50只股票持续上涨,与其他3000多家股票惨跌形成了反差。许多股票价格跌破了2015年以来的新低。

但监管愈发严厉。5月26日,中国证监会公布(第9号公告)《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后简称“9号文”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金主们持有的被质押的股权,也被纳入减持新规管理,意味着许多情况下不能一笔清仓,因为根据规定:1. 大股东通过竞价交易减持,3个月内不得超过1%(占公司总股本);2. 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连续90天之内不得超过2%(占公司总股本),且受让方6个月内不得转让。

如果不能在亏损前平仓,又没能力增加质押物,怎么办?金主们已经给了上市公司股东的几万亿元现金,如果要不回来,这笔债务将砸在谁手里?

据统计,A股总计3254只股票中,有3203只股票参与了股权质押,其中,有1368家左右的上市公司质押了自己公司股权的比例少于5%,但有115家上市公司公司把半数的股份都拿去质押了,更极端的是,某些上市公司,几乎把所有股份都拿去质押了。

巧合的是,股权质押最高峰的年份也在2015-2016年,而当时的市场,许多公司股价正处于高位。

许多上市公司股东,不断补充质押之后,现在已经是满仓弹尽粮绝的状态。据统计,所有A股前十大股东中,已经把手中所有的股份都拿去质押了的股东,有526个,把手中股票质押了超过90%的,有846个大股东。

风险潜伏

上市公司股东为啥不还上这笔钱?他们套现出来的钱,去了哪里?

根据股权质押规则,套现出来的资金,需要支付利息,市场上大概的利息水平在年化8%。大股东们唯有让钱生钱,才能弥补成本。但实际上,见诸媒体和公告的案例,大股东套现出来,很多是在虚拟经济里空转,买理财产品、成立产业并购基金、操纵自家股票、买房产、补充上市公司现金流、甚至转移到海外,等等。这些投资,都很难在短时间内赚取到8%的利息,同时又具有很高风险。

某些极端情况下,上市公司大股东干脆玩消失。新三板公司ST哥仑步(835494)在2015年挂牌的一个月之后,控股股东魏庆华就把手里的占公司42.72%的所有股份,一次性质押了出去,套取资金之后快递一封辞职信就失联了,公司公告称“尝试联系魏庆华未果”。

据统计,2017年1-7月,新三板股权质押新增2300笔,新增质押市值超过1400亿元。

相比起来,截至目前,主板公司被质押的股票市值为2.76万亿元,中小板1.8万亿元,创业板0.86万亿元。

“股权作为质押,融资借钱,确实比传统的银行贷款更加方便,但是,双刃剑的另一面是,也给许多套现骗钱的上市公司股东提供了方便。” 华东某证券公司机构部负责股权质押业的经理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这么弄下去,系统性风险变大,只有股票上涨才能化解这个风险,但现在一直在跌,再跌20%,我们就要爆仓了。我们还算谨慎的,许多已经在平仓线下了。”某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董秘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2015年股灾前,这家公司最高价格到过40元,一年后的2016年跌到了20元,目前的2017年7月,跌到了10元左右。

在平仓线之下,只有停牌锁定价格自保,否则就不得不补充质押或被清仓。

“前两年股权质押好做,今年不行了。”华东某证券公司机构部负责股权质押业的业务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的市场行情,如果某上市公司股东想做股权质押,需要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年利率已经涨到了8%以上,证券公司转而把这个产品卖给散客,以5%的价格,或者用5%左右的成本从银行获取资金,这样,证券公司就可以从中间赚取利润。

银行是所有金主中的大金主。“市场常见的情况是,银行总行给批一个额度,专门用于某某券商的股权质押项目。” 华南某大型银行支行行长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股权质押项目都需要总行批准,现在审批很严。”这位行长表示,在银行内部,负责股权质押业务的一般是投资银行部,如果无法平仓,意味着出了风险,风险管理部门就会迅速介入,如果实在无法收回资金,后面就需要资产保全部门出马,谈判、清收、处置资产。

“如果业务到期,股权质押的资金无法回收,就会进入坏账。” 上述行长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银行在放出资金的时候,就已经做了坏账准备,计提拨备,到期超过180天依然无法归还,就会列入不良或用其他办法处理。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港股IPO|挚达科技增收不增利,傍上比亚迪仍难解盈利困局
股价异动观察丨股价“抢跑”?天承科技业绩披露前夕股价爆拉12.58%
股价异动观察| AI算力大牛股一字跌停!高新发展资产重组变数陡生
A股回购追踪|西点药业上市后业绩持续下滑,已耗资7443万元回购股份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