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周年考 阿里京东线下缠斗 转型效果渐显

2018-03-13 04:33:03
来源: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陆一夫 发自北京

一场围绕新零售的“3公里”战役正在北京亦庄交锋。

这个距离国贸、三里屯40分钟车程的近郊,古时是皇家猎场,后成为练兵习武和检阅八旗军旅的大教场。

如今时移势易,亦庄成为电商巨头交战的前线。去年年底,京东的第一家7FRESH进驻距离京东总部大楼4.4公里的大族广场后,盒马鲜生马上宣布在北京开出第三家门店,而且距离京东只有3.3公里。

新零售的枪火在2017四处蔓延,这个由马云首先吹起的风口成为电商巨头和传统零售企业的盛宴,从盒马鲜生到无人货架,再到阿里腾讯密集入股赋能线下实体零售,零售革命的热潮一浪接一浪。

财报是新零售元年落地的数字化结果,也是窥视互联网巨头赋能效果的窗口。然而根据目前已发布的财报来看,新零售的化学反应尚未完全反映在电商平台和零售企业的业绩上。京东和阿里的财报都没有专门披露关于新零售带来的营收贡献,不过阿里财报有透露以盒马鲜生为主力的“新零售部门”在刚刚过去的第四季度实现50亿元营收,仅占阿里核心商业整体收入的6%。

而三江购物、新华都等传统零售企业依然疲软,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并未提振营收和净利润增长,相反像苏宁和永辉超市则通过优化供应链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中国电子商务中心主任曹磊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由于时间尚早,阿里和腾讯落子后尚未真正与零售企业发生化学反应。从苏宁、银泰百货等模板来看,这些几年前达成合作的企业如今已经开始陆续兑现新零售的红利,曹磊认为预计需要半年到一年才能看到成效。

新零售成色不足

从营收层面来看,尽管电商业务市场增长放缓,阿里和京东仍保持着较高的成长速度。2017年阿里实现营收2269.13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同比增长57.8%,净利润实现795.55亿,同比增长16.8%;同期京东营收达到3633亿元,同比增长39.6%,净利润实现50亿元,同比增长140%。

得益于第四季度包含双十一和双十二两大促销活动,阿里和京东在该季度的业绩大涨,其中阿里的涨幅尤为明显,单季度同比增长高达56%。但高营收随之而来的是高成本,第四季度阿里和京东的营收成本分别同比上涨83%和39.7%。

实现盈利是京东去年最大的亮点,刘强东向华尔街投资者的承诺正在兑现。财报显示,京东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GAAP)的持续经营业务净利润为1.17亿元人民币,这是京东第一年在Non-GAAP和GAAP双重标准下利润为正,2017第四季度京东实现了连续7个季度盈利。

事实上,刘强东并没有过分强调京东的盈利要求,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认为盈利是“顺其自然”的事。“我并不想人为地去逼着我们团队说你必须赚钱盈利,我只是希望一切都是自然的,当你把用户体验做好了,把成本效率达到极致了,盈利一定是个很自然的过程。”

2017年是新零售元年,但阿里和京东在财报中并未真正看到新零售带来的贡献。从营收结构来看,阿里的核心业务(天猫、淘宝等零售相关业务)贡献了大部分收入,而京东的第三方商家收入占比则持续上升。

阿里的财报中并没有专门披露新零售的收入,不过财报显示,第四季度来自“新零售部门”的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大涨525%至50亿元,占阿里核心商业整体收入6%。“新零售部门”主要指的是盒马鲜生,阿里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在财报分析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在新零售战略的执行上取得了极大进展,本季度开始整体营收已有实质性贡献”。

阿里CFO武卫也表示,随着公司增长结构的变化,业务中心逐渐转向新零售单元,因此新零售的成本可能会导致收益增长率的持续降低。不过他强调,收益率的降低并不代表收益额的降低。“我们处于不断的扩张市场,苹果的60%和西瓜的40%,你更想要哪个?”

赋能红利尚未兑现

同样是面对零售业变革,同样是要打通“人、货、场”,阿里和腾讯、京东的出发点都是向传统零售企业进行赋能,帮助其完成互联网转型。

“之前有一些零售企业来找我,谈到原来零售和线上电商是对立的,是一种互斥的业态,在过去十几年很悲观,但现在二者开始融合不再互斥。”马化腾在两会期间表示,传统线下的体验没法用线上替代,这将带来很多的变革,他希望调动和主导腾讯事业部门的资源去打造一套智慧零售的数字化方案,为企业赋能。

“我们的定位是不做零售甚至不做商业,腾讯就是提供赋能,包括用户的连接能力、云计算、AI的能力。”马化腾强调,对零售商来说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腾讯只是提供水和电等基础设施。

阿里与京腾系在传统零售业的不断落子,带来的变化将最直观地反映在财报上,但那些已站队阿里和京腾系的零售公司状况各不相同。

根据苏宁易购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879亿元,增长26.47%;净利润42.1亿元,增长497.66%,大增近5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出售了部分阿里股份。

不过排除这一因素,苏宁在2017年的净利润约为9.25亿元,也比2016年增长了236.52%。苏宁方面表示,业绩增长的动力来自智慧零售模式的落地,其带来收入规模的快速增长,经营效益亦稳步提升。与此同时,公司一方面优化商品供应链,加强单品运作;另一方面,线上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开放平台、物流、金融所带来的增值服务收入也在增长。

而永辉超市也同样收获转型红利。业绩快报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收583.95亿元,同比增长18.61%;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18.01亿元,同比增长约45%,其中营业收入的增长一方面得益公司加快开店速度,另一方面来源于老店营收的增加—供应链的不断优化以及合伙制和赛马机制提高了销售收入及综合毛利率。

但即使傍上互联网巨头,也并不是所有零售企业都能抓住新零售的红利。

3月6日,高鑫零售发布了阿里入股后的首份财报。尽管净利润同比增长14.9%,但高鑫零售的营收同比增长只有1.9%,而且第四季度受到双十一冲击拖累全年业绩,因此财报公布以来,高鑫零售股价下跌将近17%

在业绩会上,高鑫零售的高管也表示,虽然与阿里的合作十分顺畅,但预计新零售业务在未来2-3年或未能盈利,主要原因是用户培养。

同处于调整期的还有阿里投资的三江购物。业绩快报显示,三江购物实现营业收入37.77亿元,同比下降7.78%,其中,主营业务收入36.18亿,同比下降8.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6.96%。三江购物方面表示,公司营收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与阿里进行战略合作后剥离了香烟经营业务以及关闭效益不佳门店所致。

此外还有新华都。根据业绩快报,2017年新华都收入69.76亿元,增长3.97%,净利润为-0.52亿元,下降196.47%。业绩下滑原因为公司旗下门店关闭及装修,子公司涉法律纠纷诉讼损失等。

2018年落地生根

中国电子商务中心主任曹磊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零售企业与互联网巨头合作后的表现不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改造的时间有差异。“从阿里最早入股的线下合作伙伴银泰和苏宁来看,它们之间已经有了化学反应。而高鑫零售、三江购物等都是最近才进行合作,预计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看到成效。”

他表示,从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的数据来看,苏宁易购天猫旗舰店已成为天猫平台上的第一大店,这相当于在天猫平台上长出了一家“小京东”。

事实上,由于阿里和腾讯的投资入股大多发生在2017年底,因此传统零售企业的改造仍停留在早期阶段,不过提速迫在眉睫。据了解,今年大润发将在全国的100多家核心门店开辟“天猫金妆奖专区”,门店生鲜餐饮板块也开始了深度改造。目前天猫超市商品已经率先在大润发华东20个城市167家门店商家上架,由阿里大数据根据门店周边消费者喜好筛选商品,并由天猫供应链优化供货方案,目前三成以上商品来自境外快消品牌。

而京东则将7FRESH作为桥头堡,大力推进无界零售的落地。两会期间刘强东表示,未来3-5年,7FRESH将在全国铺设超过1000家门店。目前,7FRESH已在北京拥有两家门店,分别位于北京亦庄大族广场以及海淀华润五彩城。数据显示,单是大族店7FRESH的坪效就已是传统超市的5倍以上。

为了推进各自的零售战略,阿里和京东也不约而同地调整自己的组织架构以适应业务发展需求。3月9日,天猫宣布组织架构进一步升级,成立消费电子事业部、美家事业部和平台营运事业部,架构调整后天猫的每一个纵向业务部门都能在银泰、苏宁、大润发等阿里新零售八路纵队中找到对应的场景。

而早前京东已进行架构升级,将原有七大事业部升级为三大事业群(BSG),分别为生鲜大快消事业群、电子文娱事业群、时尚生活事业群。曹磊指出,京东架构调整的最大变化在于成立电子文娱事业群,将航旅、图书等业务划入了3C电器,3C电子品类作为传统京东的起家和强项品类,融入高增长的新业务,有助于提升想象力。

随着新零售的推进,业内人士预计将有更多的传统零售企业将加入到阿里或者腾讯的阵营中,而像高鑫零售、永辉超市等已经站队的零售企业将在今年尝到互联网转型的红利。投行美银美林在研究报告指出,由于各项措施的推出需要时间及投资成本,因此高鑫零售的毛利表现不会成为短期内的焦点,不过这些转型能为未来铺路。随着协同效应逐渐出现,预计高鑫零售今年下半年的同店销售将会转为正增长,并有望于明年进一步提速。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创始人家族放权,“奶茶第一股”香飘飘去年卖了36亿,销售费用为净利3倍
2024中关村论坛4月25日开幕,举行60场平行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等热点
物流资产被调仓,传万科拟出售普洛斯股权,曾出资157亿元购入
股价涨幅第一!中信银行年内涨近50%,超10家上市银行获大手笔增持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