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隔空喊话滴滴,顺风车蛋糕抢夺战再度开打

2019-04-18 11:38:21
来源: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王州婷

前有滴滴试探风向,后有哈啰紧蹭热点,沉寂已久的顺风车市场要上演新一轮抢夺战。

4月17日傍晚,哈啰出行官微发出一份名为《致滴滴顺风车张瑞的一封信》的公开信。在这封不足千字的公开信中,哈啰出行以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江涛的名义隔空对话滴滴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张瑞,看似平心交谈的言辞背后也隐含争锋相对之意。

“垄断会阻碍行业的持续进步,哈啰的加入一定可以促进良性竞争,”江涛在公开信中“圈”了张瑞,“希望你(张瑞)在追求规模增长的过程中保持应有的敬畏之心,让我们一道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顺风车出行服务。”

仅在两天之前,滴滴在发布的《滴滴顺风车致大家的一封信》中,对过去的两宗顺风车事件作出自责和致歉,并浓墨重彩地介绍了目前完成的整改措施。同样的,哈啰的公开信里,也将笔调着重放在了顺风车业务安全措施方面。

多位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哈啰此番跟进发布公开信举动或为公关举措,“是否是蹭热度并不好说,但在顺风车引发关注的当下,哈啰顺风车或可以借此提高知名度”。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哈啰此举或为了强调旗下顺风车业务的合规性。

滴滴公开信,一度被解读为是“无限期下线”的顺风车将要回归的信号。不过滴滴方面表示,目前顺风车仍然在整改中,暂无具体上线时间表,这一封公开信也只能算是阶段性的反思总结。而针对哈啰的喊话,滴滴方面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并没有什么回应”。哈啰方面也表示,“要说的都在公开信中表达了”。

哈啰滴滴隔空对话

抵制非法运营,去社交化,加强用户准入信息审核力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加大客服资源投入,这是滴滴在公开信中提及的五项整改措施,相对应的,哈啰也在公开信中介绍了自身在前四项方面实行情况。

其中,在加强用户准入信息审核力度和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两方面,滴滴和哈啰提及的措施大致相同,均为实行严苛的准入门槛和7*24小时的安全专线。

其它措施方面,则显示了这两家公司较强的对立性。虽然滴滴和哈啰都认为“限制顺风车主接单数,抵制非法运营”是顺风车回归本质的途径,但滴滴表示“会严格按照指导意见要求限制接单次数”,哈啰则明确了“自上线以来严格遵守各地关于顺风车接单次数的相关规定,未明确规定的城市,哈啰坚持接单次数不高于4次的原则”。

此外,在去社交化方面,滴滴表示未来只展示相关必要的信息,禁止合乘双方编辑互评内容,评价标签仅与出行相关。而哈啰则表示,自立项第一天就定下了坚决不做社交功能的原则,坚持不做自定义头像功能,禁止司乘双方社交评价,用虚拟号保护个人隐私等。

言下之意,在顺风车的安全和合规性上,哈啰想要传达出其执行更为彻底的信号。

事实上,自去年滴滴顺风车发生两起安全事故以来,巨大的舆论声讨和严厉的政府整改要求不仅让滴滴顺风车停摆,同时也波及其更多业务线。滴滴由此遭遇“生死存亡”的关卡,“安全及合规性”横亘于滴滴跨越“至暗时刻”之间。

不过,作为最具共享经济属性的业务,顺风车模式在经受重新审视的同时,却也凸显了市场旺盛需求的存在,包括高德地图、嘀嗒和哈啰在内的一众出行平台开始抢夺这块蛋糕。

从目前的成效来看,高德地图虽然大力推进顺风车业务,但并未做大,并且受到滴滴事件影响而宣布下线。嘀嗒和哈啰则成为滴滴顺风车事件的最大收益者,不少的滴滴顺风车司机和用户转向嘀嗒和哈啰平台。

时代周报记者日前从一位滴滴专车司机获悉,作为第三方平台,其不仅进行滴滴专车的接单,也会从嘀嗒平台上获取顺风车的订单。

极光大数据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嘀嗒出行APP的渗透率同比9月大幅度上涨8.4%,其月活跃均值也有略微上涨。相比之下,滴滴出行APP和滴滴车主APP的月活跃均值分别下降300万和91万。

而在阿里押注哈啰之后,定位为综合性出行平台的哈啰展现出对顺风车的极大“野心”。

2018年底,哈啰出行开始进行顺风车车主的招募。仅仅20天,注册哈啰顺风车的车主超过100万人,及至今年1月25日,哈啰出行宣布哈啰顺风车开始在上海、广州、杭州、成都、合肥、东莞6座城市试运营。2月22日,哈啰出行公布数据显示,顺风车业务已经在全国300多个城市上线,车主注册量突破200万,累计发布订单量超过700万。3月21日, 哈啰顺风车APP和支付宝哈啰小程序上线拼座功能。

关键盈利逻辑

“哈啰顺风车从上线开始,很多方面都是在对标滴滴,而且从竞争角度来看,滴顺风车的回归肯定会让哈啰担心”,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认为,这或许也是哈啰对标滴滴发布公开信的原因,而顺风车能否顺利开展和推进对于哈啰而言至关重要。

事实上,从单车业务起家的哈啰,在2018年下半年开始接入高德地图、嘀嗒出现、首汽约车等网约车平台,同时也推出了助力车、景区车和顺风车等细分产品。不过截至目前,单车依然是哈啰的主要业务。在共享单车盈利模式待解、单车损耗和运营成本高企下,如何实现盈利成为包括哈啰在内的单车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此前哈啰出行方面就回应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单车业务对于哈啰出行是底层基石业务。过去共享单车模式依靠骑行产生的费用成为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未来可能需要从流量价值角度引申出综合服务产生价值,给企业创造更多样的营收模式。

而哈啰切入顺风车,就被外界人士解读为是从低维到高维打法,“单车是重资产业务,单车投入、维护和运营大量成本支出下,业务的盈利空间较为微薄。但高频次的单车业务能够带来大量的流量,而顺风车则是网约车领域中能够获得高额利润的模块,单车流量导入网约车是哈啰寄希望实现盈利的生态玩法的关键”。

电商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顺风车撮合车主和乘客,平台可以从中轻松抽成20%- 30%。滴滴在此前发布的自查通报中称,顺风车上线3年以来,出行次数达到10亿次以上,顺风车业务在2017年为滴滴带去8亿元的利润。“如此看来,顺风车是个不亏钱的生意,”陈礼腾称。

丁道师认为,当下是哈啰和嘀嗒发展顺风车的良好时机,但一旦滴滴顺风车回归,哈啰和嘀嗒均会面临考验,“在顺风车业务上,滴滴无疑拥有技术和经验上的优势。哈啰顺风车上线后,行程匹配度低、司机抱怨单价低等问题比较明显”。

陈礼腾认为,虽然目前顺风车进入发展缓慢期,用户的接受度成为一大问题,但滴滴也一直致力于网约车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发布了诸多管理办法,“从市场需求而杨,用户对于顺风车的回归上线期待度还是比较高的,只要滴滴顺风车能成功上线,相信会有不错的用户回流”。

不过在丁道师看来,顺风车市场足够大,完全能够容纳滴滴和哈啰、嘀嗒等平台的发展,而且哈啰和嘀嗒的进入在某种程度是也有利于打破行业的垄断性,促使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