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少年的你》,真实的校园霸凌残忍百倍

郑艺阳
2020-03-13 18:12:09
来源: 时代数据


在上映前三天突然宣布定档,影片在没有任何前期营销的情况下,裸进电影院。

 

尚未上映预售就破亿,四天破6亿,九天破10亿,豆瓣评分45万人打出8.4的高分……

 

《少年的你》可以说是突然就爆了。

 

优质的制作班底,主演精湛的演技…这些都是原因,但真正让《少年的你》好评如潮,穿透圈层引发全民讨论最关键的因素在于电影题材——校园霸凌。

 

豆瓣高赞短评


清纯的面孔、懵懂的情愫、打闹的课间……华语青春片总是将青春和这些明亮的词汇相连,但现实,不总是如此。校园中的荆棘、泥泞与暗角也曾让无数少年在夜中失声痛哭,在成长里寸步难行。

 

《少年的你》完整地向观众展现了层层递进,环环相连的校园霸凌的形态。影片中,主角陈念(周冬雨饰演)的同学受欺凌而跳楼自杀。一个霸凌对象的死亡没有带来事情的终止,反而招致了新一轮的霸凌。陈念出于不忍给尸体盖了件衣服,成为了霸凌者们的下一个“猎物”,被同学围截拦堵,被扇巴掌,被孤立,被剪头发、脱衣服……



片中对校园霸凌的刻画细致的让人毛骨悚人,坐立不安。但毫无疑问,是真实的,就连其中涉及的死亡事件都不能说是夸大。




什么是霸凌?



霸凌,并不是由欺凌者的意图决定的,也不是老师和家长决定的,而是受欺凌者的感受决定的。霸凌行为十分多样,包括肉体上的暴力欺凌,辱骂、中伤、团体排挤的言语霸凌等,有时甚至不需要使用暴力甚至语言,如故意忽略、不被接纳或者被故意排挤等等这些只有使被霸凌者在身体、心理或社会适应中受到巨大伤害,就是霸凌。


而学校厕所、宿舍等这些私密场所最容易发生霸凌。这些藏匿在校园暗角中的暴力隐蔽性极强却又伤害力极大。这也直接导致了家长和老师们长期低估甚至是忽视了校园霸凌的严重性。


殊不知,在平静的校园生活背后,少年们正经历着比陈念所遭遇的更可怕的生活。
 
重庆女生太邋遢被5同学围殴打成十级伤残;


四川一未成年女生被同龄人扒衣拍裸照;


福建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脾被切除, 此前被同学欺凌4年;


北京中关村第二小学一名男同学在如厕时被同学扔进装有秽物的垃圾筐;


河北一女生在失联前遭同学围殴, 后坠落致颅脑损伤死亡


据统计,近六成校园暴力案件涉及故意伤害,近七成涉故意杀人罪的校园暴力案件因琐事而起,11.59%的校园暴力案件中出现受害人死亡的情况。



 

校园霸凌不仅是中国,也是全球各国教育领域面临的棘手问题。

据统计,在韩国9岁到17岁的儿童里,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有过遭受校园暴力的经历,每五人中有一人曾实施过校园暴力。日本校园欺凌现象更为普遍,在为期6年的追踪调查中,近九成学生曾遭遇校园欺凌,形式包括集体孤立、无视、说人坏话等。澳大利亚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公立学校平均每周公布的校园欺凌现象就有60多起。



校园霸凌远远比你想象的要严重的多,也普遍的多。




“上学路上的每一步都像是在走向坟墓”



少年们的恶未经驯化,在完全无意识的状态下不加节制的释放出来,就正如原著中所说“他们不像成年人伪善,所以他们看不起谁,讨厌谁,就光明正大表现出来,光明正大地欺压他,嘲笑他,孤立他,打击他”,最终造成了难以想象且不可挽回的伤害。
 
据美国CNN报道,根据过去40年的统计数据,在9月1日自杀的日本学生人数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这主要是受到了校园暴力的影响。“就像上学路上的每一步都像是在走向坟墓”,对于那些受到校园暴力的学生来说,在假期后重返校园是一件使他们极度恐惧的事情。



联合国报告指出,“被欺凌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存在风险,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抑郁 症的一些症状,产生饮食困难、睡眠困难或开始抱怨身体不适比如头痛或腹痛。”遭受欺凌的学生比 其他人更可能出现抑郁、孤独、焦虑或缺乏自尊等情况。



触目惊心的数据和现实会让人们不禁疑问:少年为何会成为欺凌者?
 
乔治·奥威尔曾这样描述过“孩子的弱点在于他是以一张白纸开始的,他既不理解也不怀疑他所生活的社会,由于他的轻信,别人可以影响他,使他充满自卑感,使他害怕违反不可知的可怕的准则。”也能使他充满暴戾,轻易选择使用暴力解决任何问题。
 
家庭教育和学校环境都可能导致孩子成为霸凌的施暴者。大量研究表明从小遭受父母体罚,或者目睹父母之间暴力行为的孩子,更容易有一些攻击性的行为。而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中,缺乏被表扬的经历,和由暴力行为的同伴待在一起,或者学校对霸凌行为默认或者放纵,那么学生会更容易成为霸凌者。
 
剧中施暴者魏莱及其同伴


然而,与剧中所描述的那样“我怎么知道,这样人就会死”,仍是少年的霸凌者往往无法意识到或者过于低估自己行为会给被霸凌者带来的伤害。在中国人民大学调查协会对3万6千名网友关于校园霸凌的调查中发现有40.83%的受访者观察到被霸凌者彻底放弃学业。有18.75%的霸凌者认为,自己的霸凌行为并没有对被霸凌者产生任何影响。
 




各国如何对待校园霸凌



校园霸凌伤害力极强但也是个十分复杂且棘手的世界难题。校园霸凌所具备的隐蔽性及其反复性,使得这一问题难以被发现和根除。究竟谁是受害者这一问题也是一个难以区分的问题在霸凌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晰的将人分成三类“霸凌者”、“被霸凌者”以及“旁观者”,表面看,被欺凌者是受害人,但实际情况比这复杂得多
 
有些欺凌者来自有虐待行为的家庭;有些欺凌者本身也是被欺凌者。有的学生在此地是被欺凌者、彼地可能是欺凌的追随者。这些复杂的情况显然不是一个简单惩处(比如开除或定罪)就能够轻易应对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校园霸凌,无法解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数字背后:结束校园暴力和欺凌》报告显示,目前调查已知有八个国家能够减少或者维持较低水平的校园霸凌。



他们的成功在于均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致力于营造安全积极的校园氛围和课堂环境、完善校园暴力和欺凌报告与监测系统、改进循证的计划和干预措施、培训和支持教师、支持和引导受影响学生、提高学生权益和参与度等。
 
实践证明,让坚强的政治领导、高度的奉献精神、健全的法律和政策框架搭建起无暴力的校园环境,另一方面让家长的关爱,老师的教导,让善与爱率先抵达他们的心灵能有效地减少和控制校园暴力和欺凌的发生,就能让所有少年都在大人的庇护下走向正途,安心成长。






作者 | 郑艺阳

编辑 | 郑艺阳

设计 | 梁海虹


数据来源 | 时代数据、CNN、《Behind the Numbers: Ending School Violence and Bullying》、《校园暴力与欺凌——全球现状调查报告》、全球学生健康调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4)、《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之校园暴力》、中国人民大学调查协会








  • 合作、交流请关注微信公号时代数据



延伸阅读



商业



财富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