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中国 淡马锡巨亏谋变

2009-07-14 14:16:03
来源: 时代在线网
      8个月亏损400亿美元,淡马锡现任总裁何晶不得不宣布退任。金融风暴之下,曾数十载风生水起的淡马锡模式,不得不淡化官方色彩,并将其40%的投资放在亚太地区。中国,则是重中之重。
      6月1日,钓鱼台国宾馆,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会见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现任总裁何晶和候任总裁顾之博。两任总裁同时拜访李荣融,所透露出的信息是,淡马锡交班已成定局,其战略重点明显在向中国倾斜。
      有新加坡“国资委”之称的淡马锡控股,由新加坡财政部拥有公司100%股权。其现任主席丹那巴南曾是内阁部长和国会议员,总裁何晶则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之妻。
      早在2月6日,淡马锡对外宣布,顾之博将担任淡马锡首席执行官一职,并于10月1日正式履职。顾之博,也将成为淡马锡成立35年来的首位非新加坡籍掌门。
      何晶的退任,尽管淡马锡董事局在随后的声明中称,何晶离职与其工作表现无关,并强调很早就开始筹备继任人事宜,但坊间多指其因公司巨亏而引咎辞职。
8个月巨亏400亿美元
      数周前,外媒根据淡马锡提呈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爆出淡马锡控股抛售美国银行持有的全部股权,亏损额度估值高达46亿美元。
      相隔不久,淡马锡又爆出投资巴克莱亏损的消息,淡马锡在今年初抛出在巴克莱所持的2%股权,由于股价缩水,亏损约8.5亿美元。 
      两单投资巨亏的生意,使得淡马锡遭到众多新加坡民众的抨击,一直标榜进行长期投资的淡马锡,为何选择在市场最低迷的时候断腕?
      6月7日,新加坡星展银行分析师吴基民告诉时代周报,淡马锡在公司治理上,一切均以商业投资业绩说话,虽然何晶贵为总理太太,任淡马锡CEO也近7年,但是面对淡马锡8个月的巨额投资损失,选择引退是最佳结果,何晶的离开只不过是华尔街金融高管离任潮在新加坡的一个翻版。
      稍隔不久,新加坡财政部长尚达曼站出来为淡马锡的亏损辩护,他说:“在过去6年的经营中,淡马锡的表现好于绝大多数竞争对手,但是,我们不可能要求淡马锡在每一个经营期间都能好于竞争对手。而作为宏观经济的一部分,淡马锡也不可能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或者在全球一片亏损之中仍然保持盈利。”
      尚达曼还分析,淡马锡资产投资组合价值之所以迅速缩水,主要是受全球市场不景气的影响。
      目前,淡马锡所持有的主要新加坡上市公司有新加坡航空公司、吉宝企业集团、新加坡电信和嘉德置地等。这些公司大多是东南亚市场的龙头企业。在去年3月至11月的时间内,这十家公司的股价平均下跌了41%。
      一些经济学家将淡马锡减持美国银行股看成是淡马锡战略调整的开始。
      “淡马锡近来的一系列举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其战略布局的调整,即从欧美发达市场转向亚洲新兴市场。”6月8日,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对时代周报说。
      淡马锡的巨亏,不少人认为这实际是淡马锡自身模式导致的,但在曹远征看来,特殊情形下的亏损并不能说明淡马锡的模式或者管理有什么大问题,“实际上,他们在海外的投资方向主要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和信息领域,但正好金融危机被他们给赶上了”。
      时代周报致电淡马锡总部,并就上述事宜求证于淡马锡上海办事处,截至发稿时,记者未得到任何回复。
淡马锡悄然布局中国 
      金融危机中巨亏之后,淡马锡对亚洲和中国的布局力度开始加大。
      淡马锡首席执行官何晶宣布退位之后,依旧很活跃,她在5月份一次公开讲话中表示,今后淡马锡计划按照1∶2∶3∶4的比例分配投资组合,即保持40%的投资在亚洲其他地区,30%投在新加坡,投在OECD(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的比例降至20%,至于拉美、俄罗斯和非洲等地的投资比例将升至10%。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称∶“淡马锡可能会继续卖出发达国家的股票,特别是美国股票,这很明显地说明淡马锡投资高层已经改变了他们的投资策略,世界的经济增长中心移向中国。” 
      实际上,淡马锡在中国的投资,呈现越来越强劲的态势。
      “淡马锡是国家投资公司,虽然现在吃了眼前亏,但沽美国股买中国股的行为,已显示一个重大投资策略的转移,成败要几年才看得到了。”郭田勇说。
      淡马锡在中国的资产中,银行金融占很大的一块。
      据时代周报调查,淡马锡分别是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旗下富登金融控股持有建行5.65%股份和中行总股本的4.13%。年初,当苏格兰银行、美国银行纷纷减持中资银行股份,淡马锡高调表示不会减持中行,并希望增持建行股份。  
      此前淡马锡还是民生银行的大股东之一,由于国内法律对境外战投有明确限定,最多可以投资两家中资银行。淡马锡去年全面退出民生银行,重点放在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
      淡马锡最早进入中国大陆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真正大举进入中国还是在2003年后,直到2005年才开始显露锋芒。
      2005年1月,该公司旗下亚洲金融控股公司收购了民生银行5%不到的股份。
      同年7月4日,淡马锡参与中国第二大商业银行建设银行的首次公开发行,淡马锡通过子公司富登投资公司出资10亿美元购买建设银行的普通股。富登投资公司协助建设银行提升公司治理质量,并有权派遣一名董事参与到建行董事会。
      2006年8月31日,淡马锡又通过亚洲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投资中国银行31亿美元,购买10%股份。淡马锡还承诺将在中国银行公开发行时再认购5亿美元的股份。 
      数据显示,到2007年底,淡马锡开始套现的时候,上述三项投资已经获得了巨额的投资回报。其时,在建行的账面盈利达到了340亿港元,而对于中国银行的投资更是带来了680亿港元的丰厚利润。
      淡马锡与中国金融业的关系已不止是简单的投资,他们还进一步尝试联手中国金融业投资国际市场,发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作为中国银行业最大的外来投资者,淡马锡已在中国投资了80亿新元(合51亿美元)。
      淡马锡发布的《2007年度回顾》报告显示,在截至3月31日的2006财年中,淡马锡上财年在华新增投资约11亿美元,多数集中于民用住宅开发、消费品、能源与资源行业的少数股权投资。 
努力淡化官方色彩
      淡马锡控股成立于1974年,公司成立之初由新加坡财政部划拨3.54亿新元启动资金。成立至今,公司以市值计算的股东回报率达到18%。不俗的业绩表现,使得淡马锡也一直被视为当今世界上运作最成功的国有控股投资公司之一,“淡马锡模式”也成了不少国家模仿的标本。 
      不过,由于2008年金融市场重挫,在截至去年11月底的8个月内,淡马锡在全球的投资组合价值下跌了31%至1270亿新元,回到2006年3月的水平。
      这使得包括淡马锡内部开始对“淡马锡模式”进行反思。
      淡马锡总裁何晶预备借淡马锡成立35周年的机会对《淡马锡宪章》进行修改。 
      《淡马锡宪章》勾勒出淡马锡的大致模板,即通过政府全资持股控股公司的平台,以财政财力向企业投资,体现政府作为企业最大利益相关者的权利。
      2006年初,淡马锡参与投资泰国前总理他信的家族企业臣那越集团,引发当地政治反弹。当时新加坡众多评论就指出,缺乏对泰国内部政治环境的充分掌握,并与另一同样有政治人物掌舵的机构进行商业交易是淡马锡的一大败笔。 
      此外,印尼去年也在调查淡马锡收购电信公司后是否涉及垄断。跨国公司在海外发展也会遇到官方阻力,更何况淡马锡的身份特殊,尽管其动机纯属商业目的,但总会引起诸多猜疑以及激起当地人民的保护主义情绪,给当地政府制造政治压力。
      在此背景之下,淡马锡迫切需要的是摆脱政府公司的形象。去年初,执行董事西门以色列就努力将公司其他主权财富基金区分开来,并表示:“虽然我们是国家所有,但我们并非由国家引导。”
      当主权财富基金的管理日渐受到关注时,淡马锡如果要继续向外扩展业务,除了需要增加透明度,其官方色彩也必须淡化。因此,今年邀请美国人必和必拓前总裁顾之博接替何晶,除了希望顾之博能够进行金融业以外的投资,另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希望确保公司除去旧有形象以及更加国际化。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丽人丽妆2023年扭亏为盈,玉容初、美壹堂等自有品牌增速超40%
深耕实体经济夯实差异化发展优势 2023年华泰证券营收利润双增
东北证券近30%股权遭"甩卖",第一大股东或将易主!公司回应:还在筹划阶段
广汇宝信2023全年业绩扭亏为盈,挖潜增效实现增值业务快速增长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