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要依靠大企业

2014-05-15 05:48:11
来源: 时代在线网
现在的关键是文化产业,主要依靠特殊经营、权力支撑的国有企业,而民企,还是以广告和游戏这些领域为主。这个情况未来可能会有一些改变。

陈少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从2000年代初开始,文化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重视。我觉得中国的文化产业在这十几年的发展总体而言是不错的。从国内角度来看,文化市场已经做起来了,可以看到有很多文化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上市了,甚至有一些大的集团,像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将来很有可能在文化产业上做出很大的成就,这是总体的情况。

但是,从文化档次和国际化程度来讲,目前中国的文化产业还只是刚刚开始。过去十多年,中国政府对文化产业,在观念上、政策上都有巨大转变,政府扭转了过去对文化产业的轻视态度,也给了文化产业很多政策上的支持,但是目前来看政策效应还没怎么发挥出来。比如对民营文化企业,理论上一直很重视,但是政策上支持的力度,以及扶持资金,都还没有普惠性,这跟国有企业完全不能比。

另一方面,这些支持比较偏向那些“地方豪杰”,即地方上大的国企和民企。我认为应该要扭转这一点,扶持资金不能一次性分完,应该拿来做奖励,谁做得好就扶持谁,比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拿来做融资担保,这样才能发挥杠杆作用,支持小微企业,至少解决他们资金艰难的问题。现在很多文化企业都是用做房地产的方式发展,利用政府、银行的钱来搞一些简单的娱乐,简单地学习国外,但他们在内容、国际品牌、文化档次这些方面,都没有提升上去,“暴发户”的特点就更分明了。所以总体来说,下一步在政策上要调整,平台这方面企业已经做得比较大了,政府的重点支持应放在小微企业和内容产业的生产上面。

文化产业的消费群体主要以中产阶层为主,他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好东西就欣赏。从选择角度来说,美剧为什么在互联网上那么流行,国外大片为什么影响力那么大?还是取决于“内容为王”。文化产业要发展,完全靠文化地产这类东西,是不可持续的,包括国内很多主题公园,没有什么品牌效应。品质和品牌应该是将来发展文化产业最重要的方面。中国做内容的素质还是比较差,在国内的发展势头还行,在国际上基本上没有有影响的产品、企业。这说明我们目前还是经济上的暴发户,现代文化的积累创造还没怎么体现,或者说还没有把经济的力量转变为文化创造力。

国际市场这方面,中国文化产业几乎没有一个领域的内容是很强的,也基本没有针对国际市场的内容制作,企业让传统文化走出去多数时候是靠政府补贴。韩国《来自星星的你》那么火,就得益于它的国际化能力很强。韩国因为本身的市场很小,在产品开发的时候就有国际市场营销上的要求和意识,约束也比中国小,所以它面向国际的能力也一直比中国强,内容产业这方面走得更好。中国国内现在只是有一些游戏走出去了,但是游戏在文化产业领域里是比较低端的,娱乐性强,但文化含量比较低。

中国文化产业现在的问题比较严重,因为的确是“暴发户”的做法。我们不能简单说,中国的企业400强中有多少家是文化企业就能说明文化产业的强大,但现在的关键是文化产业,主要依靠特殊经营、权力支撑的国有企业,而民企,还是以广告和游戏这些领域为主。

这个情况未来可能会有一些改变,目前可以看到有一些大的集团进军文化产业,比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通过不断并购来强化他们的文化产业板块,这应该会对中国的文化产业格局带来巨大影响,将来文化产业两极分化的情况可能会比较突出。但是这是常态,文化产业必须是靠大企业,美国也是依靠大的文化集团。企业不断并购做大,然后背后有一部分小企业为这些大企业做服务。我希望将来中国的这些大集团能做一做内容产业,比如能有一些大手笔来进军动画、电影,或者视频网站做一些比较好的自制剧。

现在的文化产业,新媒体给传统图书、杂志、报纸带来很大冲击,不管政府给不给支持,都没法改变,实体书店倒闭,这就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肯定越来越严重,像三联依靠政府补贴通宵营业,它其实并没有增加人们的消费量,更多的是一些文人情结在里面。不光纸质媒介,视频网站、手机的观赏也给电视台带来很大冲击。现在除了全国几个很大的卫视收入略有上升,全国大多数电视台特别是地方电视台都面临很严重的危机。理论上来说,将来视频网站自己拍内容,特别是系列化内容,应该会成为常态。最近湖南卫视宣布不再与其他新媒体合作,自制节目自己播放,但他们如果仅仅是拒绝内容被别人用,处于一种防守的心态,损失将很大。

本文系记者根据采访对象录音整理而成。




文博十年】专题报道

深圳文博会十年,同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国购买力,Go Buy!

有钱“收”,学会“藏” :中国企业家登陆顶级拍卖场

TEFAF上的中国买家

市场扩张让电影多元化成为可能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万科抛出瘦身计划:多元化业务挥刀断舍离,每年卖200亿资产降债
倍轻松不轻松:易烊千玺代言的“健康智能硬件第一股”能否扭亏为盈?
全国第六城争夺战:苏州暂时领先,成都靠什么反超?
一季度外资都买啥?红利风格仍受宠,富达基金新发产品募资9.25亿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