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防风险和稳增长要保持平衡

2019-03-12 03:21:30
来源: 时代周报
防风险和稳增长两个目标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平衡。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经济增长目标定在6%―6.5%这一区间的原因。

时代周报记者 罗仙仙 发自北京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风险”出现了23次。“防风险和稳增长两个目标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平衡。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经济增长目标定在6%‒6.5%这一区间的原因,一方面保证就业和经济适度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于控制风险。”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总结道。

(时代周报:Q   庄健:A )

从“去杠杆”到“结构性去杠杆”

Q: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金融运行水平整体平稳。”从2018年到现在,有哪些因素使得宏观杠杆率下降和稳定?

A:我国宏观杠杆率出现大幅提升,发生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推出4万亿元财政刺激政策,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出现了货币信贷的“大水漫灌”和各种形式的“影子银行”业务的疯狂生长。

另一方面,在地方政府财政税源减少而支出压力持续增加的过程中出现了收不抵支的状况,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获得大量信贷,也导致地方政府的负债率和杠杆率大幅提升。

自2017年年中开始,政府决策部门就提出防范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首先,对金融系统的影子银行业务进行监管、控制;其次,对“僵尸企业”进行清理,对高负债、高风险企业信贷活动进行监管和限制;再次,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对PPP项目的梳理以及政府管理基金的控制。通过这一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并实施,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杠杆率开始往下走,宏观杠杆率也趋于稳定。

Q: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了“结构性去杠杆”。从“去杠杆”到“结构性去杠杆”的这种改变,宏观经济环境和财政金融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宏观杠杆率可以细化为居民部门杠杆率、企业部门杠杆率和政府部门杠杆率,不同部门杠杆率的升降影响宏观杠杆率的结构变化。在中国整体宏观债务占GDP的比重中,企业部门杠杆率占60%,政府部门杠杆率和居民部门杠杆率分别占20%左右,可见企业债务是大头,去杠杆主要是企业去杠杆。目前,在企业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去杠杆要稳步进行。

相比来说,目前政府部门杠杆率相对合适,和国际比较来看,中国政府部门杠杆率明显低于60%这一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居民部门负债同样占比不高,但是其增长和发展也快,而杠杆率多存在于房贷和消费信贷。

目前,结构性杠杆率的变动趋势为居民部门杠杆上升、政府部门杠杆企稳、企业部门杠杆下降,这使得总杠杆率的变动相对平稳。“去杠杆”的核心部门,还是在企业这一侧。

防范风险有工具,有能力

Q: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财政金融体系总体稳健,可运用的政策工具多,我们有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有哪些可运用的工具?这些工具如何发挥“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作用?

A:目前中国经济面临明显的需求不足和较大的下行压力,需要财政货币政策提供相应的支持。

从当前货币政策上看,首先,可以通过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灵活运用多种价格调节工具,把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实际借贷利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其次,可通过数量工具,调节银行信贷比,使得实体经济的资金需要得到满足。但与此同时,要强化对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继续实施对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和相关资管新规等措施,尽量把金融机构表外资产拉到表内进行统一监管。

在财政政策上,中央财政对地方债务风险进行严监管和动态监控,加强了制度性安排。一方面是控制每年地方债务发行的额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经济欠发达财政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同时,以制度上的安排来进行国企、地方企业上的债务清理。尽管加强地方债务管理和企业去杠杆限制了基础设施的投资,但这也是控制系统性风险所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目前中国的银行体系还是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为主,金融体系中对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还是偏少,这种结构是不太适合目前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体系进一步的改革十分紧迫。

另外,目前实体经济面临的压力比较大,需要在财政货币方面提供支持,但这实际面临一个两难的问题,既要防范金融风险,信贷、货币不要放得太多,要控制增长;又要同时满足适度经济增长的需要,划出合理范围。所以在防风险和稳增长两个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定力,保持一定的平衡,这个是目前需要关注的。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