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瑞士、德国,阳江打造千亿刀剪产业集群

柳军
2018-01-16 17:06:45
来源: 时代财经
随着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近年来,阳江刀剪正在对标瑞士军刀,进行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中国刀剪之都”,阳江刀剪生产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70%,出口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5%,产品远销欧盟、美国、日本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的十八子,早已成为阳江这座城市的名片。

不过,阳江能有几个十八子?1月12日,阳江市五金刀剪行业协会办公室主任冯绍贵向时代财经透露,此前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的工作人员一到阳江调研,就发出这样的疑惑:“为什么中国人到国外旅游,往往热衷于买国外的刀剪,是我们生产的质量不好吗?”

这样的疑惑不无道理。过去二十多年里,阳江刀剪走低端路线,不注重品牌和创新,靠贴牌代加工来赚辛苦钱。不过,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近年来,一场转型升级的攻坚战正在阳江刀剪行业中悄然进行。

20个阳江人,就有1个在刀剪行业

早在明清时期,阳江已经形成大规模的制刀作坊。那时让阳江人引以为傲的是,国内著名酒楼用的多是阳江铁匠何传利制作的“文武刀”。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代,阳江把民间制作菜刀、小刀、剪刀的家庭作坊组建成了两个国有企业(阳江市国营小刀总厂、阳西县织篢五金厂),到八十年代时,阳江国营、集体、私营的各类刀剪企业,数量共有十几家。

银鹰集团总经理麦桥回忆,那时候虽然设备简陋,产品单一,但做出什么都能卖光,而且价格也挺好,经常是手上的订单压一堆,外贸公司急着催货,还主动加价。

九十年代以来,一些原在国营企业里上班的工人纷纷自立门户创业,阳江一下子出现了上千家企业。

当时的民营企业有多火爆?冯绍贵这样形容:“从阳江向工业园一带,十多公里,公路两旁全是卖刀的,他们一家挨着一家,搭建小木棚在那里向路人推销。”据冯绍贵介绍,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把刀剪产品带到广州每年两次的广交会上摆摊,因此阳江刀剪开始开始走出国门;而另外一部分人,则开始把市场瞄准内地,通过广告宣传,让内地人熟知。

就在民营企业如火如荼之际,阳江市政府顺水推舟,于1997年出台政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刀剪企业更是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年均产值每年以25%的速度快速增加。

现在,刀剪产业已经成为阳江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也是阳江首个突破500亿的产业集群。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阳江登记注册的刀剪产业相关的市场主体有17367户,全市刀剪总产值527.6亿元,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25.8%。另据《阳江日报》报道,阳江刀剪行业的从业人员达在高峰时期达到15万之多,也就是说,每20个阳江人,就最少有1个从事刀剪行业。

微信图片_20180115115359.jpg

阳江市五金刀剪生产研发基地。

传统优势产业的内忧外患

不过,阳江刀剪产业发展也并非顺风顺水。

从企业规模来看,阳江刀剪是“星星多、月亮少”。其实,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家庭作坊遍地开花的时候,父子兵、夫妻档、兄弟连是其中的主力军,这就注定了多数企业在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科学决策方面存在弊端,从而导致阳江刀剪产业多年以来还是以小打小闹的家庭作坊为主。

直到现在,在阳江市登记注册的17367户刀剪市场主体中,个体户就占了10081家,此外,在税务局有缴税记录的刀剪企业仅有1347家,规模以上企业仅有223家。从产值来说,2016年没有一家企业主营业务超过5亿元,营业收入过亿的仅有8家,营业收入过千万元的仅28家,排名前10企业的产值总数进展全行业的3.2%

从产业链所处的位置来看,阳江刀剪企业多处在产业链底端 ,企业在终端市场没有定价权。

冯绍贵坦言,阳江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经常出现的情况是,阳江的企业只能按照客户的设计要求做代加工,只能赚一点辛苦钱。“阳江生产的刀剪卖到德国,价格比较便宜,但一贴上德国的牌子,价格和利润就可能是我们的几十倍。

根据官方估算,阳江五金刀剪产业利润率不足10%,而多数中小企业利润还不到5%。对做外销的人来讲,卖1美元的产品,只能赚到几毛钱,绝大部分利润被国外做设计、研发、销售的企业赚走。

雪上加霜的是,在这样微薄的利润下,当地企业之间依然是合作少、竞争多的态势。根据阳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我市五金刀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一些外贸公司不惜恶意压低价格拉单,引发外商以价格招标等方式采购产品,迫使一些大企业以降低质量为代价参与价格战,这降低了全行业利润水平,损害的是全行业利益。

冯绍贵知道,要想改变这些产业困境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创新需要人才,但阳江地处粤西,经济水平和各项配套设施对顶尖人才吸引力不大,这导致“没有人才就没有技术,没有技术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人才”这样的恶性循环中。

山东临沂,重庆大足,浙江永康等地方五金刀剪产业最近几年发展很快,冯绍贵担心,如果阳江不加把劲,“中国刀剪之都”的龙头地位将有可能受到影响。

地方政府为企业指明发展方向

在传统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的时候,一些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开始向现代企业转型。

冯绍贵认为,这其中政府的引导功不可没。“阳江政府对刀剪产业非常重视,几乎每年都会出台相关文件,从各个方面支持刀剪产业,政府的引导给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微信图片_20180115122056.png

阳江刀剪文化馆展品。

一个具有代表性转型方向是延伸产业链。例如,2010年阳江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阳江五金刀剪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延伸刀剪产业链,在刀剪产品单一的情况下,鼓励企业向工业刀剪、医疗刀剪、陶瓷刀剪等高端产品开发。一时间,一些企业的产品突破单一产品,也向各种配件发力。例如美珑美利推出刀具、锅具、厨房配件、保温四大系列产品,产品五花八门。

研发性能优越、材质精良的高端产品也是阳江刀剪转型的方向。在最近几年里,当地政府负责人不论在全市五金刀剪产业转型升级大会上的讲话,还是在企业考察,均多次提到阳江刀剪要敢于在国际高端市场上竞争。这产生的结果是,多家企业对标瑞士“军刀”、德国“双立人”、日本的京瓷等刀剪精品,开始在高端市场上争夺话语权。例如,佰伦刀剪研发了刀面可以弯曲40度的陶瓷刀。新毅刀剪则彻底淘汰了过去批量生产的低端产品,与世界几大知名企业合作,专门生产高端剪刀。

为了加快刀剪产业转型升级步伐,2016年,阳江出台扶持政策,提出市级财政每年安排扶持五金刀剪行业的发展专项资金,并在税收减免、盘活融资抵押物、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政策支持。阳江的目标是到2020年,五金刀剪产业规模要超千亿元,新增超亿元企业20家,超5亿元企业3家。

在地方政策的层层引导下,阳江刀剪的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从五金刀剪产品省级专项监督抽查结果来看,阳江刀剪产品的不合格率从2012年的8.96%一直下降到2016年的0.86%

随着阳江刀剪质量的普遍提升,阳江标准也成了行业标准、国内标准。截止2016年底,由阳江主导或参与的刀剪类行业标准中,国际标准有1项(《陶瓷刀的要求》),国家标准2项(《不锈钢水果刀》、《热处理金相检验通则》),此外,还有地方标准5项,行业标准4项。这对业内是个不小的鼓励,要知道在2005年,阳江刀剪是欧盟通报重金属迁移量超标的“重灾区”。

冯绍贵指出,阳江刀剪产业的未来是智能化,现在已有阳江的企业专门研究生产配套机器,这值得欣慰,唯一遗憾的是,阳江没有一个像美的那样的大集团公司。“阳江刀剪产业总产值才500多个亿,美的一年下来2000多亿,如果刀剪企业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大集团,就不一样了。”

三兄刀具总经理谢兆星认为,美的最初也是由很多家小企业转型而成,可以说,美的集团的今天,就是阳江刀剪的明天,这是一个阻挡不住的趋势。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