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人寿凶猛 险企改革深沪双城记

2014-11-12 11:06:19
来源: 时代周报
两年三次增资,4个月内十次重大关联交易,一年内扭亏为盈,保费进入市场前列,在全国寿险公司中排名13位。

时代周报记者 吕茵 发自广州

两年三次增资,4个月内十次重大关联交易,一年内扭亏为盈,保费进入市场前列。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前海人寿”)的“业绩黑马”地位屡遭质疑。

2013年,成立仅一年的前海人寿实现规模保费143亿元,在全国寿险公司中排名13位。进入2014年,公司业绩加快增长,仅今年上半年,就实现规模保费突破100亿元,达到150.9亿元。

这一激增并非偶然。前海人寿披露的保险业务结构数据显示,银保业务在保险业务收入中的比例高达94.2%。显然,银保渠道的高手续费率和高收益产品强力支撑着公司保费规模的快速增长。

前海人寿成立于2012年,截至当年底已设立深圳、广州、惠州、佛山、东莞、湛江、汕头等7家分公司。公司的官网资料显示,目前前海人寿共有18家分支机构,包括今年5月12日新开设的上海分公司。

今年9月,保监会公布了上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人寿”)的筹建批复公告。上海人寿的注册地在自贸区,为上海自贸区的首家法人寿险公司。与在深圳前海中心区域成立的前海人寿相似的是,率先进驻意味着应承“保险业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责任。

然而,据北京商报等媒体报道,从成立到现在,前海人寿共涉及48亿元的15条重大关联交易,在业界被称为“地产资金的输送机”。两家寿险如出一辙的地产公司股东背景,为这两家险企完成“保险业改革”,乃至“自贸区金融改革使命”留下了疑问。

时代周报记者日前就上述问题致电前海人寿,截至发稿日,仍未获回复。

“高进高出”激进扩张

市场公开数据显示,1-4月总保费(含万能及投连)的前15名中,前海人寿以黑马之姿出现,其保费突破100亿元,达到106.5亿元。公司年报数据显示,2012年前海人寿成立时,当年净利润为-1.36亿元,仅一年的时间即扭亏为盈,2013年净利润为955.7万元。

前海人寿公开宣传的目标是今年规模保费达500亿元,明年1000亿元。从往年数据看来,这一发展规划的实现可以将前海人寿送入寿险前十。

前海人寿披露的保险业务结构数据显示,银保业务在保险业务收入中的比例高达94.2%,其他经代、个险、直销业务则分别占3.8%、0.9%和1.1%。虽然银保渠道为公司带来了手续费率、收益的双高,其长久作用却难被业内看好。

中国平安董秘金绍樑曾表示,整体行业而言,退保主要就出现在银保渠道,主要由于银保渠道的渠道特性带来。随着银保新政的逐步铺开,寿险公司对于银行渠道的利用难度将越来越大,退保率也在飙升。

对此,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也曾表示,目前中国保险业的高现金价值业务存在预期收益高、产品期限短、保障功能弱、资本占用大四大风险隐患,资金运用存在坏账风险、错配风险、道德风险三大风险。

上述风险给前海人寿带来的偿付压力,让企业选择不断增资。今年8月,保监会批准前海人寿注册资本金变更为35亿元,这是其成立两年以来的第三次增资,此次增资额度为十亿元。

2012年2月,前海人寿成立时的注册资本为10亿元。2013年9月26日,保监会批复了前海人寿的增资事项,即该公司的注册资本变为20亿元。2013年12月26日,保监会再度批复前海人寿的注册资本变更为25亿元。

此外,前海人寿今年以来公布了10宗重大关联交易,加上去年披露的5起重大关联交易,公司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披露了15宗重大关联交易,且全部投向房地产领域,涉及资金超过48亿元。关联交易中,前海人寿的房地产股东也浮出水面。

公开资料显示,前海人寿目前的股东包括深圳市钜盛华实业发展公司,持股20%;深圳市深粤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0%;深圳粤商物流有限公司持股19.8%;深圳市凯诚恒信仓库有限公司持股19.65%;深圳市华南汽车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持股11.03%;深圳市健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持股5.52%;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持股4%。

作为深圳本土、首家总部落户前海合作区的金融保险企业——前海人寿,其创立时打造的“探索金融保险领域创新发展之路”一说,归根结蒂似乎难以敌过房地产股东的实际利益需求。

地产背景难耐融资平台之嫌

前海人寿凶猛,而在上海自贸区,上海人寿也因为同样有房地产企业背景而受到了瞩目。

9月17日,上海人寿筹备组对外发布新闻称,上海人寿将以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平台,将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和创新的经营模式,探索走出一条传统保险与资产管理相结合、人寿保险与健康保险相结合、保险服务与医疗服务相结合、保险功能与生命产业相结合、国际经验与国人需求相结合的人寿保险公司发展新路。

而这一规划与前海人寿在2012年进驻深圳前海中心区域时宣称的“保险业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不谋而合。

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人寿也拥有地产背景。公开资料显示,上海人寿最大股东为民企——上海中瀛集团,占比20%,中国海运集团占比16%,上海电气和上海城投各占14%,上海外高桥集团占比10%,其他股东共占26%。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中瀛集团成立于2003年,集团公司注册资金总计10.8亿元人民币,拥有下属企业19家,员工数达4000余人。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能源开发,户外休闲运动、高端旅游度假酒店、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正拓展高端医疗养老等产业。

上海人寿拟任总经理石福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海人寿主要业务范围将围绕在养老保险,同时会关注在政策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开发外币保单,为境内外人士提供更多的服务。从公司发展来看,目标是要打造一个多功能的、国际化的、综合性的保险集团。”

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许谨良对此则分析指出,今年以来,外界所能看到的业内数家保险公司纷纷抢夺上市地产公司股权,而新成立的保险公司背后,都有地产公司的背景,上海人寿也不例外,这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恐怕就是看中了保险业的融资功能,利用较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的保险资金发展原有产业。

此外,与前海人寿纯民企股东背景不同的是,上海人寿7:3的国、私股东数量关系,天然享有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利弊。国企的资源、渠道、话语权一方面与民企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也为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增加困难。

上海人寿的自贸区发展前景较前海人寿愈发扑朔。

承载自贸区保险业创新使命

事实上,不管是前海人寿还是上海人寿,从诞生之初都承载了保险业创新改革的使命,也是自贸区理念之下金融行业赛跑的一张王牌,但也折射出前海与上海两地在金融创新上的差异。

今年10月,上海自贸区挂牌一周年之际,证监会和保监会相继出台了《关于支持深圳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深圳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支持前海开发开放的意见》,支持深圳前海资本市场和保险业改革创新的发展。

与挂牌以来,监管部门为上海自贸区出台的八条政策和三项举措相比,上述《意见》将深港合作、互联网保险新业态和资金运用创新作为重点强调,而上海自贸区的保险业政策和举措则集中在推动航运保险、险企境外投资、开展对外业务等方面的创新。

与此同时,两大区域性改革试点窗口的角逐也已从保险业辐射至整个金融领域。

10月15日的“前海-伦敦人民币国际化研讨会”上,前海管理局局长张备正面指出,上海自贸区可能是规模最大的金融区,但前海的开放、试验、示范这三个关键字赋予前海领先探路的价值。步子会比其他区域快半步甚至一步。言下与上海自贸区的竞争意味不言而喻。

实际上,深圳前海与上海自贸区的金融监管理念,在多方面存在契合,包括从货物管理变为企业管理、与国际接轨的多元贸易模式、外汇政策率先开放、税收政策有国际竞争力等。而不同的是,上海自贸区拥有国际金融中心基础、首例自贸区试点的先发优势,深圳前海的主要特点则集中在其地理位置毗邻港珠澳。

国信证券监事会主席、发展研究总部总经理何诚颖认为,上海自贸区的目标是围绕“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大中心”建成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成为全国自贸区的样板,强调规则体系的建设,形成一套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自贸区政策体系。而前海的定位则是探索深港澳的合作机制,打造深港澳金融合作创新平台,建设有区域特色的金融创新试验窗口,体现出了区域性和灵活性。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股价涨幅第一!中信银行年内涨近50%,超10家上市银行获大手笔增持
机器人、机器狗、重卡?李彦宏携AI神器及5000万大奖亮相开发者大会
港股IPO|挚达科技增收不增利,傍上比亚迪仍难解盈利困局
股价异动观察丨股价“抢跑”?天承科技业绩披露前夕股价爆拉12.58%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