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科技园嘉定分园:协同创新模式打造千亿级大学园区

王霞
2020-11-19 15:19:33
来源: 时代周报
我们希望利用同济的学科优势,凭借同济科技园近20年的发展经验、成熟的运营模式和强大的专业服务团队,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把同济嘉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策源地和承载地。

文/王霞

一头连着学界,一头连着产业界,大学科技园作为纽带,不仅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

充分发挥知识溢出效应,“环同济”模式无疑是沪上科技创新、产学研结合的一张响亮名片。

依托百年同济的学科优势,根据不同校区的优势学科群,同济大学科技园先后建立了赤峰路孵化基地、国康路创业基地、邯郸路基地、虹口园区、嘉定园区,形成“一园多基地”的发展格局。在这当中,嘉定园区是最“年轻”的一个,但起点颇高,发展势头迅猛。

2020年7月,同济大学与嘉定区共同宣布了千亿级规划:力争在2025年,使同济大学嘉定园区在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智能制造、智能出行与智能联网、智慧医疗等产业领域取得长足发展,总产值达到千亿级规模。

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总体目标之下,一个千亿级的大学园区呼之欲出。

“我们希望利用同济的学科优势,凭借同济科技园近20年的发展经验、成熟的运营模式和强大的专业服务团队,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把同济嘉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策源地和承载地。” 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嘉定园区总经理顾文洁向《创业圈》记者表示。

协同创新加速资源转化

同济科技园嘉定分园成立于2018年,是由同济大学与嘉定区政府共同建设的大学科技园,同时也是张江高新区嘉定园的重点园区之一。

“同济科技园的产业定位是根据不同校区的学科优势来的。”顾文洁向《创业圈》记者表示,嘉定园区依托同济大学嘉定校区的汽车、交通、软件、机械、电信等学科和人才优势,产业定位以人工智能、智慧交通和智慧医疗为主。

成立仅仅两年,目前同济嘉定园区入驻企业已经达到35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汽车、人工智能+交通为专业方向的产业集群。

“目前入驻企业约70%是交通产业,另外30%基本也是与交通产业相关的一些企业。”顾文洁告诉《创业圈》记者,下一步园区还将与光大集团合作布局医疗产业,打造一个“五医融合”(医养、医疗、医械、医疗大数据、医疗行业研究)的产业园。

有意思的是,同济嘉定园区并未设有招商部,这在各地科技园区中都颇为少见。在打造“嘉定环同济千亿级大学园区”的战略目标下,同济嘉定园区打破常规,探索设计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科技园区的创新模式和机制。

“我们不做招商,做的是资源汇集和产业布局。”顾文洁表示,除了创业型企业,园区还将围绕大交通产业,引进汽车、能源等行业的头部企业,形成协同创新中心。头部企业的资源一旦汇集落地,将进一步产生巨大的吸聚力。

顾文洁认为,创新的基础在于协同,各方把各自的资源和优势放到一个平台中,共同协作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

“头部企业有市场最前端的研发需求,跟学校的科研资源对接,在一个平台进行协同创新。创新出来的产品最终由这些头部企业直接进行采购。同时,我们会跟这些头部企业成立产业基金来注入这些创新创业企业,等于是给市场的同时还给资金。企业可以在平台中快速迭代和成长。”顾文洁表示,“随着这些创新孵化项目的成长,未来还可以通过换股的方式由大企业或者上市公司进行并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闭环。”

在顾文洁看来,任何一家公司都难以做到全产业链研发创新,但通过协同创新模式可以迅速嫁接资源,最大化地把学校的科研资源转化成生产力,推动技术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达到政府、高校、企业多方共赢。

全面赋能助力企业成长

同济大学的师生是高校中最具创新能力和创业激情的群体之一。作为创新创业的桥梁,同济嘉定园区聚焦于服务“同济”科技成果转化和师生创新创业,深化区域产业资源与高校学科优势和互动机制,推进技术创新、激发创业集聚效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区域科技产业亮点。

“科技成果转化,并不仅仅是把学校的成果转移了就算转化,其实有大量工作需要做。除了资源对接外,还需要把成果转化成真正的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把企业培养企业。我们平台的作用就是,企业缺什么我给你补充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我给你配备什么。”顾文洁表示。

“园区本身应该对企业有容忍度,与企业共同成长。当企业在研发一个产品时,我们就跟企业共同探索,帮助企业快速迭代技术。同时,我们会打破传统展示厅的格局,尝试在园区中为企业创建各种应用场景,在真实场景中达到采购。”顾文洁说。

而引进头部企业,布局产业集群,给园区创业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市场资源,还有资金支持。“股权资金和债权资金同时配。股权资金帮助企业运作和成长发展,债权资金则帮助企业完成订单。”顾文洁说。

除了上述布局外,同济嘉定园区还免费为创业企业提供内部控制、财务规划、法律咨询、管理层培训等一系列支持,为同济师生的创业项目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的公益性服务。

以上海革鑫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为例。革鑫纳米是国内首家专注纳米储能材料的企业,由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郑灵浪团队创立。

革鑫纳米正式入驻嘉定园区后,园区即为其提供了近200平方米的免费研发场地和近100平方米的低价办公场地,并通过持续的创业辅导、行业资源、政策对接项目申报等专业服务,以及园区创业导师的辅导服务等活动,帮助其实现了从研发到量产的发展。

2019年,革鑫纳米已在宁波高新区初步完成了锂电池新型硅碳负极材料配方设计研发、生产设备开发、产业化投产,并自行开发了一套工艺先进、节能环保、安全稳定、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再如舵敏智能。上海舵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特定(中低速)场景L4级别无人驾驶技术,并研发了“全自主代客泊车系统”。

舵敏智能自2019年入园孵化,园区已为其匹配了低价的办公场地,并协调利用园区地下车库空间为其提供研发测试实景场地。同时,园区通过各类会展资源、技术论坛和专业活动资源,持续为舵敏智能开展各类孵化服务。

目前,舵敏智能已在国内率先和主机厂实现可量产AVP系统、率先完成5G+无人驾驶综合测试,其主打“全自主代客泊车系统”解决方案,基于单目视觉SLAM,结合无人驾驶关键算法,计划将在5年内分3个阶段实现停车场场景L4前装量产,现已和Tier1签订价值千万量产订单,覆盖多个车型。

“园区作为平台方,不仅要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为企业赋能,帮助企业规范运作,健康地一步步成长发展,真正达到成果转化的目标。”顾文洁说。

编辑/吴慧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