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游戏爆发元年:巨头在进场,但盈利尚需时日
时代周报记者 陆一夫 发自北京
因今日头条碰瓷关闭国产游戏的备案?文化部否认了这一说法。6月7日,有媒体报道称文化部备案网站已关闭国产游戏的备案,国产游戏无法完成备案程序。随后文化部回应称备案网站关闭国产游戏备案情况属实。但关闭国产游戏备案的原因与今日头条和腾讯“大战”无关,只是因为“机构调整”。
在今年游戏整顿大潮下,带有公益和教育性质的功能游戏开始日益受到游戏业界的重视。从今年年初腾讯宣布推出功能游戏开始,国内越来越多游戏厂商开始陆续进入这一片新蓝海,资本率先进场已经搅动游戏市场新格局。
按照腾讯研究院的说法,功能游戏的定义是“游戏的跨界应用”——游戏化理念在具体行业中跨界融合并实体化为游戏产品或服务。简单来说,与传统偏向娱乐性质的游戏有所区别,功能游戏更多地偏向公益性质,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生活、工作等现实问题的游戏。
不过截至目前为止,功能游戏在国内尚未出现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爆款,来引起这一品类在行业内外的关注度。此外,目前功能游戏的人才需求缺口巨大,其盈利模式亦未明确,整个产业的发展仍有待资本和政府的介入。
“就目前来说,功能游戏还未存在成熟的商业模式,对它投入成本的商业化回收尚不在计划中。”腾讯游戏副总裁刘铭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功能游戏属于全新领域,一方面功能游戏主要是推动研究和落地的产品,另一方面功能游戏是娱乐性更明显的,“在这个全新领域里需要尽可能地探索,需要企业投入的时间、精力、摸索的路径都要更多。”
腾讯网易率先布局
根据腾讯研究院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功能游戏在2015-2020年间将以16.3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发展,至2020年时市场规模将达到54.5亿美元。
为了争夺这一新品类,游戏巨头开始密集进场。从今年年初开始,腾讯陆续推出了多款功能游戏,包括《榫卯》、《折扇》、《欧氏几何》、《肿瘤医生》等,内容涵盖传统文化、前沿探索、理工锻炼、科学普及等领域。
与此同时,另一个游戏巨头网易也在积极布局功能游戏,除了引进了《极客战纪》这款深受国外玩家欢迎的编程游戏外,《我的世界》的教育功能也在不断被发掘。
刘铭介绍称,目前腾讯对功能游戏的布局主要为代理、投资和自研。在自研方面,腾讯已经成立了包括NEXT在内的一些研发团队来投入到研发中,并结合代理、投资这两部分进行。同时,腾讯还成立了腾讯游戏学院,其中去年受到行业高度关注的《三竹里》,就是由这个学院的“开普勒计划”中几位刚入行的毕业生开发完成。
在国外,功能游戏早已得到政府和企业的认可,尤其是美国,在游戏跨界应用的领域相当广泛,包括教育、军事、医疗、商业、文化、社会管理领域都出现了相当多优秀的功能游戏。
刘铭认为,对于目前已上线的9款游戏表现来说,功能游戏的整体价值不能仅以用户规模或者收入规模来衡量。“腾讯更希望通过游戏这样一个互动娱乐的载体,帮助人们解决更多实际问题,从而发挥出更多社会价值。”
商业模式待考
2018年无疑是中国功能游戏的元年,这一站在游戏行业风口上的新品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但至今仍有不少问题尚待解决,例如人才培养上,功能游戏强调应用目的与游戏相融合,其跨界属性需要更专业人才才能完成游戏设计。
此外,在盈利模式上,由于功能游戏更强调公益性,因此当下传统游戏的商业变现手法可能不合适移植到功能游戏上。
对于人才匮乏的问题,刘铭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腾讯游戏学院将打造一个开放的行业交流平台,一方面推动垂直领域的人才交流,另一方面也将从内部团队、资金、资源等多个维度扶持行业优秀的创新项目,助力行业发展。
“接下来我们还将会和国内外一些从事功能性游戏研究的机构建联,共同助力功能性游戏的开展,目前已与业内最好的功能游戏研究院 – 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VSGI(弗吉尼亚州功能游戏孵化基地)达成合作,也与国内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重点高校进行合作,联手挖掘和培养专业游戏人才。”刘铭说。
而盈利模式上,业内人士则认为功能游戏可能需要政府投入资金进行扶持。在早前举办的2018年网络游戏转型升级峰会上,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王玮就表示,文化和旅游部将在推动功能游戏发展上提供多方面支持,比如探索提高对功能游戏审查备案效率、支持优先发展功能游戏等。
刘铭也支持这一做法。她表示,功能游戏作为能够创造社会价值的游戏品类,能得到政府的扶持,未来更加快速、有序的发展则更加可期。“在功能游戏发展方面来看,腾讯也不是只想做大产业规模,而是愿意去承担更多的责任。”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