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好的时代

2018-11-14 15:51:18
来源: 时代周报
“为了见证,为了建设。”这是《时代周报》创刊时就确立的初心。十年来,《时代周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的原动力,皆是因为初心不忘。

空气里弥漫着喜悦的味道,《时代周报》十岁了。

这十年,《时代周报》所在地华利路19号,门前的棕榈树已经长到四层楼高,报社人来人往,静视四季更迭。有人在这里从青春步入中年,有人从这里迈向更广阔的世界,更多的90后、00后来了,证明人类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从不停止。

新闻究竟是什么?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对于新闻人来说,真正的考验就是你在往历史的洞穴里放些什么。”十年来,不管媒体新旧,无论能力大小,值得新闻人坚守的其实是一种态度:寻找信仰、捍卫常识、理性建设,始终相信用新闻的力量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这是基础、是前提,唯有如此,才能解决“我们是谁”的问题。

“为了见证,为了建设。”这是《时代周报》创刊时就确立的初心。十年来,《时代周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的原动力,皆是因为初心不忘。

十年风云激荡。

我们是时代进程的忠实记录者。汶川地震、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北京奥运、人民币加入SDR、杭州G20峰会、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十年来,《时代周报》立足中国、放眼全球,与时代共呼吸。

我们是国家进步不遗余力的推动者。十年来,《时代周报》以富有穿透力的思想和锐利的新闻事实,用专业视角解读中国资本趋势和产业变革,用工匠精神讲好大国崛起的中国故事,用财经智慧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梦。我们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与国家的进步密不可分。唯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解决“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

十年耀变,唯有创新。我们深知,新旧是相对的,融合发展是绝对的。在传统新闻业普遍遇到挑战的情况下,《时代周报》迎难而上,融合创新,业绩逆势上扬,立足内容优势核心,整合新媒体服务领域和终端应用,以期创造出更具价值的商业模式,体现了守正创新精神以及广东新闻出版人敢为人先的精神。

当人们还沉浸在4G的顺畅速度中时,5G即将携着更快的时速登场,并增进了虚拟现实体验;当云计算、大数据迅速发展时,人工智能大脑的处理能力已相当于40亿个人类神经突触;当无人机的产业正逐步壮大之时,地下停车场里智能泊车机器人已上线……

十年探索实践,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考验发人深省。十年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博弈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加速兴起的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创新适得其时、适得其势,媒体亦如此:人工智能给媒体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一个新的智慧媒体时代正在到来。

信念藏在心里,变革正在发生,而我们的一切付出,都只为和你一起迈向最美好的生活。那是什么样子的?党的十九大报告这样描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基本覆盖了每个人生命全周期的重要方面。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就是让社会发展的目的回到人本身,让现实贴近人的天性。

顺势而为、借势而上,创新是动力、是路径,最美好的生活是目标,唯有如此,才能解决“我们要到哪里去”的问题。

所以,请尽情以生活之名,重新定义奋斗吧。奋斗不是某一代人的专利,也不是某个精英阶层的标签。它镌刻在每一个向往美好生活之人的脸上,风雨兼程的外卖小哥,摸爬滚打的职场新人,事业波折的中年老板……宏大建构如国家的复兴之梦,具体而微如百姓的幸福之梦,底色都是奋斗。

下一个十年,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普通人,能把个人的奋斗与历史的嬗变、时代的进步融汇到一起,尝试生活中的各种可能,不断扩展生活的宽度和深度,实现人生的夙愿,感受生活和时代的美好。

我们期待记录和推动这一切。

西班牙诗人塞尔努达写道,未来,我只想我的手臂迎上另一只友好的手臂, 另一双眼睛分享我眼中所见。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诗人。站在十年的门槛上,我们嗅到了未来的气息。

(作者系时代周报社社长 孙波)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