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 旧寨村拓宽“钱”途

陈佳慧
2020-07-14 02:33:47
来源: 时代周报
一株灵芝带动一个村庄经济的发展。截至去年底,旧寨村村集体收入提高至10万元,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00元,旧寨村和贫困户51户92人实现了“两个100%”退出。

经过4年对口帮扶,曾为省定贫困村的旧寨村已旧貌换新颜。

旧寨村位于梅州市大埔县西北部山区,经济发展落后,长期以来因耕地分散无法发展规模产业,产业基础薄弱,该村劳动力大多数外出务工。2016年帮扶支出,旧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只有1万元。

2016年,广州市委办公厅开始对口帮扶旧寨村,投入财政资金、自筹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等约1000万元,包括建设自来水饮水工程、2.6公里道路硬底化工程、13.9公里亮化工程等。在此基础上,还将全程监控人居环境设施条件和贫困户安全住房,推动减贫战略向振兴体系过渡转型。

然而,在扶贫工作队帮扶之初,旧寨村处于无产业、无土地、无项目的困境,51户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扶贫工作队发现,想要提高村集体收入、推动贫困人口脱贫,必须要加强“一村一品”和“一户一策”统筹发展,既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又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

考虑到大埔空气水土条件好,有世界“长寿之乡”美誉,加上当地有灵芝栽培的传统,旧寨村决定把灵芝作为产业脱贫的抓手,向贫困户推广灵芝种植。

一株灵芝带动一个村庄经济的发展。截至去年底,旧寨村村集体收入提高至10万元,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00元,旧寨村和贫困户51户92人实现了“两个100%”退出。

1030斤灵芝孢子粉卖了35万元

旧寨村有自然资源匮乏的无奈。全村鲜有良田,大部分为山地,整个村社“家底”也就约一亩地。经过旧寨村的火车道把整村一分为二,铁路、火车站、国防公路和县工业区的建设需要占用土地,让本就缺乏耕作用地的旧寨村无地可种。

有机灵芝种植产业是破解旧寨村无土地、无产业、无项目的关键。

“灵芝被称为‘仙草’, 最有营养的部位就是孢子,破壁后更容易被吸收,提高人体免疫力。”广州市委办公厅驻旧寨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郭纯宇对时代周报记者说,确定了以发展有机灵芝种植为主的产业主导项目后,旧寨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有劳动力贫困户纳入合作社为社员,形成“合作社+公司+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

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灵芝生长对温度、水分、光照等条件要求较高,还要求生长环境无菌。村民技术不成熟容易失误,种出来的灵芝品相不好,灵芝菌包就得浪费。贫困户罗应河就曾失误过,他用一把未经消毒的生锈剪刀剪菌包,引发灵芝感染,致使灵芝颜色泛黄,外形扭曲。几百包灵芝菌包只能被丢弃。

一次失误并未打消贫困户和扶贫工作队的信心,反而积极推动灵芝栽培产业。当大部分农户还在观望时,罗应河就主动腾出自家空置房间作为“灵芝作坊”,学习栽种、上架、取粉、包装等技术。旧寨村党总支牵头组建天子芨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有机灵芝栽培这一特色产业,为贫困户和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扶贫工作队特意请来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与梅州市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将灵芝基地作为该所“特派员定点单位”。 “项目资金回流快、操作灵活、风险小、技术不复杂,贫困户容易接受。”旧寨村党支部书记吴志辉说。

罗应河就成为第一批灵芝基地的致富带头人。如今,其家庭年人均收入从2016年不到3000元,到2019年提升至1万元,超过脱贫标准。“以前一年每人不到3300元,现在天天来基地干活,一个月就能赚3000元。”他对目前的工作很是满意。

灵芝基地生产的孢子粉推出市场后大受欢迎。去年产出灵芝孢子粉1030斤,很快销售一空,总销售额达到35万元,每年为24户60名贫困户每人分红580元,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0万元。“灵芝是宝,孢子粉、灵芝片、灵芝茶都深受消费者欢迎。”吴志辉说,未来将延长产业链,发展灵芝深加工。

蜜柚次果让日子甜起来

蜜柚次果加工也是旧寨村脱贫的另一特色产业。

大埔素有“蜜柚之乡”的美誉,家家户户种有蜜柚。2018年底,扶贫工作队在广州市委办公厅支持下投入10万元,建设蜜柚次果烘干厂房,收购柚农废弃次果进行粗加工,加工成品由企业负责收购,二次精加工后应用于医药、食品领域。蜜柚次果烘干厂为旧寨村每年增加2万―3万元收入。

在蜜柚次果烘干厂房内,筛选机、切片机、控温烘干房等设备一应俱全。郭纯宇表示,蜜柚次果烘干厂作为村里的另一个产业项目,每年四五月就会忙碌起来,“短短一两个月,烘干厂的净利润就达到2万元”。

蜜柚次果烘干厂的负责人罗石泉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因照顾年迈的母亲,做得一手好菜的粤菜师傅罗石泉不得不离开广州,回到旧寨村。然而,空有本领的罗石泉只能在家种菜,无法支撑一家四口的生活开支,无奈戴上“贫困帽”。

考虑到罗石泉有经营经验,加上曾在广州工作眼界广,郭纯宇提出让他来负责蜜柚次果烘干厂工作,并让他出外参加培训,学习机器运作。

果源是烘干厂运作的动力,但从何而来,罗石泉想到了往日被丢弃的次果。他骑上摩托车到柚园,逐家逐户发动农户和周边村民收集蜜柚次果,“次果大家别扔,这是好东西来的,还可以产生价值。”在他一遍遍发动下,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农户送来源源不断的蜜柚次果。

烘干厂有了运作的原动力,很快就投入生产。两年来,蜜柚次果烘干厂共收购次果11吨,收入毛利润12万多元。5名贫困劳动力经过技术培训,在烘干厂成为了技术工人,带动村里不少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思想,实现了靠劳动脱贫致富。

“在车间工作一天,普通工人工钱能有150元,钟点工一个小时18元。我是厂长,负责收货和调试机器,一天工钱就有200元。”罗石泉说,除此以外还能领到项目分红,加上小规模种养,家庭年人均收入达9000多元。

如今,旧寨农货走出了梅州。“我们在机关食堂还专门设置农产品展柜,促进和推动消费扶贫。”郭纯宇说,每次从村里回广州,车里都会塞满蜜柚、灵芝孢子粉等农特产品,村民称呼他为“带货书记”。“同事们抢着买,其他单位的人也常托我‘带货’,灵芝孢子粉都卖断货了。”郭纯宇说。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