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出新招,科研经费有望跨境使用

柳军
2017-12-01 13:47:09
来源: 时代财经
“现在粤港合作的科研项目,经费不能直接汇到香港,而是只能汇到香港设立在深圳的大学分校,这样科研经费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对时代财经说,如果允许科研经费跨境使用,那么受益的将会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各行各业的科研人员和机构。

11月28日在佛山举办的2017粤港澳合作论坛上,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副司长余健透露,国家科研计划将向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开放,实现科研经费跨境拨付,允许相关资金在大湾区跨境使用。

出席论坛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也表示,香港和内地在产学研三方面可以加强跨境交流和合作,要鼓励香港的产业和内地的学术界、研究界合作,也要鼓励内地的产业和香港的学术界、研究界合作。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对时代财经说:“这个说法如果变成现实,将会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他认为,科研经费跨境使用,既有利于发挥珠三角的制造业优势,也有助于促进香港的现代服务业,两种产业密切对接,可以实现内地资产的国际配置,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有机融合。

各行业均可受益

“现在粤港合作的科研项目,经费不能直接汇到香港,而是只能汇到香港设立在深圳的大学分校,这样科研经费使用起来并不方便。” 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持平对时代财经说。

据了解,内地科研人员想参加港澳科技项目很不容易,科研经费受到较严格的限制,而香港科研人员申请内地科研项目,则需要用内地研究院的名义申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曾呼吁,国家科技政策应该覆盖港澳,并放宽科研人员、设备的过境管理,放松科研经费的外汇管制。

目前,科研经费除了存在跨境使用的障碍,一些重要的国家科研计划的专项经费也并未完全覆盖粤港澳大湾区,例如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在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中规定,主要支持大陆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

粤港澳合作模式升级

科技部提出的允许科研经费跨境使用,是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增长方式正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而粤港澳合作模式也正在由传统的“前店后厂”,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因此,科研创新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深圳 全景.png

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17粤港澳合作论坛上,余健指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并且有六大战略定位:引领性原创成果策源地、科技体制改革先行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一带一路”创新合作重要枢纽、战略科技人才首选地、战略科技力量重要承载地。

所有这些战略定位,无一不需要粤港澳大湾区做出一定的突破,进行深度跨境合作,允许科研经费跨境使用成了清除合作障碍的必然趋势。

对珠三角产业来说,和香港的科研合作,可以借助香港发达的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等现代服务业,让创新成果更便捷地走向国际市场,找到“好买家”。而对香港来说,科研经费的跨境使用,可以进一步弥补香港制造业规模小、门类不齐全的短板。

袁持平认为,尽管目前国家尚未出台明确的相关政策,但可以断定,科研经费跨境流动,能带动科研、教育等现代服务业更多领域的发展。不过他也担忧,对高等院校、国家实验室等科研机构,科研经费比较好监控,但若涉及到企业,科研经费数额巨大,资金怎么把控,科研费用怎么界定,还需进一步细化。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