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帝国”娃哈哈的宗馥莉时间

2019-06-04 04:21:56
来源: 时代周报
对上市态度的转变折射出的是,已经“而立之年”的娃哈哈要如何在消费和渠道都风云突变的时代,跟上变革的步伐,焕发新的生机?如今的市场问题远比宗庆后创业时更加错综复杂。

时代周报特约记者 李静 发自上海

30年前宗庆后白手起家创办了“饮料帝国”娃哈哈, 30年后,这家曾深深打上宗庆后个人烙印的家族企业,更多地拥有了他的女儿宗馥莉的影子。

5月27日,现任娃哈哈集团品牌公关部部长宗馥莉在回答媒体关于娃哈哈上市问题表示,娃哈哈上市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举动。在接受《浙江日报》专访时,宗馥莉也坦言,未来肯定还是要和资本市场相结合的,每个公司都会这么走。

从“不上市”到“松口”,娃哈哈对资本的态度转变引发了外界很多遐想。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这实际上是操盘手理念的转变,宗馥莉作为新生代的掌舵人了解资本市场对战略布局的重要性,随着宗馥莉的接手,娃哈哈对于资本的需求会直线提升。”

娃哈哈对上市的意愿日益明显。外界好奇的是,娃哈哈上市时间表是否已经确定?又会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上市?

娃哈哈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在回答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娃哈哈没有具体的上市时间表,一切以宗馥莉的言论为准。

其实,对上市态度的转变折射出的是,已经“而立之年”的娃哈哈要如何在消费和渠道都风云突变的时代,跟上变革的步伐,焕发新的生机?如今的市场问题远比宗庆后创业时更加错综复杂。

拥抱资本

“上市or不上市”,是宗庆后和宗馥莉父女俩需要直面的问题。

5月27日的一场直播又将宗馥莉和娃哈哈推向了舆论的中心。宗馥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娃哈哈上市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举动。

在宗馥莉看来,许多人对资本介入有误区,以为是单纯找个合作伙伴或是资金,娃哈哈并没有这两方面的需求,而是希望通过实业乘以资本,实现企业飞跃式发展。

曾经的娃哈哈一直以“不差钱”“不上市”的角色示人。不过,这两年的娃哈哈对上市的态度已经开始悄然转变。2017年11月,在娃哈哈30周年庆典上,宗庆后对外表示,上市能加快企业发展,在适当时候也会考虑上市。

对于资本,娃哈哈似乎已经没有了抵抗的理由。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韩亮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娃哈哈到了这个规模和行业地位,上市是个正常的行为。只是之前宗庆后和宗馥莉的思想不一致,如今通过二代的更替,宗馥莉操盘能力也比较成熟,传统企业向资本市场迈进也是情理之中。

事实上,娃哈哈近几年的一些动作更是被看做为上市做准备。据了解,娃哈哈从1999年开始试水员工持股计划,股东人数超过15000名,不符合现行IPO政策。就在2018年春节前后,娃哈哈在短时间内清理员工持股,将所有员工的股份按每股2.6元的价格悉数收回。

虽然,娃哈哈已经澄清说,这是为了避免新的“大锅饭”现象,也为了更好地激励员工,才对所有员工持股全部高价收回。然而,这一举动无疑是为未来上市扫除了一丝障碍。

不过,上市对于娃哈哈来说有机遇亦有挑战。当娃哈哈体量、利润、市场表现均已“跌落神坛”,资本市场能否对其热烈拥抱,还是个未知数。

朱丹蓬更是直言,娃哈哈能否上市都是未知数,估值更是无从谈起。而且,以娃哈哈目前的品牌、渠道、市场等方面综合来看,娃哈哈很难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跌落神坛

上市态度转变的背后,是“饮料帝国”娃哈哈业绩的节节败退和创新能力的不足。

从1988年第一个产品儿童营养口服液上市至今,娃哈哈已经走过了32年的历程。

20世纪,娃哈哈凭借着联销体模式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更是打造出不少“家喻户晓”的明星产品。根据公开报道披露,2009年,娃哈哈营业收入超过400亿元,占国内市场饮料近1/4。

早年间娃哈哈的成功,一定离不开宗庆后的眼光和勤勉。然而随着消费环境正在发生剧烈变革,一直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宗庆后显然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2012年,娃哈哈业绩出现了拐点。数据显示,2012年,娃哈哈实现的营业收入为636亿元,同比下滑了5%;2014年业绩再次下滑,2017年营收仅为456亿元,5年间缩水超300亿元。

朱丹蓬认为,新生代对产品的核心需求要健康、有营养、高端等,而目前娃哈哈的产品并不能满足新生代对于产品的需求,是娃哈哈业绩下滑的主因。

“业绩的缩水在意料之中,首先娃哈哈并没有跟随饮料行业的变化与时俱进,产品力不足。其次,其直线管理的模式也限制了发展。”韩亮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其实,宗庆后已然意识到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他曾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承认,而立之年的娃哈哈大公司病比较严重,自己也在逐步改变管理方式,进行流程改造,娃哈哈也在培养管理中层了。

不可否认的是,除了管理方面,娃哈哈产品力也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困窘。

时代周报记者走访上海部分超商和便利店时发现,如今大型超商的货架上,娃哈哈的产品并不太多,除了营养快线、AD钙奶等曾经的明星产品,曾经出现在货架上的猫缘咖啡、清透椰子水已经消失。在7-11、全家、罗森这些便利店中,更是难觅娃哈哈产品的身影。

作为掌舵者的宗庆后并非没有反思,早年间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他表明缺少新的大单品是娃哈哈业绩下滑的重要一点。

大单品对于大型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新品层出不穷的饮料市场,娃哈哈给人印象深刻的明星单品仍停留在营养快线、瓶装水和八宝粥,但它们已经被后来者超越。

如同许多成功的“中国式”企业一样,面对衰落是娃哈哈必上的一课,而应对未来是宗庆后以及走向台前的宗馥莉更为棘手的问题。

不过,上述娃哈哈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前几年的业绩是有所下滑,但是从去年起,娃哈哈的业绩已经回升。

转型求变

如今,“创新”成了宗庆后和宗馥莉时常挂在嘴边的词语。为了提振业绩,挽回市场,除了产品的创新,娃哈哈开启了多元化布局,把触角伸到了童装、奶粉、商场、白酒等行业。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娃哈哈先后做过童装,产过奶粉,开过商场,酿过白酒,而且还成立了一家科创公司,奈何其多元经营的效果并不理想。

2002年5月,娃哈哈高调进入童装业,但截至2012年,娃哈哈童装公开销售额只有2亿元。2010年,娃哈哈继续转型,推出了高端奶粉“爱迪生”,但目前爱迪生在奶粉市场似乎已经“销声匿迹”。2012年,娃哈哈进入了零售业,然而首家娃欧商场却以失败告终。2013年,娃哈哈斥资150亿元进入白酒行业,但是仅半年时间,其先锋产品领酱国酒即传出靠内部摊派冲量的风波……

“在主业没有做好的情况下,多元化布局会分散企业注意力,更重要的是,企业在多元化布局时并没有专业的团队进行匹配,使得多元化布局不能及时落地。”朱丹蓬分析道。

韩亮也认为,哇哈哈的多元化转型步入了误区,这些行业都是娃哈哈不熟悉的,团队、管理、对行业的分析和市场运作的能力都不足,这是导致转型失败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多次失利未能阻止娃哈哈的跨界决心,甚至跨度更大了。

2018年,娃哈哈成立了一家科技创新公司,在经营范围上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传感技术、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技术等。2019年初,娃哈哈又成立了一家智能机器人公司,宗庆后任董事长。

如今的娃哈哈呈现“两手抓”的布局方式,一方面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一方面在饮料主业上继续创新。“我们一直聚焦在主业。” 上述娃哈哈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表示。

5月29日,宗庆后出现在娃哈哈2019夏季新品推广会现场。此次娃哈哈一共推出了5款新品,包括气泡水泡泡嗨趴、乳酸菌炯炯君、植物蛋白饮料坚果椰、藜麦牛奶粥以及茶plus。可以发现,娃哈哈此次推出的新品聚焦一二三线城市的年轻消费群体。

此外,在宗馥莉的主导下,娃哈哈推出了“哈哈粽”等产品来完成创新举措。

“女儿来当公关部部长,下面都是新进来的年轻人,所以弄了月饼、粽子等,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宗庆后在发布会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笑着说。

其实,娃哈哈30多年来,一直在不断推出新品。据公开报道,娃哈哈推出的产品多达300多种。然而,其大部分的产品都难逃“模仿”的诟病,以及销量不佳的尴尬境地。

尽管如此,娃哈哈这样一个偌大的“饮料帝国”必然要不断在产品上推陈出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至于多元化布局是否能给娃哈哈带来“惊喜”,还有待市场考验。

朱丹蓬建议,娃哈哈目前应该先把主业做强,当整个平台、体系、团队都齐备后,再去多元化布局才是明智之举。韩亮也认为,如果上市的话,娃哈哈应该做“瘦身运动”,围绕核心业务加强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做好产品升级。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