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羿智能尹刚刚:让康复训练走进社区和家庭

2019-12-17 02:22:48
来源: 创业圈

文/王霞

老有所医,才能老有所依。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以上人口约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约1.58亿人,占总人口的11.4%,而这组数字还在不断攀升。随着人口加速老龄化,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长周期的康复护理几乎是摆在每个家庭面前的棘手难题。

当我们老了,怎样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我们这代年轻人也要有这样危机感了。” 上海司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司羿智能”)创始人尹刚刚在接受《创业圈》采访时谈道,“康复不能只靠医院,更依赖于社区和居家的训练。”

司羿智能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医疗康复机器人开发的高科技公司。

作为创始人,尹刚刚带领其团队大胆创新,将软性机器人技术应用到康复领域,首创软体康复机器人手套、仿生软体外骨骼机器人等多项“黑科技”,将医院、社区和家庭多场景、全周期的复康服务带进了现实。

未被满足的巨大需求

恶性肿瘤、脑卒中和冠心病是我国成年人的前三大致死疾病。其中,脑卒中是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病因,且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

据2017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公布的数据,我国每年约有246万脑卒中新发人群,并且以每年8.7%的速度在持续上升。

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在我国,高达75%的卒中存活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而同属于黄色人种的日本,卒中发病率与中国相仿,脑卒中致残率却只有30%左右,卒中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中国。

造成如此悬殊预后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康复治疗的严重不足。有这样一组研究数据,在脑卒中存活患者中,积极康复治疗可使90%的患者重新获得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30%的患者甚至可以恢复工作。而不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能达到上述两方面康复效果的比例仅分别为6%和5%。

“我们出去考察发现,发达国家的医院、社区、居家三级康复体系非常健全,居家康复发展很快。反观国内,康复治疗仍主要集中在医疗机构内。”尹刚刚指出。

另一个尴尬的现状是,即便以住院康复为主,我国的康复医疗资源也存在严重不足。截至2014年底,我国8973家二级以上医院中,实际设有康复科的综合医院仅3288家。康复科覆盖率不足一半。

“在院康复属于刚需,居家康复也必不可少。”尹刚刚向《创业圈》记者表示,“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尤其是手功能康复往往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只靠在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远远不够,更需要的是社区和居家康复,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合理增加康复训练的频率和强度。”

52-2.png

首创软体康复机器人

创业之前,尹刚刚已在机器人行业扎根了近10年。2014年,尹刚刚带领团队成员开始切入康复机器人的研发,先后从事医疗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护理床、康复手套产品研发,并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上海交大、浙大、大阪大学等)开展项目合作。

“我们做康复机器人的初衷,不局限于医院端,还要适用于社区和居家等多种场景,能够服务更多人群。”尹刚刚谈道。2017年9月,他在上海创立了司羿智能,成立初期便获得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

目前,司羿智能的主打产品是康复机器人手套系列。据介绍,这款软体康复机器人手套结合了柔性机器人技术和神经科学,针对手指痉挛、麻痹、瘫痪等症状,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助力训练、主动游戏训练、抗阻训练等全周期的康复训练。同时,基于当前领先的手功能康复理论体系—“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康复干预模式,多模态循环刺激干预患者的中枢及外周,可数倍提高手功能的康复效率。

在这套机器人手套中,司羿智能还首创采用了仿生气动人工肌肉柔性驱动器作为康复手套的动力,安全且轻便,告别传统冰冷的康复机械结构,可以让患者更早地进行卧床康复训练,加快手功能康复进程。

去年,司羿智能推出了另外一项“黑科技”,国内首款下肢软体外骨骼EasyWalk。

在此之前,国内的外骨骼产品均为硬性外骨骼,采用刚性骨架结构,重量往往都在12kg以上,其强制人行走的机械僵化运动模式,一般只能适应于康复中心以固定式步态带动人体进行康复训练,难以用于患者日常生活辅助。

而司羿智能的EasyWalk摒弃了刚性骨架,创新性地采用人工肌肉(鲍登线)柔性传递动力的仿生结构,整体重量不足3kg,轻盈便捷,完全不限制人体自身的自由度。与此同时,EasyWalk特有的人工智能算法,通过穿戴传感器数据,可识别出步态周期中需要助力的时间点,能适应各种行走模式,帮助患者实现坐、站、行走、上下楼梯等基本功能。

相对于刚性外骨骼只能于康复训练中心在有人指导和辅助下使用,软体外骨骼在解决笨重、自由度以及价格等难题之后,应用场景大为拓宽。

“EasyWalk定位于帮助运动能力欠佳者,为其提供运动辅助。我们希望软体外骨骼能走进生活的场景,真正实现生活辅助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未来不仅卒中患者,老年人行动不便甚至正常人穿戴郊游、登山等。”尹刚刚告诉《创业圈》记者。

52-3.png

康复走进社区和家庭

据悉,目前司羿智能的康复机器人手套已经进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北京空军解放军总医院等上百家康复医院。按照公司的规划,未来两年内计划将该产品推至上千家康复医院,对全国康复医院的覆盖率预计达到1/3以上。

司羿智能的目光并不局限在医院端。除了面向医院的产品,司羿智能还开发了面向社区和家庭的产品,试图打造从医院到社区和家庭的全周期康复体系。

在司羿智能的居家康复体系下,由康复师远程设定个性化康复处方,用户在家里就可以根据康复处方训练。居家康复训练的数据直接传至云端平台,康复师可以实时查看。同时,司羿智能利用AI辅助康复,根据用户当前的状态,实时调整康复方案,如果遇到意外情况,可以实时连接专家康复师进行处理。

“这是一个全周期的康复理念。我们不仅仅是简单提供一个设备,而是打造一个全周期的闭环服务。”尹刚刚表示,“康复的周期很长,在自己训练过程中需要专业的指导,也需要来自康复师和患友群体的鼓励。”

事实上,因受医保等条件限制,大部分患者住院的时间并不长,从而催生了巨大且长期的居家康复需求。

但是,很多病人出院后因为经济条件、思想观念等种种原因而放弃了康复。

“康复设备的成本不贵,但是所需要的陪护、接送、照料等成本很贵。很多老年人放弃复康,不是没有需求,而是不愿意成为家人的负担。所以我们在开发产品的时候做了很多考虑,也做了很多人性化设计,尽量让患者在家自己进行康复训练,不给别人造成负担。这样老人进行康复训练的意愿会更强。”尹刚刚表示。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