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速 科技人才将获税收优惠

柳军 实习生 梁施婷
2019-06-05 16:25:05
来源: 时代财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表示,实行“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是促进人才集聚和贸易服务便利化的重要举措。

VCG21gic19554495.jp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6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广东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兴瑞指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科技人才实施税收优惠,尤其是实施“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政策是广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

实际上,对粤港澳大湾区内港澳人士的个税优惠政策已在今年3月正式出台。

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广东省、深圳市对于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按照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予以补贴,且补贴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这意味着,在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自贸区已实施5年的“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政策正式扩至大湾区9市。

个税差异影响人才流动

在“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政策推出之前,粤港澳三地在个人所得税的税制、税率上存在显著差异,并因此成了不少港澳人士赴内地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

以内地与香港为例,内地的最高编制税率为45%,而香港为15%17%;两地的税级距宽差异也很大,若应纳税所得额在人民币3.5万元(约合4万港元)以下,内地个税按3%-25%税率分四级征税,香港则按2%税率征税。

税率差异也明显地反映在税收数据上。深圳市税务局公布的2018年个人所得税税收为3343.287亿元,而香港税务局公布的薪俸税临时数据为601.43亿港元。若平均至常住人口,深圳市人均缴纳个人所得税约人民币25666元,而香港则为8037港元(约人民币7080元),深圳的人均缴税额大约是香港的3.6倍。

“过去三地税率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员的流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在面临高端要素快速流动的情况下,实行“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是促进人才集聚和贸易服务便利化的重要举措。

那么,“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政策的效果如何呢?以深圳前海自贸区为例,自2013年对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税超过15%的部分给予补贴以来,共认定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453人次,个税补贴合计超过1.73亿元。与此同时,前海自贸区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进驻前海的港资背景企业有1021家,而到了2018年年底,港资企业已经达到10800家,增长约十倍。

不过,虽然现在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已经实施3个月,但申明浩指出,目前该政策实施过程中,部分适用的港澳人士仍不了解方案最终的实施方式。他建议税务部门向相关港澳人士加大宣传和解读力度。

“在大湾区工作的港澳青年对优惠政策的出台都很高兴,但目前他们都处于观望状态。”负责粤港澳青年创业孵化有限公司运营的唐小姐向时代财经表示,大家都在等待后续相关细则的出台,以明确政策实施的流程和所需材料。

更多配套政策需跟上

实际上,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政策部署,个税优惠政策针对的是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并非所有工作在大湾区9市的港澳人士。这意味着,在个税优惠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绕不开人才认定的问题。

“人才认定是推行个税优惠工作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对港澳人才进入珠三角地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学会副会长陈耀告诉时代财经。但目前,对什么是“高端人才”,各界标准不一。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曾表示,国际上和中国对“人才”并无统一适用的判定标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界定也各不相同,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认定办法,按照广东省、深圳市的有关规定执行,即由广东省、深圳市确定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认定办法。

目前除自贸区外,大湾区各地级市关于港澳人才认定的工作,主要是参照2017年颁布的《广东省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执行。但该办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条件性质的条款过于宽泛,容易被人钻政策漏洞。例如,提及“掌握特殊专长和高超技能,应聘在我省企业的高技能人才”,但对于“特殊专长和高超技能”的定义和认定,并无具体说明。

在自贸区的人才认定方面,前海于今年4月发布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认定办法的通知》,这是对2013年暂行办法的修订和完善。新政策为了防止政策漏洞带来的骗补现象,要求申请人提交相关身份证明和居留凭证,必要时还可以要求申请人提供住在国中国使领馆出具的公证文件和记录。

“政府在制定人才认定办法时要避免泛化。”陈耀指出,同时要保持对内地人才和境外人才公平的原则,同等能力的人才在收入上尽可能保持一致。

“方便人才集聚和贸易服务便利化是未来政策的发展的主要方向,下一步将会有更多配套性的政策,如社保、医保、本地待遇等,也需要更多部门的协同,打通各种平台的信息。”申明浩说。

实际上,在亟待出台的配套措施中,业内一直关注三地职业资格认定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工会联合会荣誉会长林淑仪就建议香港特区政府与广东省政府建立两地职业资格互认制度。而在今年4月,香港工会联合会到访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就推进粤港职业技能鉴定合作、粤港技能人员职业资格互认等事项进行了沟通交流。

申明浩表示,更多配套政策的完善有利于“引得进”、“留得住”和“用得好”人才,目前一些地市已经在对“钱划定、人往来、税平衡”作进一步研究。他认为,未来的政策将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预计在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时候,以及在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湾区的时候,整个政策体系就将更为完善。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主板IPO丨沪深主板本周4家IPO企业撤单!或有41家排队企业不达上市财务新标准
去年利润7.57亿!爱旭股份发布轻质新品,全BC路线首创0BB技术
菜鸟撤回上市30天:阿里百亿回购开启,接盘申通所持股份
扣非净利稳增长,现金流创新高!九州通去年经营质效双增 营收突破1500亿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