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90亿消费券来袭 扩内需政策效果可期

杨佳欣
2020-05-19 03:12:19
来源: 时代周报
在5月8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指出,据初步统计,在疫情发生以来,有28个省市、170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消费券达到190多亿元。另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已有六十余座城市提出,即将派发新一轮的消费券。

“早早就预约了(消费券),手机提醒中了消费券之后就去消费了。”5月15日,家住沈阳市的张女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她申领的消费券可以在自家附近的餐厅使用,实惠了不少。

据悉,张女士申领的是沈阳市第三期居民消费券,分别是1张20元和1张10元面额的消费券。在此之前,沈阳已经发放了两期消费券,累计40万份,累计优惠金额达到1447.2万元,带动消费总额9710.9万元。

在5月8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指出,据初步统计,在疫情发生以来,有28个省市、170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消费券达到190多亿元。另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已有六十余座城市提出,即将派发新一轮的消费券。

另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已有60余座城市提出,即将派发新一轮的消费券。

在此背景下,消费券能否上升为“国家政策”,成为全国化、常规化的长期政策工具?在一场“消费券的中国实践”研究报告发布会上,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接受时代周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发放的190多亿元规模的消费券主要集中在170个地市,但全国有300多个地级市、2000多个县。在他看来,发放消费券对当地启动消费将有很大帮助,值得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

不过林毅夫也坦言,发放消费券对很多地区目前来说,是“心有余而财不足。”

制定更细化的使用规则

与十多年前发放的纸质消费券不同,当下各地发放的消费券大多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发放的电子消费券。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说:“与纸质消费券相比,基于网络平台发放的电子消费券,发券的成本变低了。对于使用者而言,消费券可通过多个互联网平台进行使用,更加便捷,也不用担心遗失,消费体验也有所提升。”

目前,第三方支付与电商平台是各地政府发放消费券最主要的合作平台,支付宝、微信、美团等都是消费券发放的主要平台。

多地发放的消费券使用说明中,大多还明确指明该券“不可提现、不设找补、不可转让”等,但媒体发现,仍有人转卖出售消费券。5月16日,时代周报记者在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上再次搜索发现,部分地区的消费券仍在上面明码标价进行转卖,价格甚至是半折以上。

“目前各地消费券的领取门槛比较低,一些有套利心理的人因此会借机牟利,成为所谓的‘羊毛党’,转售消费券,违背了国家发放消费券的初衷。”付一夫建议,发放消费券的互联网平台应当进一步强化其风控能力,从源头上尽早发现套利行为,政府有关部门则应当加强监管力度,制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同时也要呼吁公众积极检举这种行为。

白明指出,可在使用人、商品种类、使用的地点与时间等几个维度,研究制定合理的、细化的规定,“消费券的发放是为了增加居民的购买力,而不应该成为个人谋利的手段”。

或难上升至常态化政策工具

释放被抑制的消费,消费券的“乘数效应”十分明显。支付宝数据显示,消费券平均杠杆效应为8倍,有些地区最高杠杆效应甚至达到15倍。以杭州为例,其“五一”假期的核销金额就达到了6000万元,整体拉动的消费金额超过了10亿元,撬动了15倍的消费。

多部委目前对于消费券的作用也持积极态度。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等部门近期都对消费券作出表态。

官方肯定之下,消费券能否上升为“国家政策”,成为全国化、常规化的政策工具?

付一夫指出,要成为国家政策,则意味着未来将可复制目前的做法,但消费券是刺激消费的短期政策,长期使用会对地方财政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会拖累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实际上,2019年以来,国内财政收支压力已逐步凸显,本次疫情突袭更对地方财政带来意外冲击。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一季度有20余个省份财政收入为负增长。

“商家是需要拿着消费券找政府换钱的,如果消费券发放规模超过当地财政的支付能力,就无法向企业兑现,这就形成新的地方债。”白明强调。

政策力推消费市场回暖

“两会时间”即将到来,除了消费券,时代周报记者采访多位专家均表示,消费将成为今年两会上的热词。

此外,刚刚收官的地方两会以及地方经济工作会议也已经传达出积极促消费的重要信号,多地强调要通过促进消费稳定经济增长。例如,四川省两会中指出,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是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其中提到,“促升级激活消费需求”是抵御疫情冲击的四大政策举措之一。

另有多个省份的两会是在疫情暴发前召开的,但也同样提到了促进消费的重要意义。例如,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年将加快服务消费升级,鼓励引导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培育智能消费、定制消费等新模式。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则指出,要加快发展网络零售、网红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消费增量。

“即使没有疫情,消费也将成为重要的议题。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将起到更大作用。”白明说。

实际上,为促进消费回补,中央和地方日前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举措,做到了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发力。

在需求端,发放消费券已是最明显的举措之一,此外,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六保”中,将保居民就业放在了首位,保住就业,也就意味着保住了居民的收入,政治局会议也指出,保住了基本民生才会有消费和市场,才会有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

在供给端,国家发改委等23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文件第一条就指出,要“大力优化国内市场供给”,强调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顺应居民的消费升级趋势。

付一夫指出,预计未来政策会在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方面做出更多安排。比如,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市场商品供给、提高商品服务质量以及如何营造投诉有门的消费环境等。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