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咖啡寻求转型,“跨界”做茶饮会有新契机?

王言
2018-12-05 17:25:46
来源: 时代财经
事实上,“跨界”做茶饮,太平洋咖啡并不算第一次。

1.jpg

来源:视觉中国

喜茶和奈雪の茶之间架刚掐完,茶饮市场又迎来一位新的“搅局者”。

近日,太平洋咖啡在上海新开了子品牌“太茶”的独立门店。据时代财经了解,该门店除了提供“太茶”系列茶饮外,还包括创意类咖啡以和小食甜点等产品。

为何“跨界”?

事实上,“跨界”做茶饮,太平洋咖啡并不算第一次。

早在2014年,太平洋咖啡的门店就开始出售古树红茶、古树普尔茶等产品,只不过当时并未将该类产品作为主要产品进行推广。如今,太平洋咖啡又将茶饮产品划分为子品牌“太茶”单独推出,可见其试水茶饮市场的决心。

公开资料显示,太平洋咖啡于1992年创立在香港,2010年被华润创业收购后成为其旗下唯一咖啡品牌。2011年,太平洋咖啡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截至目前,太平洋咖啡在国内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300家。

然而,在咖啡消费量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上,太平洋咖啡的市场份额却不算高。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太平洋咖啡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为2.5%,相比上一年仅增长0.2%。

为了刺激其业绩增长,太平洋咖啡还一度推出“国酒咖啡”系列,用花雕、二锅头与咖啡进行搭配;在2018年 6 月,太平洋咖啡还联合瑞典燕麦饮品牌OATLY,在国内多家门店中推出以燕麦为基底的咖啡产品。

而据时代财经了解,目前太平洋咖啡“国酒咖啡”系列已经下架。而在外卖平台上,时代财经查看了美团外卖的广州花城大道店、五羊店和兴盛汇店等多家门店,其太茶新品的月销量均不足10笔,而咖啡类产品的销量则30到100笔不等。此外,在以上几家实体门店,即使在消费的高峰期,消费者只有寥寥数人,和处于相同商圈的星巴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目前,同为现磨咖啡品牌的星巴克已经宣布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扩张计划。在未来5年内,星巴克要将中国大陆的门店数量增加近一倍至6000家。而仅在2018财年,星巴克就在中国市场新开了585家门店。这就意味着,仅从中国市场这个赛道来看,星巴克已经领先了太平洋咖啡多个身位。

除了星巴克之外,瑞幸、连咖啡等互联网品牌通过消费场景的转换,以外卖等模式迅速扩张。于此同时,全家、7-11等便利店品牌,也在争夺线下咖啡这一市场。

太平洋咖啡入局茶饮市场,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有内部和外部两个原因。他向时代财经表示,太平洋对于茶饮业务的布局,对内部来说,其整体运营以及盈利状况都不是非常的好,需要一个新的品类进行突破。对外来说,茶饮属于目前新生代的热门品类,借助茶饮行业的红利,可以帮助自己增强与新兴消费者的黏性。

“跨界”并不易

近年来,茶饮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

美团点评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饮品生态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奶茶果汁店开店数达到5.6万间,关店仅为1.7万间,但在2016年下半年关店数则超过开店数;而2017年全年开店数量均超过关店数量。

据中信证券估计,我国新式茶饮的潜在市场规模达到接近500亿元,超过了在中国市场成长了20年的咖啡行业的50%,今后几年更有可能达到千亿级别。茶饮业迅速的发展也引起了资本的重视,2016年因味茶、喜茶和奈雪の茶都分别获得了亿元级别的融资。

不过,茶饮业看似风光无限,但新兴品牌想要介入,势必面临激烈的竞争。

目前,国内茶饮市场已经存在诸多品牌,诸如喜茶、奈雪の茶等头部品牌也已经将经营范围逐步延申到各大城市。公开数据显示,喜茶在全国的门店已经超过100家,奈雪の茶的门店数则达到了200家,两者的门店都覆盖到了全国一二线的绝大部分城市。

而就在近日,喜茶和奈雪の茶两家品牌创始人之间的“互掐”,也让茶饮界的竞争从暗中较劲升级到了口水战的程度。

11月18日,奈雪の茶创始人彭心在社交网络上指责喜茶抄袭自家的一款车厘子茶饮,随后喜茶创始人聂云辰则回复彭心称其对于创新的理解出了偏差,有些“幼稚”和“无病呻吟”。

两家品牌对于“抄袭”的争论,也将茶饮产品特征不明显、品类同质化的弊端推到了大众面前。目前,中国茶饮市场的产品类别较为相似,主要以奶盖茶和水果茶为主,而由于茶饮产品高毛利、技术门槛和壁垒低的特点,一家刚推出新品,其他品牌不久就能跟进的情况已是屡见不鲜。

上海至汇战略营销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张戟认为饮品界“模仿”的情况并不少见,而对于太平洋咖啡等新入局者,想要在行业内立足,他认为核心在于形成属于自己品牌的核心产品品类、独特的品牌文化和壁垒。

“茶饮行业模仿的情况其实很普遍,想要避免这种情况,这就需要通过提前开店,占领其他品牌还没有渗入的市场的手段,引导消费者建立起对于自己品牌的认知。”

而对于太平洋咖啡推出茶饮品牌的优势,张戟告诉时代财经,背靠着华润集团的太平洋咖啡,可以借鉴瑞幸咖啡的做法,依靠资本优势,采用目前互联网等新兴模式来降低成本并提升销量。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太平洋咖啡并没有太强的品牌优势,门店扩张的模式太“重”,未来前景并不明朗。

朱丹蓬认为,太平洋咖啡在茶饮行业的优势和机会并不大。“对于产品品类的升级和多元化,太平洋咖啡的一切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打法。但如果想要获得良好的发展,就需要打造良好的产品品质和服务体系”。

时代财经调查发现,太平洋咖啡“太茶”的品类属于奶盖茶,但不同于其他品牌,其饮品材料是银耳、无花果等食材,主打“养生”功能。而针对推出茶饮产品和品牌的原因,以及今后对于公司产品规划等问题,时代财经尝试联系太平洋咖啡,但截至发稿,该公司未对发去的采访问题作任何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主打咖啡产品的星巴克,早在2012年就布局了茶饮业务,并单独开设了名为“茶瓦纳”的茶饮门店。但由于业绩不佳,星巴克于2017年7月宣布关闭了所有独立茶饮门店,但继续保留了该茶饮,并在咖啡门店进行销售。

微信图片_20181110152426.jpg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