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和漫游费已取消,什么时候轮到“流量漫游”?

梁志雄
2017-09-01 17:24:47
来源: 时代财经
中国移动有关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部门省公司会在统一的流量产品外,推出区分省内外、区分时间段的个性化套餐,“本地流量实质上是一种价格优惠的流量”。通信专家项立刚表示:“如果全国流量价格统一,可能对那些每月使用流量较多的用户反而不公平,因为他们享受不到优惠的本地流量价格。”

9月1日起,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均宣布正式取消长途话费、漫游费(不含港澳台地区),比原计划的10月1号提前了一个月。另外,用户无需任何申请,自动生效。

工信部发布的《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显示,提速降费要有效提升用户“获得感”。而随着提了多年的长途和漫游费的正式取消,“手机流量什么时候不用再漫游?”也成为了网友提及最多的话题。

流量统一计费反而有弊端

早前提速降费倡议启动之时,时代财经就曾向三大运营商了解过,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均表示4G用户以及大部分3G用户均已没有长途和漫游费的计费方式,只在2G套餐和少部分3G套餐中存在。

因此,尽管工信部倡议此次提速降费要让用户有“获得感”,但其实网上大部分网友均对此次长途和漫游费的取消感到“没感觉”。不过,时代财经查阅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发现,截止到2017年7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3.7亿户,其中仅2G套餐用户就还有3亿户,占总数的近23%,可见此次取消长途漫游费影响人群依旧庞大。

另一方面,在此次取消长途、漫游费之后,更多网友关注的是——网络流量漫游费何时取消?目前,各大运营商的数据流量业务中,很多区分了本地流量和全国通用流量,这无疑给人一种运营商在收取“流量漫游费”的感觉。

中国移动有关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目前主流的4G套餐包含的流量均是全国流量,不存在流量漫游的情况。只是随着客户使用的场景的多样化,部门省公司会在统一的流量产品外,推出区分省内外、区分时间段的个性化套餐,“本地流量实质上是一种价格优惠的流量”,该人士强调。

通信专家项立刚表示:“如果全国流量价格统一,可能对那些每月使用流量较多的用户反而不公平,因为他们享受不到优惠的本地流量价格。”

电信分析师付亮也认为,如果要运营商取消本地、本省流量和全国流量资费的差异,一方面会降低运营商推出本地优惠套餐的积极性,一方面因为要统一调整全国资费,这个周期会很长,降价也就比较慢。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在通信运营上寻求一体化的欧盟,今年6月份也正式取消20多个成员国手机用户的跨境漫游费用,欧盟公民在这20多个国家内打电话、发信息、上网都使用统一资费标准。

timg (36).jpg

语音地位下降,流量业务已成主战场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今年年初两会期间,三大运营商在国新办举行的网络降费提速发布会上均宣布取消长途和漫游费的时间是10月1日起,不过在7月份的天翼博览会上,中国电信突然宣布,将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取消长途和漫游费,随即,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也在当日宣布跟进。

三大运营商暗中角逐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889亿元、1841亿元和124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27亿元、125亿元和24亿元。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相对弱势的中国联通将受取消长途和漫游费的影响较大。”

影响究竟有多大?中国移动半年沟通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估计,取消长途和漫游费后,中国移动每季度大概损失40亿元左右的营收,按照全年的时间计算,中国移动将减少160亿元营收。

中国电信同样表示会受影响,董事长杨杰此前在业绩沟通会上表示提速降费的确给集团营收带来压力,但是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次促进转型升级的机会。中国联通方面,在半年报中也指出取消长途和漫游费,预计给公司下半年财务表现带来较大压力。

尽管取消长途和漫游费均对三大运营商的营收造成一定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话语音业务的需求正在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流量业务。

同样是工信部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同比下降4.7%,其中长途通话更是同比大幅下降34.3%。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同比去年大增近140%,仅7月的月均用户接入流量就达1706M。

多位专家对时代财经表示,语音业务将进一步降级,运营商已转向流量业务竞争,未来三大运营商将布局5G、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

三大运营商8月份发布的半年报均显示,将积极参与5G标准制定和技术试验,并在多个城市进行5G外场试验。按计划,运营商将最快在2020年实现5G正式商用。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