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Space X”首飞,民营火箭市场将爆发

梁志雄
2018-05-17 21:08:32
来源: 时代财经
自2014年国家开放民营卫星行业之后,我国的卫星公司已达到了近三十家;但是2015年开放的民营火箭市场,迄今也只有零壹空间、蓝箭空间、翎客航天等五家,而零壹空间则是首家实现火箭发射成功的企业。

今年2月,埃隆·马斯克的Space X公司成功发射了“重型猎鹰”火箭,并将一辆特斯拉Roadster跑车送上太空。当特斯拉Roadster漂浮在茫茫宇宙,并以蓝色星球为背景的画面出现时,瞬间俘获了全球数十亿观众的眼球,也成功刺激了全球创业者。

目前为止,全球已有1700家私人航天公司,其中45%在美国。高盛预测,未来20年内,太空商业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数万亿美元的市场。风险投资也对这个太空商业化的市场愈发青睐,在资本推动下,太空领域的创业浪潮正在加速。

在中国,尽管国内航天市场一直是国家航天部门主导,但是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民营火箭市场也已经逐渐破冰。

零壹空间(OneSpace)是首批民营商业火箭企业之一,5月17日,其自研商业火箭OS-X型“重庆两江之星”号在中国西北某基地成功点火升空,这也是中国首枚民营火箭的首飞。

641 (32).jpg

民营商业火箭首飞

OS-X系列火箭发动机于2017年12月22日成功完成整机试车,整枚发射火箭高9米,重7.2吨,全程于大气层内飞行,最大高度约42千米,飞行时间265秒,飞行距离273千米。

零壹空间强调,其发动机采用自主研发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推力350千牛,飞行速度最大可达20马赫,同时可灵活配置燃气舵、空气舵、姿控动力等多种控制机构。

“相对于液体火箭发动机而言,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易实现大推力、可靠性高、发射操作简单、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博士生导师胡建新表示。但同时,固体火箭发动机相对也有缺点,主要是比冲较低,飞行过程中推力无法精确控制;液体火箭发动机则胜在比冲较高,推力可控,而缺点则是结构复杂,可靠性差。

据了解,目前入轨的火箭发射成本一般高于6000万美元左右,而零壹空间的X系列火箭成本控制在了1000万美元左右。除了OX-X火箭,零壹空间计划发射OS-M火箭进行微小卫星发射,每年发射10到20枚火箭,其中首枚OS-M火箭预计今年年底前后首飞。

另外,零壹空间联合北航、南航、西工大、哈工大等10余所高校,共同成立了飞行联盟。这一联盟计划在2020年实现“三个一百”:联盟成员单位达到100家,X系列火箭每年完成100个科研任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前各大高校做试验,只能通过电脑模拟等方式进行。而飞行联盟则给高校们的飞行试验提供了一个更真实的环境。他表示,飞行联盟的成立有助于整合高校资源,集各高校之力推动航天领域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两家同样是民营火箭的企业近期也动作频频: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凤凰”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已于2018年春节后试车成功;4月5日,星际荣耀在海南发射了“双曲线一号”火箭,飞行高度超越100千米,即突破了所谓的“卡门线”。因此,不少媒体也将2018年称为中国民营火箭的元年。

航天产业链即将变革

时代财经获悉,零壹空间最近一次融资是在今年1月份,完成近2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零壹空间从2015年8月成立至今,已累计获得5亿元融资。

2017年5月是零壹空间的重要转折点,零壹空间与重庆两江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商业火箭项目正式落户两江新区,这意味着零壹空间拥有了自己的工厂。

根据企查查信息显示,重庆两江航空产业投资集团专门从事航空产业项目投资,并在重庆两江新区打造了8平方公里的航空航天综合性新城,专门引进投资航空航天的项目落地。因为人才聚集的原因,零壹空间将主要研发项目留在北京,而在两江则组建了100亩的智能总装基地,配备检验团队、质量团队和供应链团队。

值得注意的是,民营航天公司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受益于国家开始鼓励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国的航天业过去一直由国家主导,但近期国家发改委表示将会全面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着力在通用航空商业航天等重点领域,加快实施一批军民融合的精品工程。

由于电子元器件的普及,以及“立方星”等技术的引进,使得全球研制微小卫星的成本和技术门槛双双降低,造就了民营卫星市场的发展要快于民营火箭市场。

据时代财经了解,自2014年国家开放民营卫星行业之后,我国的卫星公司已达到了近三十家;但是2015年开放的民营火箭市场,迄今也只有零壹空间、蓝箭空间、翎客航天等五家,而零壹空间则是首家实现火箭发射成功的企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高远洋告诉时代财经:“过去国内的航天主要是作为科研项目存在,但随着航天技术的成熟度越来越高,是时候从一种商业的角度来考虑航天事业了。”

“与发展较快的民营卫星相比,民营火箭目前的规模仍然太小,不足以分担国家航天部门的商业化发射”,一位航空航天科普从业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未来三年将有近400颗微小卫星的发射需求,但是国家航天部门背负着载人航天、月球探索等战略任务,显然难以顾及,“民营火箭企业急需快速成长起来。”

此前,零壹空间曾对时代财经表示,零壹空间早已获得近10家客户的火箭订单,与国内多家卫星研制及应用机构和企业达成意向发射服务协议,还与欧洲多家卫星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据了解,国际上火箭发射价格比较高,微小卫星基本上是3—5万美元/公斤,即使在性价比较高的中国也达到1.5—2万美元/公斤之间,对于民营卫星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但国内也开始研究降低发射微小卫星成本的发射模式,以尽可能降低发射成本。如有“国字号”背景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快舟”系列火箭,其“快舟11”发射成本已经可以做到低于1万美元/公斤,整装火箭不超过600万美元。

零壹空间认为,如果可以设法将发射价格降下来,提升发射效率、简化发射流程,仅微小卫星的发射市场就可能是个千亿级规模。

时代财经查阅了美国基金会最新的《航天报告(2017)》,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航天产业总额达到3293亿美元至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商业市场收入占比约77%,达到2528.8亿美元。也就是说,在这个超过2万亿人民币的市场中,中国企业将可以与全球火箭发射公司瓜分这块“大蛋糕”。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公司暴雷、黯然缺席、展台冷清,北京车展的失意者有点多
传奇“铁娘子”史美伦卸任港交所主席,香港证监会前主席唐家成接棒
盒马创始人侯毅意难平:十年老兵,梦醒新零售
保利发展跑量,去年卖房4222亿成“地产一哥”,拿出49亿利润给股东发红包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