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再创纪录 沃森生物造富悬疑

2010-12-30 05:49:41
来源: 时代周报
资本积累的“原罪”,在沃森生物成功登陆创业板后被种种精彩故事掩盖得不见踪影。然而,招股说明书数据涉嫌造假、掏空云大科技造富、从事疫苗生产营销时间相对较短、长期成长性成疑等

本报记者 孙勇杰 发自云南昆明

2010年12月28日,云南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阳光灿烂却有些清冷。

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00142.SZ,下称“沃森生物”)总部,跟诸多创业板风光一时的公司一样,隐匿在开发区北边云南大学科技园一隅,并不显眼,甚至有些简陋。当日,沃森生物发布公告,预测2010年业绩增长高达80%-100%。“创纪录的IPO,拿出这样的业绩在意料之内。”北京一家投行人士表示,但要看沃森生物的成色还需要时间。

沃森“传奇”

“有着和贵州茅台一样的超高毛利率,有着和华兰生物一样的超高盈利能力,有着和苏宁电器一样的超高送股潜力,有着和洋河股份一样的超高成长性,有着背离指数的超强技术走势……”沃森生物登陆创业板伊始,华丽的招股说明书数据,便被股民戏称为“集茅台、华生、苏宁、洋河等一系列牛股优势于一身”的万能股。

然而,这个成为股市又一个传奇的沃森生物,创立不到9年,产品投放市场仅3年多。根据沃森生物招股说明书,2007年之前,沃森生物的发展史几乎一笔带过,2007年后该公司开始了“爆炸性”增长。2007年到2009年,沃森生物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936.15 万元、18406.19 万元、23912.97 万元,净利润 742.46万元、3470.00万元、7633.14万元,均成几何级数增长。

2010年上半年实现疫苗产品销售收入12661.44 万元、净利润 5656.19 万元,分别较2009年同期增长80.39%和70.25%。根据沃森生物最新业绩预告,2010年全年业绩增长将有望达到100%。依据其财报数据推算,公司产品投产以来,毛利水平处于行业较高的水平,产品综合毛利率为87%,主要产品Hib的毛利水平近三年来一直稳定在92%左右,后续产品都将保持高毛利的状态。

同时,依托亮丽的财务数据,沃森生物具备超高转送股的潜力,也一直被当作“利好”爆炒。在沃森生物董事长李云春等高管的描述中,沃森生物高速增长在于公司厚积薄发,具有国家水平的技术优势。

“沃森生物具备了一切被爆炒的因素。”西南证券一名医药行业分析师表示,但是,炒作价值跟投资价值是两回事,关键还是要看其未来成长性。同时,讲出了“精彩故事”的沃森生物,以其发行价95元、发行市盈率高达133.8倍,如此这般创纪录的高市盈率,引起舆论和投资市场诸多质疑。

公司招股说明书数据涉嫌造假、掏空云大科技造富、从事疫苗生产营销时间相对较短、长期成长性成疑等一系列质疑始终围绕在沃森生物周围。而作为概念股的核心,李云春以及其“国家队”技术水平的创业团队,一再成为舆论审视的焦点。

“创富团队”真容

不到9年的公司发展史中,沃森生物前6年都在“潜伏”,没有任何产品,创业之初只有3位合伙人和两个合同工。

“这个市场奇迹,是由一群科学家创造的。”有公开文章如此评价李云春带领的创始团队。无论是在公开路演还是在招股说明书上,李云春都更多地被塑造成一个科学家形象,然而,其履历显示,李云春显然对于财务工作更为熟悉。

根据招股说明书,现年48岁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李云春,昆明人,本科学历,特别强调“李云春先生有近二十年人用疫苗类生物制品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的经营管理经验”。但是,其履历显示,李云春除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以外,其他公开履历均是营销、管理工作。

同时,云大科技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以来, 李云春曾经是云大科技的高管,其间担任过云大科技的子公司孙公司的职务。比如,北京联合汉信的法定代表人、昆明上成生物技术公司总经理、云南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大连汉信(大连高新生物制药)的财务总监。

李云春在云大科技担任高管期间,沃森生物正处于产品“研发阶段”。值得关注的是,沃森生物创立之初,李云春、刘俊辉等创始人员均长期从事疫苗、医药销售管理工作,并没有持有相关技术专利。而此时的沃森生物,也更像一家疫苗医药销售公司。根据招股说明书,作为沃森生物技术核心成员,具有协和背景的陈尔佳、刘红岩也仅仅是参与了公司2007年才投产的“冻干 A、C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项目研究。

作为2007年仍是公司唯一销售产品、至今仍占经营收入80%以上的Hib疫苗,并非沃森生物自主研发和独享专利。显然,沃森生物引以为豪的技术优势和“国家级”科研团队优势,在其之前的高速发展中,并未作出关键性贡献。

截至2007年负债率仍高达91%的沃森生物,如何完成资本积累,是其高管一直没有正面回应的悬疑。

掏空云大科技?

云大科技这个3年前已经退市的上市公司,是沃森生物无法规避的一页。

根据沃森生物招股书申报稿,沃森生物在2001年成立次年,就被昔日上市公司云大科技收购,但就在云大科技致力于转型疫苗产业的2004年,沃森生物控股权已悄然从其手中流向李云春、陈尔佳和刘红岩等人。2001年1月,由云南盟生药业、润生药业分别出资90万元和36万元,共同发起设立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沃森生物前身)。

值得注意的是,完成工商登记时,一家名为昆明伯沃特生物技术的公司也进入股东名单。据沃森生物披露的股权演变确认说明,盟生药业和润生药业分别将出资中的27万元和10.8万元作为对伯沃特生物“提供技术的补偿”。但是,伯沃特生物提供的技术并非为直接取得生物领域专有技术, 而是吸引生物领域技术人才陈尔佳和钟光禄。

2002年6月底,沃森生物几经股权变更以后,由于北京陶正生物由云大科技控股,沃森生物成为云大科技控股的孙公司。据沃森生物公布的股权演变确认说明披露,2004年7-9月,云大科技及陶国闻将其股份转让时,实际上是由李云春、陈尔佳和刘红岩三人受让,伯沃特生物是代为持有。 2006年1月,伯沃特生物和润生药业将合计持有沃森生物80%股权,分别以1元转让给李云春等11名自然人。

沃森生物“创富团队”成员,自此固定下来,并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然而,2003年明确提出疫苗发展战略、并在大连开始投资建设疫苗基地的沃森生物母公司云大科技,却在沃森生物股权变更后,陷入绝境,最终于2007年6月退市。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8月,李云春和陈尔佳曾被作为云大科技派出人员担任大连汉信生物制药公司董事职务。即便是2004年7-9月已受让沃森生物控股权,陈、李二人2005年2月仍被聘为大连汉信董事长兼总经理和副董事长。另一名股权受让人刘红岩则担任大连汉信董事。

耐人寻味的是,作为云大科技转型疫苗的两大支柱子公司,逐渐转让股权的沃森生物崛起跟大连汉信的衰落,几乎同一时间。此前媒体指出,抛开沃森生物讲述的“精彩故事”,掏空云大科技,才是其崛起的关键支柱。

暂时无解的质疑

资本积累的“原罪”,在沃森生物成功登陆创业板后,被种种精彩故事掩盖得不见踪影。然而,掏空云大科技,并非沃森生物面临的唯一质疑。

2010年11月12日,沃森生物正式挂牌上市,当天,沃森生物发行后总股本1亿股,总资本约22.25亿元。董事长李云春持股1504.58万股,占总股本15.05%,以上市首日收盘价136.35元计算,李云春身家超过20亿元。同时,公司第二大股东刘俊辉、两名技术型副总陈尔佳、刘红岩身家均在10亿元左右。

然而,完成集体创富传奇的沃森生物,未来成长性却一直面临诸多质疑。根据沃森生物招股书,近三年来,占经营收入的平均比例90%以上的Hib疫苗,并非沃森生物国内独家生产的产品,面临国内数家同类企业竞争。

同时,作为沃森生物的另外一个投产产品“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同样面临激烈竞争。沃森生物招股书称,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2009年销售160.95万支,市场占有率为50.61%,数据不但跟其之前提到的151.37万支产量不符,还跟竞争对手智飞生物招股书中2009年销售197.05万支、市场占有率为28.87%的数据出现冲突。

虽然沃森生物澄清,只是由于计算方式不同,但是,正式开始疫苗营销不到4年的沃森生物,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备受质疑。同时,根据其招股说明书,作为沃森生物未来成长性的保证,将要上市的两个疫苗,分别是将在2011年、2012年上市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儿童/成人)。

“这两个疫苗市场相对已经稳定,沃森生物想借此以保证成长性有一定难度。”西南证券驻昆明的一名行业分析师表示。“流脑的发病率不会特别大的起伏,一般比较稳定,相对于发病率来说,公司想要在未来几年维持高成长性必须要有后续产品补充。”上海证券分析师彭蕴亮也表达了相同观点。

根据药监局相关规定,疫苗产品研发包括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生产许可申请三个阶段,走完全部临床试验阶段一般最快也需要5年时间,而临床试验之后的新药生产批件申请,通常也还需要将近1年时间。李云春和他已经完成创富计划的团队,如何保证沃森生物长期成长性,仍待观察。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首创证券王牌业务回春!一季度资管收入创近12年来单季新高,规模逆市增长
品牌升级聚焦高钙,奶酪博士发布行业首个儿童奶酪团标,同步上线10余款新品
多家在港银行推出高息定存,众安银行高达18.1%,跨境理财通也火热
一瓶面膜卖1800元,中国贵妇爆买伊菲丹,雷军曾参股的这家国货美妆净利飙升135%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