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创新经济 高新区和众创空间的第二个春天

2018-06-05 01:36:44
来源: 时代周报
高新区是广东经济质量最优和产业资源最聚集的平台,这是大湾区基本面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单元。

李乾韬

先行者再度先行。珠三角引领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潮流。而今,粤港澳大湾区在助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有望引领新一轮改革开放。

但两次探路先行是完全不同的情形。当初的改革开放,是加工贸易制造对手工业和作坊式制造业的淘汰,从香港购买机器并拿回订单,各类工厂在珠三角大地快速蔓延,村村冒烟,户户点火。这一次,却是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和新型制造对加工贸易制造业的淘汰,没有成熟成型的可以套用的模式。

这次先行,是与全球大部分工业2.0以上水平的制造强国一起,探索新兴产业的新空间。难度大,成功的回报也更大。过去40年,单是补上机械化和自动化的课,珠三角为代表的中国经济就实现了巨大腾飞。而今,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参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机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同样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崛起的机会。从经济总量规模指标上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完全不逊色于当今世界的三大湾区,但所谓湾区经济,必定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全球产业链上的影响力。这正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弱项。

从湾区人均GDP这一关键指标看,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旧金山湾区人均GDP遥遥领先,以金融服务与生物医药为特色的纽约湾区位列第二,主攻工业制造的东京湾区排在第三。粤港澳湾区与三大湾区相比,湾区经济缺乏明显的产业特征。体量大,说明湾区经济基础好。人均GDP低、无特色,侧面说明湾区经济可塑性强,存在多种发展路径考量。当前看到的各种分析文章,比如打造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总部、智能制造中心等,都是拿世界三大湾区特征来跟粤港澳大湾区对照的结果。

但简单对比就拿来套用,未免太过粗暴。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经济之路究竟应该怎么走?在笔者看来,结合广东产业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体制机制更为重要。因此,加快珠三角高新区建设以及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经济工作的重要落脚点。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而今全省国家级高新区达14个,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达20%。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全省23个省级以上高新区营业总收入比增14%;园区新注册企业比增61.9%。珠三角国家级高新区营业收入增长15%,粤东西北新晋的国家级高新区营业收入增长18%。

高新区是广东经济质量最优和产业资源最聚集的平台,这是大湾区基本面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单元。此外,广东已有21个地市实现孵化器、众创空间全覆盖,这也成为湾区创新经济的一大重要依仗。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省3062家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了研发机构全覆盖,137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30%。

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金融、工业也许都是构建未来大湾区的重要元素,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广东而言,以高新区和众创空间为重要抓手,聚合创新资源,探路创新经济更为实在,也更符合广东实际。

(作者系时代周报评论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碳酸锂暴跌拖累矿企业绩!锂矿“双雄”去年少赚300亿,赣锋锂业营收16年首降
投行营收占比仅4%,信达证券“另类投行”成色不足!未来或需逐步脱离AMC的庇荫
“第一物企”碧桂园服务遇盈利大考:收并购不及预期,疯狂买买买拖累利润
“六边形战士”中海走出独立行情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