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减税降费怎么减?1.5万亿元留抵退税成“重头戏”

阿力米热
2022-03-14 17:57:15
来源: 时代周报
2.5万亿元的退税减税规模,堪称是历年之最

减税降费历年来都是全国两会的焦点话题之一。

自“十三五”以来,全国累计减税降费规模超过8.6万亿元。这一规模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也属于规模较大。实践证明,减税降费是受益面最大的惠企政策,对应对困难挑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了关键作用。

减税降费不仅为企业提供了现金流支持,促进消费投资,而且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有效支撑稳定居民就业的目的,实现了“放水养鱼”“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

在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为了稳定市场预期,有效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新一轮减税降费到底该怎么减? 将聚焦哪些重点?

VCG111312051612.jpg

图源:视觉中国

2.5万亿元堪称历年之最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减税降费政策将持续发挥“减压阀”功能,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有力拉动消费、投资、就业增长。

从减税降费规模来看,2.5万亿元的退税减税规模堪称是历年之最,大大超出市场预期,与去年的1.1万亿元相比,力度明显更大。

事实上,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多年,无论是规模还是幅度,中小微市场主体、制造业都是最主要的获益群体和受益行业。

而今年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政策也将继续聚焦这一重点,通过“放水养鱼”,给企业注入更多活力、增加更多营养,从而有效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2.png

具体来看,今年的2.5万亿元税费支持政策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新增减税降费政策,规模约1万亿元,与2021年接近。

今年,国家在新增减税降费方面将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实际税负进一步降至5%;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等。

另一部分则是1.5万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之大较为罕见,成为减税降费政策的“重头戏”。

今年将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减税与退税并举,突出支持实体经济,重点向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倾斜。

从国家层面的考虑,因为小微企业量大面广,支撑的就业人口多,且现在是资金最紧张、最困难的时候,所以在今年6月底以前,把小微企业的留抵税额一次性退到位,把制造业、研发服务业等一些重点行业的留抵税额在年内全面解决,对小微企业的增量留抵退税逐月解决。

另外,国家还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5万亿元的退税减税力度空前,但这也将对地方财政收入带来一定的压力。

因此,今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增幅将达到18%,总规模达到9.8万亿元。退税主要是中央财政“掏腰包”,地方政府也会“凑份子”。

但是,考虑到退税的钱是直达企业,同时也考虑到基层的困难,中央对基层的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是直达市县以下基层。

专项附加扣除力度可进一步加强

新一轮减税降费“施工图”逐渐明确,在优惠政策向企业倾斜同时,作为“纳税人”的一份子,个人所得税也同样是人们热切关心的问题。

个人所得税的调整是利弊共存的。调高的好处是有利于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减轻低收入人群的负担;弊端是纳税人群的缩小,税源减少,可能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而调低的好处则是扩大纳税人群,增加税源;弊端是增加了低收入工薪阶层的税负压力,不利于拉动消费、缩小贫富差距。

现行的个税起征点为5000元,这是2018年个人所得税法第七次修订后确定的数额,此前的个税起征点为3500元。从调整结果来看,中等及中上收入阶层获益最大。

VCG111320166806.jpg

图源:视觉中国

数据显示,月收入为8000元—14000元的群体,对应的收入增长率为5.1%;月收入的为14000-40000元的群体收入增长率为7.3%。

值得注意的是,为减轻家庭负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顾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这是继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后的又一优惠政策。

但是随着“三孩”政策的出台、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广东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社会研究责任研究会会长黎友焕认为,目前专项附加扣除的力度有了进一步加强的空间。“当前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按每月1000元扣除的标准,可以调高到实际支出水平;一孩、二孩、三孩应该实施不同的优惠政策;同时,赡养老人也应该按照类似的政策进行补充调整。切实从个税的角度有力支持生育和养老两大老大难问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贵州茅台6年4次换帅,“技术派”回归,张德芹的挑战是什么?
全国首份货车司机全网集体合同正式签订
领跑高端咖啡赛道,星巴克中国Q2利润率环比增长,上线27款新品“卷”研发
第五轮券商并购潮起:国联+民生冲击首单,规模有望跻身券业前二十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