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多重瓶颈 共建湾区国际科创中心

2019-05-28 02:15:05
来源: 时代周报
“要实现体制机制创新,重在顶层设计。”在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聂德权看来,顶层设计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下,促进有关生产要素的便捷流通。

时代周报记者 王心昊 发自香港、澳门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在不断加速。其中,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重中之重。

5月19日,以“一流湾区、媒体担当—媒连粤港澳,融通大湾区”为主题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在广州开幕。作为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的活动之一,由中央、广东和港澳媒体记者等组成的“粤港澳媒体湾区行”参访团5月20—22日在香港、澳门两地采访。

作为全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实质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要素是‘四动一静’:即人员、商品、资金和信息四类要素的流动与固有的关税制度。”澳门政策研究和区域发展局局长米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要实现体制机制创新,重在顶层设计。”在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聂德权看来,顶层设计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下,促进有关生产要素的便捷流通。 

多重瓶颈亟须打破

“‘一国两制’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一大优势,要发挥好这个优势,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跳出框框。”聂德权5月20日在接受记者团集体采访时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地制度不同、对外开放程度不同、经济发展速度也不同,这就需要大胆创新、大胆尝试,突破体制机制的束缚。

例如陆地面积只有32.8平方公里的澳门,长久以来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产业基础明显薄弱。社会发展存在着一个最突出的矛盾,即社会快速发展和资源短缺的矛盾。

“澳门参与大湾区建设,要采取借地突破、借人突破和借力突破的策略。”米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应当克服“两制之差”造成的困难和障碍,实现规则与制度的软对接;善用“两制之利”提供的机会与条件,发现和利用两制各自的优势和方法;获得“两制之和”的合力与叠加效应,通过善用“两制之利”,获得“一制”情况下难以获得的成效。

而在聂德权看来,大湾区内如果能打破固有框框,将会开辟出新的机遇:2018年5月,科技部和财政部公布,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可向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直接申请项目经费,实现“科研资金过河”。通过这个试点计划,香港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6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已经收到中央资金。

“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对香港科技界是一支鼓舞人心的强心针。”聂德权在采访中指出,实现“资金过河”将有助于进一步发挥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明确提出,要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杨伟雄在采访中介绍,目前香港的初创企业有三成以上由非本地人创办;而在筹建香港科学园两个创新平台时,共收到47份来自11个经济体(包括世界各地顶尖大学及研发机构)递交的申请建议书。

“香港拥有世界级大学、国际化市场环境、健全司法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杨伟雄如此总结香港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

然而,由于香港土地空间和总人口规模的局限,香港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已经面临发展瓶颈。加上自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本土制造业不断迁出,单靠香港的产业和市场,难以支撑世界级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在此背景下,“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建设将为香港科技成果转化带来重要机遇。

“大湾区拥有庞大的市场,以及转化科研成果和先进制造能力。香港能汇聚内地以至全球的创新资源,与大湾区内各城市优势互补,将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杨伟雄对采访团介绍,自2015年成立以来,香港创新及科技局不但致力于积极构建有利于创新科技发展的生态系统,同时积极推进与内地城市携手发展。

米健在接受记者团采访时也表示,粤澳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澳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平台,澳门将充分依托内地的生产能力及庞大市场,将研究成果市场化,促进澳门科技产业的高水平发展。

构建创新生态

在联动内地共同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同时,港澳也在构建本土创新生态上发力。

2018年10月,位于澳门马济时总督大马路的港澳地区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以下简称“创孵中心”)被授予国家及重创空间,促进创业项目成长孵化。

目前创孵中心已吸纳约150家进驻会员,除了约80%的进驻企业由澳门本土青年创立以外,还有来自大陆地区和葡语国家的创业者。

创孵中心董事长崔世平介绍,现行的模式是:中心“搭台”联系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及葡语系国家的创孵机构及对接资源,具有创业梦想的青年人主动“爬梯” 融入湾区,融入世界。“通过一系列交流、培训、比赛、投融资对接等项目,汇聚创新资源帮助青年创业者用好用足‘国家级众创空间’‘粤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中山)—澳中致远火炬创意园’等平台,为他们‘搭台搭梯’。”

“我们希望青年人能够在创业的过程中拓宽更多的人脉资源。”崔世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让澳门的年轻人能够更好地融入大湾区和世界,创孵中心选择与中山共建“粤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中山)—澳中致远火炬创意园”以及与葡萄牙里斯本著名孵化器Beta-i签署合作协议,突出与当地孵化器合作,为青年创业团队提供更适宜当地市场的创业空间。

而在香港,据杨伟雄介绍,自此届特区政府上任以来,两年多来香港已经投入超过1000亿港元发展创新科技,广受业界认同,融资升幅惊人,VC总投资额由2014年接近13亿港元,增长至2018年接近180亿港元;初创企业数量也从2014年的1065家增加到2018年的2625家,其中有三成以上由非本地人创办。

杨伟雄自豪地对记者团表示:“据我观察,世界上只有其他两个地方有这样的特点,就是美国硅谷和以色列特拉维夫。”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