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的大湾区时代 为中国经济再造火车头

黄汉城 实习生 漆叶青
2017-03-28 02:42:29
来源: 时代周报
湾区经济吹响了深度城市化的号角,在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能渐趋消失的当下,大湾区的崛起有助于打破现有行政界限的壁垒,以一体化的态势参与全球竞争,为中国经济带来新动能。

时代周报特约记者 黄汉城 实习生 漆叶青

“读懂中国经济,首先要读懂中国语文。有时候一字之差,政策大不相同。”

近来,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显得有些忙碌,他在自己的公号上连续撰写了几篇有关珠三角区域观察的文章,引起很多网友争论。起因就在于,以后粤港澳要从地区变成湾区了。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

毋庸置疑,未来大珠三角的走向已经有了定调。不过地区成湾区到底如何变法?粤港澳为什么会是第一个湾区?以后还会不会规划更多湾区?

不过仍有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中国的南大门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城市群形态。多位专家认为,湾区经济吹响了深度城市化的号角,在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能渐趋消失的当下,大湾区的崛起有助于打破现有行政界限的壁垒,以一体化的态势参与全球竞争,为中国经济带来新动能。

第一个湾区初具雏形

在珠江的入海口上,有一块5.6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这里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工厂。

也正是在这里,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大湾区。背后的意图再清晰不过了,就是要对标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等国际顶尖城市群,打造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极。

作为一种成熟的都市圈形态,湾区堪称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

目前,中国的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的节点,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却有所抬头,贸易壁垒层出不穷。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沿海中心地带如何发挥领头羊优势,以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更为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带动其经济腹地和海外市场联动发展,就成了中国经济走向的关键。

粤港澳湾区就恰好有这样的底气。它是全国城镇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也是中国对外贸易最发达的地区。在这个片区,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超6500万标箱,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达1.75亿人次,人员、资本的流动十分繁忙。

2016年,大珠三角区域(内地9市+港澳)GDP的总量约8.79万亿元人民币,以不到全国0.6%的土地和不到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13%的经济总量。一个“叫板”世界顶级城市群的大湾区呼之欲出。

湾区经济会模糊行政界线

早前,部分地方政府在推进城镇化时曾经走入误区,用改变行政区划的手法搞城市化,量高于质。在大湾区时代,城市化的玩法则很不一样。

根据中国城市规划网,3月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对媒体表示,湾区是一种超越城市行政边界的经济发展带,高度一体化是湾区经济的特征。

专家认为,目前城市之间仍然存在行政藩篱,要素流动受到各种隐性壁垒阻碍。城市群一体化后,可以形成城市间的互补、分工和强强联合,提升城镇化质量。

这种以重塑城市群内部张力、深耕城市化的方式,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效果。去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联合发布报告称,在传统模仿性技术进步、改革红利都呈现弱化趋势的情况下,以城市群一体化为代表的深度城市化,将是挖掘新动能的方案之一。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粤港澳大湾区毕竟是一国两制,所以还要突破中国的这个现有行政区管辖范围,这个其实是蛮大的动作,如果能够突破的话,各类资源就能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聚集、共享,这个自然就会产生规模效应。”

在邵宇眼里,大湾区的崛起不单单意味着大量的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的投资建设,还意味能够把粤港的优秀服务业跟内地制造优势放在一块,带来新一波的产业升级,为整个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孙不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如果说一个城市群建成了湾区之后,它的行政边界基本上已模糊不清,甚至都没有存在的必要。国家顶层设计中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意味着这里的城市群将以更加融合的态势去参与全球竞争,承担更多国际化职能,拉动中国经济向前跑。” 

邵宇则从人口的角度描绘出大湾区的画面。“不管是哪里的居民都可以在粤港澳三地定居和就业,这个才是理想的状态”。不过他也坦承,人员的自由流动恐怕还需要一定时间。

未来将是大湾区时代?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向时代周报指出,以前粤港澳三地没有做过一体化的规划。现在香港回归已20年了,到了一个节点性的时间,而且粤港澳各自的经济结构、发展趋势出现了可以一体化规划和灵活发展的一种态势,所以(国家)才有这样一个设想。

实际上,坊间对于湾区“俱乐部”的呼声不小。财经专栏作家波波夫就提出,中国诸多科技、网络、金融巨头散落国土纵横数千公里,以中国近14亿庞大人口和960平方公里辽阔的疆域,只有一个湾区显然是不够的。

孙不熟表示,中国的湾区其实也挺多的,比如渤海湾、杭州湾、北部湾等,这些湾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可以打造湾区经济的,未来很可能会把杭州湾、环渤海湾区也做一个提升。

“目前珠三角湾区较为成熟,但长三角基础也不错,环渤海湾区的潜力也很大。” 财经专栏作家波波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已经完成了农业到工业的转变,未来将开始第二次转型,即从工业化转型为以城市为载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

如果未来真的迎来大湾区时代,中国沿海将矗立起更多“世界顶级城市群”。城市之间会以更有序的分工、更紧密的衔接发展战略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走上内生型增长道路。这样一来,中国脱离“世界工厂”的色彩还会远吗?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京东安联财险股权更迭:安联保险拟转让53%股权给子公司,京东持股上升
北京半马调查结果公布,特步就报名失误道歉
疯狂小杨哥不想当网红?减少直播带货场次,首部短剧开拍
甘肃银行资产突破3800亿元,去年净利润6.45亿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